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唐诗三百首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直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2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深藏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有不同姓名的人写得不同的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我对它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忠、义、孝”。忠忠就是忠心,这能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比如我国著名的“诗圣”杜甫作的诗都是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诗,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爱国精神。如他写的`春望、登楼、登岳阳楼……这些都是写诗人对国家的热情。有些诗人以赞美江山来表现出他爱国,如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他就是以赞美江山来表现爱国精神的!义义就是义气,这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说高适写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都是写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不忍朋友离去。表现了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孝孝就是孝心,尊老爱幼,如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也表达出母亲的一番苦心,母亲的恩情子女无法报答。唐诗三百首有许多经典名句,让人读了是回味无穷,感人肺腑。我喜欢读唐诗三百首。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3
薛瑄曾在《读书录》中提到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这让我们知道身外之物带来的滋味,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厌倦,只有读书所领略的滋味,时间越久才会越感觉深厚。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其中《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举。
唐代诗人各有各的风格派别,有的境界开阔,气势磅礴;有的喻理深刻,耐人寻味;有的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有的淡雅自然,清丽可人……无论如何,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璨灿的明珠,诗人们简短明洁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唐诗三百首》中,我十分喜欢的一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一遍一遍地读完这首诗,眼前渐渐地浮现了这一幕:幽静的森林里,轻风阵阵,鸟语花香。在通向黄鹤楼的`小路上,缓缓地走着两个人,并肩而行。这两个人便是李白和孟浩然,今天,孟浩然就要与难分难舍的老朋友辞别了,要到那远方的扬州去。他们一起登上黄鹤楼,看着这滔滔长江滚滚东流,他们深深对望,看着他们那深情脉脉的眼神,我感受到他们的深厚情谊:从春天的赏花、吟诗,到中秋的花前月下赏月,再到大雪纷纷下的谈古论今。李白斟满了一杯酒,递给了孟浩然,孟浩然一饮而尽,他们的离情别语都化为了一杯酒。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在船夫的催促下,登上了小船,他站在船头,向李白轻轻挥手,他们的告别声都被汹涌的长江水渐渐淹没了。孤零零的白帆影子,渐渐地消失在这晴朗的蓝天里……
这一首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那目送老朋友远去的专注的眼神,这是蕴含了多么真挚的友谊与祝福啊!
想起那次我与老朋友送别时,老朋友她都会把我送到车站去,当我上了车,我又透过窗户看见了老朋友对我挥挥手,还说着一路顺风、祝福的话语,我把那许多想说的话都化为了挥手的告别,即使再舍不得的老朋友的离去,我们也要知道,自己做得只有笑着祝福。
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我来说,读书就像品茶,对比游戏与饮食等方面获得的愉悦来说,读书的乐趣在于它所带来的愉快并不限于片刻的停留,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4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十分丰富。
当我读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在读到“诗圣”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为杜甫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而感动。从王昌龄《出塞》那句“但使龙城习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唱出了战士们多少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活,体现了唐代诗人慷慨激昂的男儿风度和建功边塞的英雄气慨。
从我所读的唐诗中,我知道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博大精深,有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时让我认识了一个道理:我们小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抱负,做事情要脚踏实地,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5
泱泱中华,千年文化,似那浩瀚苍穹中的耀眼明星,璀璨夺目。沧海桑田的转变中,先人智慧的结晶,化作那一本《唐诗三百首》,依然指引着我们前方的道路。
——题记
记得小学一年级时,每日的晨读,便是要在哈欠声中一字一句地背诵着那卷写在黑板上的古诗。一年级的孩子理解有限,自然品不出那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深意,能感受到的,只是那死记硬背之中的枯燥与无味。
