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诗其二其三

时间:2024-07-18 18:22:42 陶渊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渊明《饮酒》诗其二其三

  饮酒作诗,这似乎是古代诗人的惯例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陶渊明的《饮酒》诗。

陶渊明《饮酒》诗其二其三

  《饮酒 其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

  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

  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菜)而

  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3)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4)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

  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5)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据说积善有善报,

  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

  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

  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

  声名百世怎流传?

  《饮酒 其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诗人达观而逍遥自任的人生态

  度。

  (2)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3)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4)这两句是说,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说,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

  空名又有何用!

  (5)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shū叔):迅速,极快。

  (6)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译文〕

  道德沦丧近千载,

  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

  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

  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

  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

  如此怎能有所成!

  内容拓展:

  饮 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听到世俗交往的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思想远离尘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变的安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山气朦胧,夕阳西落,鸟儿相伴飞回山林。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注释

  1. [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在这里意为“居住”。

  2. [人境]人世间

  3.「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4. [何能尔]为什么能够这样。尔,如此、这样。

  5.「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此中」二句:意思是: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7.[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8.[悠然]自的的样子。

  9.[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10.[日夕]傍晚。

  11.[相与还]相伴而归。

  12.[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3.[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4.[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心高志远,自然觉的住的地方僻静了。

  15.[佳]美好。

  16.[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17.[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8.[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创作背景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的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的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皇上,当今的皇上也的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的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序言是: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饮酒》诗其二其三】相关文章:

饮酒陶渊明其三10-23

陶渊明的《杂诗》与《饮酒》10-08

陶渊明饮酒全诗赏析05-26

陶渊明写的著名饮酒诗09-12

陶渊明饮酒诗其四05-24

浅谈陶渊明《饮酒》诗的文化蕴含07-10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的诗09-24

饮酒陶渊明08-11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09-17

《饮酒》陶渊明全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