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学反省

时间:2024-09-14 11:10:45 陶渊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学反省两篇

  (一)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学反省两篇

  安贫乐道,这个词语应该是我在这节课中用的最多的词语吧。我在讲到陶渊明的生活状况时做了一个假设,假设你向陶渊明一样衣着破烂,住的房子四方通风,不敝风日,吃饭有上顿没下顿,常常靠人接济,你会怎么做?我原以为学生会说向现实妥协,没想到的是几乎一半的学生脱口而出:“去死!”这么一致的回答让我震惊,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如此之差,或者是他们居然如此不谙时世。

  于是只有补充关于陶渊明的背景知识,他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所以他的贫苦是他做出的选择,是他所向往的自由生活,他同样也可以锦衣玉食的。更让我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大部分学生居然说:“傻的”,“自己想死啊”等等,十分不堪的话语就这样充斥的教室,学生对于这样的高尚居然表现的如此的不屑,哎,真是让我感到心冷和悲哀呀!

  看来必须好好教育一下这群不可一世的家伙了,正当我准备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有个学生说出一句让我很意外的话,他可以活得那么骄傲,他可以在那么艰苦的状态坚持那么久,你们可以吗?有什么资格这么污蔑他,真是犯贱。于是我在这时候板书“安贫乐道”。锦衣玉食的生活谁都可以很潇洒,只有贫穷才能展现一个人真正的高贵品质,就像只有在你为难的时候才能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朋友是一样的,只有一个安贫乐道的人才是伟人,才是真正的大写的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不朽的人!

  (二)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与“五柳”有关的一个典故,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这是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一。

  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二在于对文章语言的品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旧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当学生对中心句认知不一致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几派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这一环。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训练突出不够,我了解到学生上课前预习的时间较长,课文读的较熟,所以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通过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才知道“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正说明了这点,今后我一定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讲课或多或少有考试的牵制,学生辩论时两方都有理,而我为了学生考试时的唯一答案,在辩论之后把答案牵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这一点无疑是与新理念观点相违背的,对此,我只能说我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彻底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战胜“旧我”的。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教学反省】相关文章: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10-08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09-04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09-24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典故07-13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答案08-09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释义07-16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赏析07-19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写的10-07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赏析08-06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译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