小学里的语文老师,话语里总带着五六分的风趣。她能将冷硬的诗句化作跃然于纸上的美丽风景,带领着我们流连其间,忘返。老师风趣的讲解与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也渐渐地了解了古诗的含义,品味到了古诗的妙处。像是“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里无处诉衷肠的悲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里的惺惺相惜;“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里的无限感慨。唐诗,将那连绵不绝,说不完,道不尽的无穷情感,浓缩在了简短的`诗句里,带给世人别样的感受。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大批著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很多诗人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唐诗仍以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深得我们的喜爱。唐诗的内容丰富,可谓空前。其中承载的积极向上的高尚节操,最终也会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喜欢李白的浪漫诗风与他那似能够容纳天空大海之广阔的博大胸怀。被世人称作“诗仙”的李白,生活于盛唐之中,大多数诗篇都表达了对祖国大号河山的由衷赞美。他桀骜不驯,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受不了世人的贪婪,只愿坐与月下,静静酌上杯杯美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又是反映出他的失意与孤独。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我也喜欢杜甫的忧国忧民,喜欢他对百姓真诚的关爱担忧。“诗圣”杜甫的诗,有着“诗史”的美称,他将战争的无情冷酷与社会现实的黑暗融在这斟酌已久的诗句里,永远封存。
而被称为现实主义“诗王”的白居易,让我们最熟悉的诗篇,就非那脍炙人口的《长恨歌》莫属了。这篇诗歌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艺术的再现了人性的真实。即便今天读来,也依然能在读者的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柳宗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诗篇,当属小学里学过的那首《江雪》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刚接触时,就被这首诗的意境所深深地吸引。当然,那时候的自己还理解不了这位看透官场的黑暗腐败,一心向佛的诗人字里行间的淡泊明志。
秋日的风徐徐地吹,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带些慵懒地再次翻开了那书页都有些泛黄的《唐诗三百首》,刹那间,眼前似乎又浮现了昔日明月下的对酒当歌,战场上泛着寒光的快意恩仇……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6
今天,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它让我的心灵受到百次伤悲,百次幸福,百次惭愧……
其中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句诗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现在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勉励自己和别人。全诗境界开阔,气势雄浑,描绘了祖国北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诗人壮阔的胸怀。诗人登上鹳雀楼,眼中所见是落日群山,黄河奔流这样气势磅礴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形象地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鼓励后人要有高瞻远瞩的胸襟,远见卓识的抱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它启示人们:在前进道路上,千万不要满足取得的成绩,而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地向新的高峰攀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述惜别之情.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深厚的友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和前路珍重的祝愿都在这一杯酒里了。全诗格调清朗,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感情真挚,深切动人,把依依不舍之情描述得感人肺腑,惜别之情达到极点。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既表现了亲人的手足之情,又表现了自己思乡念亲的真挚感情。
阅读《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许多……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7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长久的,是无限的。知识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从遥远的古代款款走来,并且一直走下去,会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它经过的生命。
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让我认识了“诗仙”李白,读了他的诗让我认识了“诗仙”,使人壮思云飞、逸兴满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我认识了“诗圣”杜甫,他的诗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虽然广泛,但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中的社会面貌,所以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与李白是好有,并合称“李杜”。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古长”(调张籍)。李杜的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读《唐诗三百首》还让我认识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刘熙载曾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
唐王朝的人才可真多,好诗也不少哦!
