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麟之趾

时间:2024-07-21 17:31:26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 麟之趾

  之趾,振振公子,于嗟兮。

诗经 麟之趾

  之定,振振公姓,于嗟兮。

  之角,振振公族,于嗟兮。

  注释

  ⑴,传说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趾:足,指的蹄。

  ⑵振振(zhēn真):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⑶于(xū虚):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

  ⑷定:通颠,额。

  ⑸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⑹公族:与公姓义同。

  译文

  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呵!

  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呵!

  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呵!

  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诗。但这公子究竟是作为商纣“西伯”的文王之子,还是封“鲁公”的周公旦之子,抑或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就不得而知了。按朱熹《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之趾’兴公之子”的解说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孙”而言;但《毛诗序》则有“《关》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赞美贵族公子,而以“”起兴,这在今天的读者,或许会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却是一异常庄重和动情的事。所谓“”,其实就是糜,鹿之一种而已。不过古代传说中的“”,却非同寻常:据汉刘向《说苑》称,“身牛尾,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春秋感应符》更发挥“一角”之义曰:“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荀子》亦云:“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在郊野。”大抵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则眉飞色舞于“在圃,鸾凤来仪”;孔子生春秋乱世,则为鲁哀公之“获”而泣,以为出非时也。

  明白了“”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诗所传达的热烈赞美之情了。首章以“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两幅美好画面的化出和叠印:眼间刚出现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又恍然流动,化作了一位仁厚(“振振”)公子,在的幻影中微笑走来。仁兽与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辉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赞叹之情。于是“于嗟兮”的赞语,便带着全部热情冲口而出,刹那间振响了短短的诗行。二、三两章各改动二字,其含义并没有多大变化:由“”之趾,赞到“之定”、“之角”,是对仁兽赞美的复沓;至于“公子”、“公姓”、“公族”的变化,则正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所说,“此诗公姓犹言公子,特变文以协韵耳。公族与公姓亦同义”。如此三章回旋往复,眼前是、公子形象的不断交替闪现,耳际是“于嗟兮”赞美之声的不断激扬回荡。视觉意象和听觉效果的交汇,经了叠章的反覆唱叹,所造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兴奋、热烈的画意和诗情。

  前文说到这是一首赞美贵族公子的诗,似乎已没有异议。但它究竟歌唱于何种场合,实在又很难判明。方玉润以为此乃“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诗经原始》),大抵为庆贺贵族生子的赞美诗,似乎较近原意。古代的王公贵族,总要自夸其身世尊崇不同凡俗,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定是“龙种”、“子”。这首诗用于恭贺贵族得子的场合,大约正能满足那些王公大人的虚荣、自尊之心。然而,自从卑贱如陈胜、吴广这样的氓隶之徒,曾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平之语揭竿而起以后,凡俗之家便也有了愿得“子”的希冀。在这样的背景上反观“之趾”,则能与仁兽美,而可热情赞美的,就决非只有“公族”、“公姓”了——既然有不少贵族“龙种”,最终被历史证明只是王冠落地的不肖“跳蚤”;那么凡俗之家,就也能崛起叱咤风云的一代“子”。

【诗经 麟之趾】相关文章:

诗经麟之趾全文07-30

《麟之趾》诗经鉴赏09-21

诗经麟之趾全文注音10-12

麟之趾 诗经全诗赏析08-07

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09-02

麟之趾10-18

诗经渐渐之石05-17

诗经之《采薇》翻译08-31

小学诗经鉴赏之鹊巢12-01

《诗经》“二南”之“南”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