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箕子》

时间:2024-07-01 09:03:59 陶渊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箕子》

  引导语: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该陶渊明集卷中的该人物的诗《箕子》,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箕子》

  箕子(1)

  去乡之感(2),犹有迟迟(3)。

  矧伊代谢(4),触物皆非。

  哀哀箕子,云胡能夷(5)?

  狡童之歌(6),凄矣其悲。

  [注释]

  (1)这一章述评箕子,表现改朝换代后的悲哀。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大臣,任太师。纣王淫乱暴虐,杀少师比干。箕子恐惧,佯装疯颠,做了奴隶,被纣王所囚禁。周武王灭商,才把箕子释放。(事见《史记。殷本纪))

  (2)去乡:离开故乡。

  (3)迟迟:形容不忍离去而前行迟缓的样子。

  (4)矧(shěn审):况且,何况。伊:语助词,无意义。代谢:指改朝换代。

  (5)云:句首语助词,无意义。胡:何。夷:平。

  (6)狡童之歌:指箕子所作《麦秀》之诗。《史记。宋微于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位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

  [译文]

  离开家乡那种感情,尚且依恋难以舍弃。更何况是改朝换代,眼前一切总觉其非。箕子哀伤无限悲痛,心中如何才能平息?感慨所作《麦秀》之诗,哀伤凄凉深表其悲。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符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彭泽)人。陶渊明生活在政治环境异常复杂的晋宋易代之际。其族望和家世,据《陶征君诔》云:

  “嗟乎若士,望古遥集。韬此洪族,蔑彼名级。”

  这里所称“洪族”是指陶渊明的曾祖大司马陶侃而言。陶侃为晋代勋臣,故称“洪族”。虽曰洪族,其实与南迁的北方累世士族相比,并不显赫。陶侃就曾被人蔑称“奚狗”,并长期被怀疑和监视。陶渊明以勋臣后裔而衰落为“寒门”,得不到应有的禄位,所以“韬此洪族,蔑彼名级”,可见其本出自世家而泽不及身。笔者以为,其遭遇与南北士族的身份不同有些关系。在门阀统治森严的东晋时代,身为庶族的陶渊明在“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中,徘徊于出仕与归隐的人生道路。

  公元393年,陶渊明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便辞职。《饮酒》第十九首透露了他这次出仕的`情况:“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陶认为“志意多所耻”是羞耻的行为,终以辞职。

  晋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渊明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正是其当时的心情写照。次年写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说:“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藕耕。投冠旋旧虚,不为好爵萦;养真衡门下,庶以善自名。”正值陶渊明犹豫之际,这年冬因母孟氏卒,便借故回乡。

  陶渊明再次出仕是在他近四十岁时,《荣木》一诗中说到:“先师遗训,云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谓。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不敢至!”时至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掌握了国家大权,给晋王朝带来一线希望。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第二年,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馀日,十一月就辞官归隐了。这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陶渊明一生虽几次出仕,但他与世俗是那样格格不入,在混迹于官场时,总充满悔恨的心情,而他所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与官场永诀,以躬耕终老。归田后,陶渊明的性情与田园自然的契合,使其所作诗篇大放溢彩。他作《归园田居五首》,描绘出闲适自得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画卷。其四言诗杰作《归鸟》,借鸟儿眷恋林木,倦飞知还,道出诗人归隐真意。《饮酒二十首》则表现诗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诗人淳真自然的艺术风格。第十九首:“拂衣归田里……亭亭复一纪”。“一纪”是十二年,此时诗人已归田十二年。然而,自辞彭泽县令归田以来,陶渊明虽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但他并不能忘怀一切,《杂诗》其二有云:“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光阴如梭,壮志难酬的悲哀,深沉万分。晚年的陶渊明还是关注社会与政治的,公元417年,刘裕北伐收复长安,灭后秦,业已五十三岁的陶渊明写下《赠羊长史》一诗云:“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抒发了对收复中原与三秦的欣慰之情。五十六岁所作《读史述徽章》和五十八岁作《读山海经》组诗,都寄托了豪情壮志。而五十九岁所作《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名为咏史,实为述怀,均表明晚年的陶渊明壮志未消,理想犹存。刘裕代晋,现实的黑暗政治使他不满,而他又无力改变,于是他幻想出理想国——“桃花源”。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出仕到六十三岁去世,虽然贯穿着仕隐的矛盾,但其壮志从未泯灭。

  陶渊明的作品,在他生前流传不广。(梁)萧统加以搜集整理,编了《陶渊明集》,并为之写序、作传。萧统所编陶集虽然已经佚失,但此后的陶集,如已佚的北齐阳休之本、北宋宋庠本、北宋僧思悦本,以及今存的一些宋代刻本:如汲古阁藏十卷本、曾集刻本,都是在此基础上重编而成的。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121首,赋、文、赞、述等12篇,另有一些作品的真伪还不能肯定。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箕子》】相关文章: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张长公》10-03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扇上画赞附尚长禽庆赞》03-11

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07-12

陶渊明集卷之七疏祭文《与子俨等疏》09-06

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述酒》08-15

陶渊明集卷之一诗四言《命子》08-25

陶渊明集卷之五赋辞《闲情赋并序》09-03

陶渊明集卷之四诗五言《拟古九首》06-12

陶渊明集卷之五赋辞《感士不遇赋并序》07-29

柳宗元箕子碑原文及赏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