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读后感(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调歌头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读后感1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只有。他写的诗、词、散文达到了北宋时期的最高水平,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着的大家。苏轼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在书法、绘画方面也负有盛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从题中是我:廉怀子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作者对苏澈(即作者的弟弟,字子由)的`思念。
苏轼是在熙宁九年的中秋节上写的这首词。文章透露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这首词也有经过许多艺人的演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当红女演员杨幂演唱的,那种感觉就是把词唱得淋漓尽致!
水调歌头读后感2
苏轼出生于一个诗的家庭,从小在诗的渲染下长大。尔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豪放派。存词三百四十多首,表现味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他的词中透露出那种豪壮、雄浑的风格和气派。
《水调歌头》描述的是,时逢中秋佳节,苏轼苦闷失意,与弟弟苏轼已有七年未见,客中思亲。便唯有把酒对月,抒其心中的忧郁惆怅。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现实了他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话把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更推进了一步,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在天上,人间徘徊的.矛盾与难以抉择的心情,表明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我欲”、“又恐”、“何似”,显示了苏轼对感情的波澜起伏。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时多么遗憾的事呀!诗人埋怨明月,这时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的同情。
如此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但不限于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说是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于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读后感3
明月仿佛是人们寄托情意的对象,古往今来,曾有那么多的诗人对月吟咏自己的心思,有那么一位诗人,他乐观,他拥有扩大的胸襟,他就是苏轼。
他在密洲太守任期中,由于当时是王安石改写,所以他在政治上遇到压制,所以很悲伤,,于是,他举起酒杯,询问青天,今天是哪一年,他认为那皎洁的'月光,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气绝人世,飘然而去,他有一些犹豫于是,他又写下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来含蓄的阐述自己的矛盾心理。
看到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的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们,他想为什么月儿不该对人们又怨言,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但转念一想,人固有悲欢离合,月固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就难十全十美的是。既然如此,有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于是,就写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把对友人的思念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寄托,虽间隔千里,但同在一个蓝天下,所以就会很乐观了。
思念总在分手后,在如今这个繁华的城市中,有几人有过思念之苦,苏轼疼爱弟弟,但他乐观,阔达,不会因思念而批判。
水调歌头读后感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没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爽,我也没有苏轼对月宫的丰富想象,但每当我走在大学校园里,抬头望到天上的明月时,明月就像有意似的,总让我回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
我的故乡在南方,有一条宽阔而且美丽的河流过故乡。故乡的人都管她叫母亲河。故乡的人在河的岸边修建了许多供人们休憩乘凉的小广场。
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的学校就在河边。在高考复习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在天气好的夜晚,在晚修结束后,一个人来到小广场,静静的望着空中的月亮出神。
月亮仿佛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她能让我心情平静,她能把我身上的压力陡然卸去,她能还我一个愉快的心情。她不会生气,她更不会发怒,她只会带着她甜美的微笑默默的注视着你!这时你仿佛觉得这月亮似乎是为了你而变得愈加的明亮了!
又一次,我独自走在这位于异乡的大学校园里,我抬起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我想到了苏轼,我想到了故乡那明亮的月亮,我想到了……
【水调歌头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01-04
《水调歌头》教案03-26
《水调歌头》赏析01-18
水调歌头鉴赏07-24
水调歌头的意思01-31
《水调歌头》改写12-28
水调歌头 赏析06-03
水调歌头原文06-26
《水调歌头》精选试题01-14
《水调歌头》的全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