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卫风·汝坟》鉴赏
《汝坟》是《诗经· 国风》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诗用语简洁,比喻奇特,思念和哀怨化作缕缕青丝,弥漫于字里行间,纯情感人。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汝坟》在展示民族文化,促进古代华夏族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
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
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
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注释
1.遵:循,沿。 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fén):水涯,大堤。
2.条: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3.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4.惄(nì):饥,一说忧愁。 调(zhōu):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
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5.肄(yì):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6.遐(xiá):远。
8.毁(huǐ):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的颜色。
9.孔:甚。 迩(ěr):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鉴赏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韩诗章句》则以为,此乃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显然并无赞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近人大多不取毛、韩之说,而解为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之作,笔者以为似更切近诗意。
这在诗之首章,其实已透露了消息。“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又靠谁来肩起?“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那么,这倚徙“汝坟”的妻子,想必又是忍着饥饿来此伐薪的了,此为文面之意。“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又何曾能享受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能不令你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岂不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你怎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潘?龙)
第三章则为女主人公见到丈夫后表白的话语。自己在家辛苦做家务,丈夫在外服劳役,王室的劳役政策又使他们无法相见,现在即使相见了,可是丈夫还可能会再次外出服劳役.自己在家累点苦点没什么,因为自己有父母在身边作依靠,再累也值得,而丈夫却一人在外,风吹日晒,很辛苦.
【诗经《国风·卫风·汝坟》鉴赏】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卫风·氓》全文欣赏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原文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全文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原文赏析09-15
[诗经] 国风·卫风·硕人介绍12-06
《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12-07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原文赏析12-05
《诗经》 国风·郑风·羔裘12-14
诗经郑风国风全集12-13
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诗词鉴赏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