离别本是一个旧话题,但王维的一首《送别》却写得很是婉转动人、余韵不尽:“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前两句体现了把友人送走后,自己一个人在家的孤单与寂寞;后两句写出了明年的希望,正反衬出今日的依依不舍。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株。却下水精帘,玲珑忘秋月。”李白的一首《玉阶怨》从自身周围的环境和自己动作的描写中,流露出了一个孤独的形象……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8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在这一个特别的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的书叫做《唐诗三百首》。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的“乌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楚汉战争时,项羽逃到乌江自刎。“期”指:预料。“包羞忍耻”指:能忍受失败、受挫折等羞辱。“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整首诗的意思是:战争胜败军事家不好预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江东子弟有很多人才俊杰,重振旗鼓取得胜利也可未知。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哈哈,这是一首永怀古迹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赞成项羽兵败后自杀的错误做法,认为敢于正视失败才是男子汉。作者表明了面对失败绝不能气馁的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叔叔阿姨们,因为失业而一步一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们的世界里,因为失恋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简直是不能屈指可数……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些人受不了失败,他们只适合活在成功的世界里。人如果不受一点挫折,那他一定不是人个人,不是有句话吗,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失败几次没什么,重要的是看你怎么从失败走向胜利的!!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古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9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0
薛瑄曾在《读书录》中提及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这使我们了解身外之物产生的味道,长此以往便会觉得厌烦,仅有读书所领略到的味道,時间越长才会越觉得浓厚。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里,是在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时代,云蒸霞蔚,知名人士人才济济,在这其中《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广为人知很广的唐诗宋词总统大选。
唐代诗人都有各的设计风格派别,有的人生境界宽阔,大气磅礴;有的喻理刻骨铭心,回味无穷;有的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有的素雅当然,清雅俏丽……不管怎样,唐诗是中华文化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璨灿的明珠,诗大家简洁明了明洁将作家的观念引进一个高些的人生境界。
在《唐诗三百首》中,我十分喜欢的一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火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一遍一遍地念完这首诗,眼下渐渐地闪过了这一幕:清幽的森林中,轻风一阵阵,鸟语花香。在通往黄鹤楼的`小路上,慢慢地走着两人,并肩而行。这两人就是李白和孟浩然,今日,孟浩然就需要与难分难舍的老朋友辞别了,要到那远处的扬州市去。她们一起走上黄鹤楼,看见这滔滔长江滚滚东流,她们深深地对望,看见她们那情深脉脉的目光,我感受到她们的浓厚情义:从初春的赏花、吟诗,到中秋节的花前月下赏月,再到大雪竞相下的谈古论今。李白斟满了一杯酒,拿给了孟浩然,孟浩然一饮而尽,她们的离情别语都化为了一杯酒。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在船夫的督促下,走上了小船,他立在船头,向李白轻轻地挥手,她们的道别声都被汹涌的长江水逐渐吞没了。孤零零的白帆身影,渐渐地消退在这里晴朗的蓝天白云里……
这一首诗表达了作家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最终那目送老朋友渐行渐远的潜心的目光,它是蕴涵了多么的诚挚的友情与祝愿啊!
想到那一次我和老朋友送别时,老朋友她都是将我送至地铁站去,当我上了车,我又通过窗子看见老朋友一件事挥挥手,还说着一路顺风、祝福的话语,我将那很多想说的话都化为了挥手的道别,即便再不舍得的老朋友的离开,大家还要了解,自己做得仅有笑着祝愿。
大家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针对我来说,读书如同饮茶,比照手机游戏与饮食搭配等层面得到 的愉快而言,读书的快乐取决于它所产生的开心并不限于一会儿的滞留,只是会伴随着時间的变化发醇。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1
时常抚摸着《唐诗三百首》的扉页,恰似细语呢喃,仿佛一位知己——只需看见他、碰着他,便心满意足了。在我的心里,每一首诗,就像一幅充满诗情意趣的画,又像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更像一片飘逸的云,将我带人快乐的世界。
我的爸爸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七岁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本《唐诗三百首》作为生日礼物。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和唐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妈妈经常教我背诗。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只是觉得每一首都朗朗上口。上学后,唐诗成了我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翻开《唐诗三百首》读读背背,当别人忙着玩耍的时候,我徜徉在诗海之中,其乐无穷。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共读《唐诗三百首》。爸爸告诉我每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或美丽,或动人,或悲壮的故事,这更引发了我读诗的兴趣,诵读过程中我还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我品悟到诗中有“史”,从诗中我似乎看到唐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历程;诗中有“情”,透过一首首诗,我仿佛感受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深深的`思友之情;诗中有“忧”,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在诗歌的海洋里,我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我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畅游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领略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长江;欣赏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黄河……诵读《唐诗三百首》,深感唐诗是文学领域中的瑰宝,它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英国的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我不敢奢望自己会变得多聪慧,但是,我还会去品读,因为唐诗的深意是读不尽、品不完的。长大后,我要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和诗歌爱好者共同创造出中国诗歌的新高峰!这是我的梦想,我坚信,只要努力,定然能梦想成真!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随岁月淘洗而愈发光芒璀璨,但因其表现形式的时代特征,终究与现实有了一定的隔阂。小作者却痴迷地徜徉于诗海之中,流连忘返,因为她从诗中读到了故事、历史和爱恨情仇,以及喜忧笑泪,饱览了大江南北、壮丽河山。这份对唐诗的挚爱之情和传承之志,是新一代人难得的文化自觉。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可没这么厉害,整本书能背下来诗的没多少。不过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心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不禁感慨:“世界上还有比古诗更好的文学艺术吗?”
