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桓》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2-11 17:19:52 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经:桓》原文及赏析

《诗经:桓》原文及赏析1

  [先秦]诗经

《诗经:桓》原文及赏析

  绥万邦,屡丰年。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注释:

  【1】绥:和。

  【2】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3】匪解(fēixiè):非懈,不懈怠。

  【4】桓桓:威武的样子。

  【5】保:拥有。

  【6】士:指武士。

  【7】于:往。

  【8】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9】克:能。

  【10】家:周室,周王宗室。

  【11】於(wū):叹词。

  【12】昭:光明,显耀。

  【13】皇:皇天。

  【14】间(jiàn):通“瞷”,监察。

  作品赏析:

  此诗是古代大型舞乐《大武》的六成歌词。《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大武》六成对应六诗,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及《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记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周颂·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诗。

  《周颂·桓》这首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诗经:桓》原文及赏析2

  《周颂·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先说天下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然后讲周武王克商,天下安定,王朝稳固。

  《诗经:桓》

  绥万邦,屡丰年。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注释:

  1、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2、娄:同“屡”。

  3、匪解:非懈,不懈怠。

  4、桓桓:威武的样子。

  5、保:拥有。士:指武士。

  6、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7、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8、於:叹词。昭:光明,显耀。

  9、皇:皇天。间:通“瞷”,监察。

  译文:

  万国和睦,连年丰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风凛凛的武王。

  拥有英勇的兵将,安抚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兴旺。

  啊,功德昭着于上苍,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周颂-我将》一诗的作品赏析析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 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诗经:桓》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诗经《式微》原文及赏析01-22

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04-28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01-28

诗经采薇原文赏析11-08

桃夭诗经原文赏析04-12

诗经驺虞原文赏析12-25

诗经经典子衿原文及赏析03-01

诗经江汉的原文及翻译赏析07-26

《诗经敬之》原文翻译赏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