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唐诗三百首之《次北固山下》赏析
【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原文】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9.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10.风正:风顺(而和)。
11.悬:挂。
12.海日:海上的旭日。
13.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4.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写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即使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阔大的境界实际上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
【评析】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王湾,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讲解】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这首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赏析】
《次北固山下》又题《江南意》这首诗旨在抒写诗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时,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触发的思乡之情。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意思是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次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具体写江面的景色。在天将亮时,诗人远望江面,因为潮满而觉得江面仿佛比昨日增宽了;这时有一只帆船,顺风东下,使沉寂了一夜的长江顿添生气。“阔”字写出了诗人视觉的特殊感受 ;“一”字显示了江面的平静被打破 ,点出旅客思乡心切,不待天明已催舟进发了;“悬”字表示帆的醒目高张 ,这一联写得明快雄奇,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烟波浩渺的壮美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传达出诗人心灵中要“乘长风以破万里浪”的豪迈感。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大江日出的壮景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北固山下江面开阔,举目远望,仿佛一眼即能望尽东方地平线。在这残夜将尽的晓色中,一轮红日从东方江面上冉冉而升,天亮了,放眼江岸,万物复苏,诗人突然觉得江南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之命脉,仿佛是伸入了旧年年底一样。这一联诗人无意于说理,然而却于景物描写中形象地昭示了一切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的客观辩证法。
末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内心勃然而生的思乡之情。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次北固山下》一诗很受历代选家的重视。特别是中间两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壮丽,富于哲理,成为律诗句法技巧上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唐代就被殷璠誉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河岳英灵集》卷下)。时称“燕许大手笔”的著名文学家张说任宰相时,曾亲笔将“海日”一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式。这些都足以说明《次北固山下》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点评】
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如果说颌联是从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发颈联;那么就可说颈联是从天人感应拓展,以胸怀之美照应颌联。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意义恐怕就不是单纯的艺术性问题了,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
【唐诗之《次北固山下》赏析】相关文章:
《次北固山下》赏析09-20
王湾《次北固山下》唐诗鉴赏09-16
《次北固山下》诗歌赏析08-01
次北固山下诗词赏析复习10-09
唐诗中之离别诗赏析02-19
《次北固山下》《落叶》阅读答案及赏析07-06
次北固山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解析与赏析09-19
李商隐唐诗赏析09-21
唐诗《寒食》赏析08-07
母爱唐诗赏析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