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焦山吴潜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时间:2024-09-11 12:11:40 水调歌头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水调歌头·焦山》是南宋词人吴潜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在写作上由写景、怀古和抒情三部分组成,一气舒卷,自然浑成,语言运用明净圆熟,意境高远清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焦山吴潜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焦山

  宋代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译文

  镇江城像铁翁一样,金山焦山隔江相对。万里长江向东流去,风吹浪涛。天边孤云来来去去,水边孤帆来来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远处峰峦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图画却难以描绘。

  隋灭陈,宋与魏又隔江相望。在历史长空中,回想历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只要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都在天空中翻飞。还争取什么呢,还是辞世归隐为好。

  注释

  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屹立长江中。

  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三国孙权建。

  金焦:金山和焦山。二山对峙,俱屹立大江中。

  晓吹:晨风。

  岫:峰峦。

  混隋陈:混:统一。这句说隋灭陈,南北统一。

  分宋魏:南朝刘宋与鲜卑族拓跋氏的魏对峙。

  孙:孙权。曹:曹操。

  痴绝:指回想历代史事时想得出神。

  一抹:形容轻微的痕迹。

  举手:分别时的动作。

  谢:告辞。

  尘嚣:指尘世。尘:尘世、人间。嚣:市集,做买卖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的词作。上片词人从“铁瓮”起笔,点出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并交代词人所在。次句聚焦“金焦”,写出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首二句写得概括、有力,渲染出一派磅礴之势。接着两句写夹在金山、焦山之间的江水:万里江流从东边滚滚而来,伴着晨风,卷起惊涛骇浪。 “注” “卷”两字用力极大,突显江水浩大的声势,衬出山水相问的壮丽景致。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三句中,“孤云”“孤帆”衬出江天、江水的浩渺;“来去”“上下”纵横交错,可知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跳荡的神思;“天共水相邀”将水天相接的情境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境界是非常开阔的。词人还没有看够山和水,“远岫忽明晦”的景致又映人眼帘,“忽”字体现出“明暗”的瞬间性,这刹那间的感官刺激又引起词人多少兴奋。“好景画难描”一句收束上片。词人上片全在写景,但仍觉自己未能将好景描画出来,可见焦山景色之美好。

  下片首三句“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词人从历史的角度,由近到远,写镇江古城的攻守征战,突显镇江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回头干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两句,词人从追溯历史中回到现实,他痴痴地倚立江边,不禁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词人满腹诗书,却官小权微,难受重用,大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他不得不开解自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词人艳羡江边鸥鹭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高,直飞到青霄之上,不管人间兴废。结尾两句由艳羡鸥鹭更进一步,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

  全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三者为一体,层次分明,语言纯熟,意境开阔,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该词为宋理宗嘉熙二、三年间(1238—1239)吴潜任镇江知府时所作。镇江风景壮丽,地处吴头楚尾、南北要冲,自古即兵家争雄之所,也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区。这里的古迹和流传的佳话很多,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氛围,文人到此,无不受到强烈感发。该词就是吴潜在此环境下创作的。

  作者简介

  吴潜(1195年-1262年) 字毅夫,号履斋,原籍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出生于浙江德清新市镇。南宋官员,诗人。秘阁修撰吴柔胜第四子,参知政事吴渊之弟。

  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吴潜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年),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度被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景定三年(1262年),为贾似道党羽下毒害死,享年六十八岁。德佑元年(1275年),获得平反,次年追赠少师。

  吴潜为南宋中晚期名臣,出任地方、朝廷要员时均颇有建树。其亦工词,词风近于辛弃疾,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的故事

  一、兄弟两“吴公”

  吴潜与哥哥吴渊还是幼童的时候,生母就不幸染病去世。兄弟俩是在饱读诗书的父亲和慈爱的后母管教下成长的,聪明好学,相亲相敬,只是性格迥异,哥哥沉默寡言,弟弟活泼好动。两人最终均由读书步入仕途,位居高官,都想为朝廷为百姓干一番事业。但哥哥为政过于严酷,往往一点事情而兴师动众,牵连罗织,以致遭到不少人怨恨,说他太狠毒。吴潜曾多次当面或以书信劝谏哥哥,哥哥也虚心接受,只是事到临头,多年养成的弊病竟一发而不可收。平日忌恨吴家兄弟才德的奸臣贾似道之辈便乘机鼓噪,编造童谣诬陷他们。两兄弟姓吴,众人尊称为“吴公”,童谣即以谐音称之为“蜈蚣”:“大蜈蚣小蜈蚣,尽是人间毒业虫,夤缘攀附有百足,想使飞天能食龙。”但兄弟俩胸襟坦荡,敌手抓不到把柄,谣言最终不攻自破。

  二、反对立昏君

  公元1260年,是宋理宗景定元年,在皇位坐了30多年的赵昀,见自己年近花甲还没有一个亲儿子,便想立自己的侄子赵祺为皇太子,以便将来接自己的班。吴潜知道赵祺是个口舌迟钝、呆头呆脑的人,难以承担天下重任,便密奏理宗说:“微臣没有丞相史弥远的才干,忠王赵祺也没有陛下您的福寿。”理宗听了很是恼火,听信奸臣沈炎的诬陷挑拨之言,革去吴潜的左丞相之职,将他贬到当时十分偏远的广东循州当有职无权的地方团练使。结果,吴潜再次以直谏丢官,而赵祺后来也只当了10年短命皇帝。

  三、预知生死

  吴潜学富五车,为官之余,不仅喜欢吟诗作词,而且颇精星象之学。他的诗,多感情之作,激昂凄劲,一如他的为人。他被贬到广东后,看到南宋王朝日衰一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内心悲愤,常常独自望着夜空,久久默然无语。一日,他突然对身边人说:“我将死之夜,必定雷风大作。”他的话语好象还在空中回荡,几天后的一个夜里,果然风大雷响,四鼓开霁。他挥笔撰作遗表,作诗诵颂,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闭上眼睛,便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

  四、吴潜故里—玉堂巷

  在休宁县城东南隅中街通后街处。昔日,巷内为吴氏家族聚居地,巷北侧依次为坊表林立的东街、瞻云书院、县前街、休宁县衙等。从宋末至民国年间,为“表宅里树风声”,各朝陆续建筑于东街各巷弄的牌坊即近30座。其中,东南街头的保宁坊,东南城门的敉宁坊,县前街的近民坊,双井前的进士坊,学宫东路的东南邹鲁坊,东门的经魁坊、秋官大夫坊、孝子坊、母节子孝坊,陪郭头的父子尚书坊、及第坊、学士坊等,都曾显赫一时。特别是玉堂巷口的“画锦坊”,还记载着一段“衣锦荣归”、“母慈子孝”的历史:状元吴潜的哥哥吴渊读书做官,官至副宰相之职,荣华富贵到了极点,老了却整日里思念着故乡、惦记着将自己抚育成人的后母。后母病重,他毅然辞官,特地从宣城赶回休宁玉堂巷侍奉汤药。后母离世后,厚加安葬,并庐墓守孝。孝满,自号退庵,整日吟诗作画于玉堂巷故居,直至葬身于休宁故园。人们感其节孝,特立“画锦坊”以示纪念。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焦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0-11

《水调歌头·焦山》原文及赏析02-29

水调歌头·焦山原文赏析08-29

水调歌头·焦山原文及赏析08-21

吴潜水调歌头·焦山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19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赏析10-16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翻译及赏析07-12

《水调歌头 游泳》原文及翻译赏析01-19

《水调歌头·游览》原文、翻译及赏析02-26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