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女性描写

时间:2020-11-25 16:30:37 诗经 我要投稿

浅析《诗经》中女性描写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炎黄子孙的智慧与创造便光耀于世。早在文字诞生之前,最原始的声韵歌谣便在民间口口相传。最能够牢笼万载、衣被后世的,当属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起点——《诗经》。

浅析《诗经》中女性描写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之间五百多年历史时期的作品,原名为《诗》,因共收录作品305 篇,又被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诗》被最初称为《诗经》,乃始见于《庄子·天运》。但那时《庄子》所说的“经”,只有书籍的意思。而时至汉代,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将孔子整理过的书,都称为“经”。而《诗》又是经过孔子整理并大力传播的,所以《诗》从此定名为《诗经》,而这个“经”字,乃为“经典”之意,流传至后世。《诗经》的内容所反映的是周代的历史,而作为中国原始男权社会文化产物的《诗经》,其中所描写的与女性有关的作品也占到其总数305 篇的三分之一笔墨。本文试图通过对《诗经》中女性描写部分的分析,来管窥周代时期女性的状况及特点。

  一、《诗经》女子的唯美外表

  ( 一) 面部的直观美感

  无论何朝何代,人们评价女性的第一标准似乎永远和外貌难脱干系。而评价一个女性的外表是“美”或“不美”,第一感官的感觉又总是落在对面部的观察上。《诗经》中将美女外貌描写得最活灵活现的当属《卫风·硕人》了,这是一首典型的对人的外貌加以精雕细刻的诗,“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些语句写出了庄姜肤白眉秀,明眸皓齿,也成为了后世历代文人笔下描写美女时引用千古的名句。对于美人眼睛的观察与描写也是异常生动传神的,如“清扬婉兮”、“婉如清扬”( 《郑风·野有蔓草》) ,“巧笑之,佩玉之傩”( 《卫风·竹干》) 。这些都反映了父系社会中,男性立场对女性阴柔美的渴望,柔顺为美,温婉为美,也折射出了男性主体对于女性处于依附地位的渴望与满足。

  ( 二) 形体的健硕之美

  对于女性身材的评价,男权社会的实用价值标准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丰腴的富贵之躯,象征着大唐时代天朝上国的自豪与威严; 病弱如娇花般的弱柳扶风,又是风雨飘摇中清王朝病态审美的反映;而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无论男女,人们的脂肪增长都在提速,“物以稀为贵”于是对“骨感”的吹捧诞生,“丰腴”只能变成了“肥胖”。而在《诗经》所记录的周代社会,“硕人其颀”的高大丰腴变成了时代所赞美、歌颂的身材。这岂不与对“阴柔美”外貌的追逐背道而驰了吗? 答曰: 非也。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可见美不仅仅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外观感官是否愉悦的要求,它更是审美主体实用性要求的体现,是具有目的性的实用价值的体现。与其他时代对女性身材瘦弱为美的'要求不同,《诗经》中的以身材健硕为美可以说是一种实用性审美心理的表现。周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客观条件下,人们不得不承受着异常艰苦的生活条件。在生产劳动获取生存物质这一问题上,男权社会的主体们忽略了两性之间的差异,无论男女,必须具备健康、强大的体魄,才能在大自然中获取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诗经》中最具代表性的展现艰苦劳动的要首推《国风·豳风·七月》了,女性要“女执懿筐”、“九月授衣”。如果女性在当时脱离了劳动,那么本来就“食不果腹、衣不·17·遮体”的奴隶家庭生活就更要雪上加霜了。而“硕”则是实用审美心理的文学体现,体现了男性审美主体对女性的审美要求还没达到单纯感官愉悦的程度。周代的四分五裂使得中国社会还处在一个动乱的局面,客观的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恶劣,加之征战的动乱,使得当时的人口锐减,而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首要的任务,便是加大农业生产。这便需要更多的男性作为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于是,女性的生育能力又成为了男权社会强加在她们身上的又一砝码,健硕的身材也成为了审美的又一必要条件。