蘅芜居士精心选择三百首古诗,这些古诗中有描绘自然景象的;有陈述历史史事的;有直抒诗人胸臆的;还有感叹缠绵感情的……
在书中,我读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震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风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伤感;“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美丽;“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风情万种……
无聊之时拿出来翻一翻,更读出了诗人的感情:李商隐面对夕阳,既留恋又无限惆怅;李白饮酒饮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宋之问已近家乡,但是“情更怯”,担心家里会出什么事;杜甫闻听家乡被解放,更是“喜欲狂”……每一首诗,无论诗风、格律如何,始终是道出诗人朴实的情感,内心的肺腑之言!
这些古诗多多少少给我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好处:比如今个学期语文书上的古诗,仅有一首我没见过,那么其它的也就没那么难背诵;上学期每周的积累古诗省下我上网查的工夫;前几周的手抄报以古诗为主题……
《唐诗三百首》真是一本好书!我一定要好好诵读、品味,陶冶自己的情操!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3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诗人所作的事,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唐诗三百首》的作者是蘅塘退士。本名孙洙,字临西,江西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生主要担任知县、官等。当时通过的《千家诗》“工拙莫辫”,次定编辑音了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另有《蘅塘漫稿》《异闻录》等著作传世。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了一些诗人的'称号,如:陈子昂是诗骨、王勃是诗杰、贺知章是诗狂、王昌龄是诗家天子,另一种说法是诗家夫子或七绝圣手、孟郊是诗囚、贾岛是诗奴、刘长卿是七言长城、芩参是诗雄;还有我们以前熟悉的,如: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刘禹锡是诗豪、王维是诗佛、李贺是诗鬼、苏轼是诗神、陆游是小李白、李商隐是七律圣手;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一些诗人趣事逸闻——酒鬼和骗子的故事。说起桃花潭,确实很美,可是李白游历山川,什么绝美的风景没见过啊?汪伦邀请他去,李白去的话可没那么急切,可是汪伦一定要尽早见见李白。到底怎么才能让他尽快过来呢?汪伦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李白一看汪伦住的地方有十里桃花,有万家酒店,顿时欣然前往,可是到了桃花潭就傻了眼,说好的十里桃花呢,说好的万家酒店呢?见了汪伦,汪伦盛情款待,又拿出桃花酿造的美酒,郁闷也就一扫而光,也没有质问汪伦。
二人把酒言欢,汪伦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自听后开怀大笑,没有认为自己被愚弄,而是被汪伦的盛情感动,适逢桃花盛开时节,李白居留数日,赏花饮酒,别时汪伦送李自名马八匹、官锦十缎,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式因为这首诗,汪伦名留千古,妇孺千知。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了许多唐诗宋词。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4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m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5
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读唐诗有感】相关文章:
读唐诗 小议唐诗10-18
读《唐诗》有感12-13
《有感》唐诗赏析11-30
唐诗《望月有感》08-28
适合儿童读的唐诗10-16
儿童读唐诗的好处10-17
读《唐诗》有感 15篇12-14
重有感唐诗精选与鉴赏11-29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09-25
读《唐诗宋词》有感范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