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桃花源记》说课设计

时间:2024-08-26 22:20:16 桃花源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桃花源记》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语文书上已明确指出: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渊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写出这样一个美好社会,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密切关系。陶渊明平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起来。陶渊明在农村过了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淳朴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场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人相处,心情要愉快得多。这些都说明了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最新《桃花源记》说课设计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 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⑶ 熟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⑵ 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德育目标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3、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

  本节课需用两课时。

  具体的教法有:

  1、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2、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3、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4、时空连线电视采访情景创设的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身其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又富有个性的火花闪现。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设置情景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天仙配》──(曲终)你从歌曲中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归结)歌曲描绘的是一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现在有吗?将来有吗?(学生作出回答后)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我们一起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设计意图:以音乐渲染情境,美好的音乐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合作学文

  1、朗读课文:

  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再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最后学生齐读,然后男女学生朗读比赛。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⑴ 小组交流、疏通文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⑵ 集体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⑶ 当堂检测:发放印好的练习,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练习内容有文学常识一题,重点实词、虚词共10个,2个句子翻译),做好之后全班校对。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课堂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获得了信息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⑷ 三读课文,时空连线,深化理解。

  师问:同学们,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到桃花源?

  生:美,我没想去。师:那好。现在啊,这间教室就是桃花源,你们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我们下面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现在我对村民现场采访。

  然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了以下问题:

  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我们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正气,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正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时间长了,我们就不再出去了。)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我们这儿的人都很勤劳,很朴实,还有,我们很好客。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⑴我们桃花源风景优美。⑵我们桃花源民风淳朴。⑶我们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⑷我们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5、四读课文,品位研读、与陶源明对话,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⑴ 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如果你也进入桃花源,会有什么感受?

  ⑵ 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情怆幽邃。请结合写作背景,说一说你的理解?(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

  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作。这个作业的布置让学习不再停顿在课堂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延伸。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板书设计目的:

  课堂教学的缩影,提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是教学重点、难点的辐射源。它沟通了作者写作思路、教师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思路的桥梁,是提示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新知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教材编者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当代微型技术的妙用。

【最新《桃花源记》说课设计】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说课教案10-12

桃花源记获奖说课10-18

《采薇》说课设计08-13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设计稿10-10

《赠汪伦》说课设计07-18

《桃花源记》最新教学设计09-21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设计08-25

《背影》公开课说课设计09-24

《钱塘湖春行》说课设计06-20

《春夜喜雨》说课设计及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