  ( 三) 逼真的姿态之美

  美人之所以美,不单单拥有一个漂亮的躯壳就够了,活灵活现的灵动之美,更是《诗经》中女性描写的浓重之笔。仍旧以《国风·豳风·七月》为例,“女执懿筐,遵彼微行,援取柔桑”,写出一位少女,背着一个细长的筐子,扭动着腰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即使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那种婀娜多姿的身姿也出现在了每位读者的面前。在这里,我们看不到这少女的身材容貌、服装配饰。仅仅一个身姿,便演绎出风情万种,让人怜爱不已。如“舒窈纠兮”、“舒受兮”、“舒夭绍兮”( 《陈风·月出》) 写出身姿曼妙,“僚兮”“燎兮”( 同上) 写出容貌的美好。“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陈风·宛丘》中一个“汤”字刻画出女子翩翩起舞时的轻盈。

  二、《诗经》女子与爱情

  《诗经》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作品,虽然经过漫长历史长河的洗礼,但直到今天,只要我们细心品读,便能感受到《诗经》中女子那些热烈、羞涩、大胆、执着、勇敢的爱情力量。《秦风·蒹葭》将追逐者的痴念在水境的映衬下写得扑朔迷离,凄婉动人。对于“伊人”的理解,历来评论家颇多争议,但不可非议的是诗人对爱人的热烈追求,而被追求者,大体应该是采摘荇菜的勤劳、美丽的少女。在周代,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男尊女卑”的两性的绝对阶级时代,没有封建礼教来约束、摧残女子对爱情的本性追求。她们能够大胆、自由地追求爱情。《召南·?坑忻贰吠栊闯隽硕园楹突橐龅拇蟮ㄒ螅涯芸晒蟮氖牵⒊霭樾藕藕秃羯模且晃慌印!??坑忻罚涫灯哔狻G笪沂浚势浼狻??坑忻罚涫等狻G笪沂浚势浣褓狻??坑忻罚昕??I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位女子看见树上的梅子一天天越落越少,暗示着时间一天天溜走,年华也一天天溜走,这里没有了少女的矜持,而是大声疾呼: 想要娶她的男子快点来呀! 毫不掩饰那急迫的心情。女子想尽快结婚的心情也表露无遗。《卫风·氓》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周代男女恋爱婚姻的全过程。面对“氓”嬉皮笑脸的假意“贸丝”,出于倾心,女子的表现反而落落大方,还在劝说“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接下来两人坠入爱河,尤其是女子,因“不见复关”而“泣涕涟涟”。本来他们的婚姻生活应该是美满幸福的,自主结合,两情相悦,他们曾指天发誓: “及尔偕老”,要白头偕老,永不变心。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子人老珠黄,尽管她努力地劳作,终年地操持家务,也改变不了男人“士贰其行”、“二三其德”的心态,负情变心,喜新厌旧。此情此景,女主人公欲哭无泪,不但被丈夫抛弃,回到家里也得不到亲人的同情,“兄弟不知,?A其笑矣”。但她在最后坚强勇敢地结束了这段没有结果的婚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诗经》女子的圣洁品格

  别林斯基在评价普希金的爱情诗时说: “普希金的诗,特别是他的抒情诗,总的色调是内在的美和抚慰心灵的人情味。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远有一种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就这一点说,阅读他的作品是培养人性的最好方法,特别有益于青年男女。”这一评价同样适合于《诗经》中的情诗,尤其是在“国风”的情诗里包含着最原始也最淳朴的人性之美,焕发着最动人的力量。如果把“国风”中的情诗比做一曲旋律悠扬的琴瑟之声,那么最能“绕梁三日”的便是闪耀其间的女子的圣洁品格。《卫风·伯兮》写一位女子思念她远征的丈夫,她之所以深切思念自己的丈夫,不仅因为丈夫武艺高强,身体魁梧,更重要的是由于丈夫到前线去参加一场维护家邦利益的战争。培根说: “人的天性在私生活里是没有虚饰的。”在《伯兮》中,虽然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日渐憔悴,内心痛苦不堪,但她把爱丈夫和爱家邦的感情完善地结合起来,自然地流露出那种发自心底的情感,显示出崇高的情操以及强大的生命力。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异彩纷呈,她们的美表现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秀外表,更表现在她们大胆追求爱情与婚姻幸福的勇气和无所顾忌,更能震撼读者的是她们圣洁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诗经》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进步的社会现实意义,永远值得读者深入细致地领略她们的旖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