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崔涂唐诗《除夜有怀》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崔涂唐诗《除夜有怀》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夜书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作品注释
除夜:除夕,即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有些版本作“除夜有怀”。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汉末益州牧刘璋设“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故有“三巴”之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后亦多泛指四川。
羁(jī)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
万里身:此身离家万里之外,路途遥远。
残雪:残余的积雪。
孤独:一支烛。这并非实指,而是说自己在这除夕之夜,孤独独照,更感到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有些版本引作“孤烛异乡人”或“孤独异乡人”
骨肉:指有血统关系的骨肉亲人。
僮(tóng):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
那堪(kān):哪能受得了。
岁华:年华。
作品译文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
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
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
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唐诗赏析
崔涂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此诗抒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惨淡心情。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
首联“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诗人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迢递”“羁危”用字精炼而准确,让人顿感起笔之突兀。同时,“三巴路”“万里身”又显得气象宏大,真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动地反映出巴蜀的山川形势。虽是深挚地抒发飘泊天涯的无限情怀,却并不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颔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具体地描绘出了异乡除夜的凄凉。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乱山”、“残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诗人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清。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诗人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团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异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句,可谓是异曲同工,同样扣人心弦,读来令人心碎。[2]
颈联“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真切地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远离了亲人,与骨肉远隔,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故而对于身边朝夕相处的僮仆才倍感亲近,同时也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此联语言质朴,感情细腻,与第二联互相映衬,真挚感人。
尾联“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归结本题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所以,诗人寄希望于新年,祈祷不再漂泊流离,显得顺理成章,真切自然。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句中的“明日”紧扣题中的“除夜”二字,于篇末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异乡飘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语言工丽,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乱山”一联堪称佳句,令人回味无穷。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韵译】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在他乡过除夕的惨淡心情。
诗一开篇,便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作者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在这样的处境中过除夕,其心情可想而知。首联虽未涉及“除夜”,却为抒情提供了背景。
颔联切入题面,写除夕的境况。“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作者。“乱山”“残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作者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作者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作者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团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异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作者孤苦的心境。
颈联“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与骨肉远隔,衣食住行,论事谈心,都和僮仆在一块儿,这才发现僮仆的重要,感情上和他亲密起来。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告诉我们,作者当时的处境是何等寂寞孤独,生活是何等拮据困窘。作者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尾联归结本诗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可谓诗家妙法。
【崔涂唐诗《除夜有怀》赏析】相关文章: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孤雁》崔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3
除夜有怀诗句赏析01-11
《除夜作》高适唐诗注释翻译赏析10-28
《观内怀仙》的唐诗赏析08-19
《梅花》崔道融唐诗注释翻译赏析10-13
崔涂《孤雁》诗词鉴赏08-16
崔道融《溪居即事》唐诗全诗赏析02-18
浣溪沙庚申除夜赏析06-13
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其二)》唐诗赏析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