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随笔

时间:2024-06-27 20:31:19 桃花源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记》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源记》随笔

《桃花源记》随笔1

  (一)东西方之美

  “后遂无问津者。”没有人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了,这是多么的令人心痛。陶渊明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这篇故事,总让我想起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莎翁的戏剧里也总是有这样方式的结局:悲剧的,毁灭的,惨痛的。我碌碌的过了几十年,也经历了或者看到了一些事,开始慢慢的体会到像莎翁戏剧里的那样的、另一种的美:残缺的美,悲剧的美。东方人含蓄,在过程中付诸努力,喜欢结局的完整,喜欢皆大欢喜。东方故事里的结局也多是高兴的,欢喜的,美好的。细想起来,没有悲剧哪里来的喜剧,没有悲痛毁灭何谈欢喜塑造。这本来就是一体的两面,平等的两面。常怀一颗包容的心,才能感受到多样的美。“后遂无问津者。”比不存在更可痛的是不相信存在,这样的结尾让人不舒服,我常常把《桃花源记》倒过来读,读出了一种希望的东西:开始世上没有人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后来,有一个叫刘子骥的人,他还相信有桃花源,于是用尽一生的时间去寻找,最终病死在寻找的路上。时间又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一天,一个武陵人撑着船去捕鱼,迷路了。他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穿过那个山洞,忽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世外桃源。

  (二)山水与宗教

  每次读到有关山水类的文章,总会有一些问题在脑子里打转:当生命中遇到坎坷的时候,我们(尤其是历史上的文人)多回归于山水,而西方人却多走向宗教。这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山水和宗教这两个看似没有多大关联的东西,在生命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它们弥补了生命中缺失的部分,还是释放了生命中隐藏的部分?如果是弥补,生命中缺失的又是什么?倘若是释放,那被隐藏起来的又是什么呢?……无数的'问题在脑子里不停的出现,让人没有头绪,因为思考的对象一旦变成自己,使自己置身问题之中,就会很麻烦,毕竟当局者迷。我打算从最熟悉的开始,于是重读了林语堂的《苏轼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当然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这些文章大都有一个共同点:作者遭受排挤、诬陷因而被贬谪,在山水中疗伤。我个人觉的这是一种回归,一种生命的回归。就像我们受了委屈想回家一样,我们想回到生命的本源。就像我们去旅行,在某一座山前,某一片水边,看到眼前的景色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一样。是什么让我们淌下泪来,是美景么?我想不是的,而是我们接近了生命的本源,这让我们不自主的感动起来。竹林里不仅有竹子还有七贤,我喜欢读这样的故事。至于宗教的问题,我想我这个年纪真的想不通,暂时先搁置吧,说不定哪天就开窍了呢。

  (三)桃花源在哪里

  我常常在思考人性这个复杂的东西,在我看来人至少是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现实中的我,这个我在现实中衣食住行,与人交流,承担社会的属性。另一个我便存在于自己的心中,每当我们独处时,这个我便会出现。他会与自己进行对话,就是那个在黑夜里与你自言自语的那个你。西方有个心理学家叫做弗洛伊德,他提出了类似的概念:本我与自我。我们也有这样的哲学:老庄和孔孟。老庄更加注重心灵的修行和完善,孔孟则更加注重社会的属性,它让我们在现实中完成自我。也就是常说的仕与不仕,争与不争,有为与无为……人性的这种两面性也体现在很多地方。古时的一座房子一般都有这样的部分:正堂和花园。在正堂里面,桌椅布置都是规规矩矩的,是宏大的,气派的。而后花园则是曲径通幽的。像牡丹亭,西厢记里面的故事也只能发生在后花园。红楼梦里也一直存在两个宝玉:北方的贾宝玉和南方的甄宝玉。……孔孟和老庄这两个人性的部分也不可能是平均存在的。我想陶渊明心里的老庄要占到一大部分,所以才有了《桃花源记》。桃花源在哪里呢?我想就在我们的心里,就在弗洛伊德的本我当中,就在人性的老庄里面。

《桃花源记》随笔2

  五月,跨越千年,去相逢一场陶渊明笔下,魂牵梦绕大半生的《桃花源记》。看一场《诗经》里的让人美的灼眼的桃花、相遇一场王维的《桃源行》里的“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相遇五月的桃花源,轻许自己放肆一回,将自己整个身和心,短暂的堕落在陶渊明笔下。

  随着导游的一路的介绍,我也一边寻着,陶渊明记所描写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在哪个位置?还有多少一千多年前桃花源的影子?首先是,经过一段长达一个小时的高矮阔瘦的溶洞穿越。洞内是寒气逼人,泠泠的,滴滴答答的,熔岩梦多奇,还有千年就造一个型,熔岩的千年之恋,吸引着八方四海的远客,就为目睹千年的熔岩款款而来。说实在的,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行走,黑洞的压抑,走出洞口,能不有豁然一片新天地的感觉吗?在古时没有灯光,野兽蛇盛行的旧时代,孤身一人,行走这么远的路程,陶渊明当走出洞口,心能不豁然吗?五月里桃花源,虽少了点夭夭桃花。而烟柳四五家,堤边词韵还是有的。到处都是郁郁葱葱,但也不会让你太失望,满河堤玫瑰花儿朵朵,也还是能看到经过侵润的桃花源的古风。行走在桃花源里,依然还是按耐不住对桃花源的兴奋。桃树林里,桃叶葱绿,岸上是草儿青青野花朵朵,小河里红鱼清晰可见。特别是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短暂的相遇一场与世隔离的世外桃源。享受溪边生兰草,简单的可以遮风避雨的茅草屋,感受一场曾经那个走访亲朋好友,一走一天的慢生活,踩着陶渊明的步子,和儿时的.玩伴,在桃花源里看一场散落一地的玫瑰花瓣,或许受桃花夭夭的感染,一路我们摆弄各种造型拍照,或蹲或亲吻花朵,或在树底下窃窃私语,醉江南烟雨小情调。想起李涉的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将自己心和身完全是深醉在桃林深处。说来也是奇怪,在陶渊明的桃花源里,我们没有遇见桃花,歇脚桃树底下吃枇杷的时候,一个不大不小青桃,正正的砸在我背心。莫非是陶渊明这是要与我对话呀?我和玩伴赶紧提枇杷随着人流前行,我可不想入戏太深。

  人一生里,有些风景,特别是那些大气或婉约的山水寄情诗词,来自远古的风景,还是要亲自走走、看看,有几成书中的风景,是触动心弦的?又有几成注入灵魂的?又几成可以将自己入画境的?人生的美意,对于我们这些俗人不过就是,借古人的慧眼,看经过侵润的风景,品古风,赏大美山水,做一个短暂的寄情山水忘言的假痴人,感受一场古人那种忘我大美山水精神。

【《桃花源记》随笔】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04-21

《桃花源记》注释04-08

桃花源记 原文01-05

桃花源记 翻译03-24

陶渊明《桃花源记》03-24

《桃花源记》 翻译07-11

桃花源记案例04-18

桃花源记结构11-22

《桃花源记》的教学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