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的当代价值

时间:2022-03-11 12:28:59 诗经 我要投稿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的当代价值,欢迎大家阅读!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

  如今,《诗经》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被翻译、研究和学习。在许多的国家的世界文学史教科书上都有评价它的章节,“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几乎每个国家的孔子学院里都开设了专门的《诗经》课程。这更加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那么《诗经》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它又对当代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一、文学价值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到《诗经》时,诗歌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即四言体。所谓”四言体”并不是绝对的,间或杂有一言直至八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也就是说,中国真正意义上诗歌发轫于《诗经》。后代的五、七言诗等正是在《诗经》四言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另外《诗经》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也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其在声调方面有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复句,有顶真、排比之变化。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同时能体现《诗经》文学价值的,是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其中最典型、运用最广泛的是比兴手法,这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作者们对诗歌艺术的一种艺术创造。从此,比兴这种艺术手法开始流行与后世诗歌创作中。

  二、史学价值

  程俊英先生在其《诗经释注》的序言中说到:“《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确实如此,《诗经》的内容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另外,一些诗还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如《鹿鸣》、《伐木》等。这些都是历史学家宝贵的史料,从这些具有史诗性质的诗篇中,我们能了解到周代农业的发展、天象历法、建筑工艺、社会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状况、礼乐制度、祭祀殉葬制度、风俗习惯、民族的迁徙与定居、战争、人物及一些地名和动植物名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内容。

  三、教育价值

  《诗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论语·阳货》),“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诗》一开始就是先王之教、王者之学的基础,在道德伦理、政事外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诗经》更是成为年轻一代了解世情、明辨事非、陶冶性情的基本途径,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其教化作用远胜于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他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他对伯鱼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他自己对《诗经》的总体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毛诗序》对《诗经》的教化作用作了更进一步明确的论述,谓曰:“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诗经》是礼乐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周代《诗》和“乐”不分,据《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事实上诗一产生就和音乐分不开,诗歌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诗经》最初都是演奏的歌诗,是周代礼乐的量要内容。可以说《诗经》的产生是因“乐”而起,而“乐”的运用,又由“礼”所规定,所以《诗经》在本质上是“礼乐”的外在具象。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总之,《诗经》对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强调以仁义为本,以德劝人,以诗歌作为道德教育的载体,并且寓教于诗、寓教于乐,可以使人在轻松愉悦中潜移默化地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正如王安石在《国风解》中所言:“序善恶以示万世”。

  四、社会价值

  《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要素在《诗经》中其实都可以找得到。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消极的因素:自私和冷漠、亲情友情缺失、道德沦丧、诚信危机、心理变态、缺乏理想信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德育的不到位。其实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礼仪方法我们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的到。《诗经》作为“五经”之首,毫无疑问应该是我们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像《国风》中有许多描写伦理亲情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诗篇,处处充溢着中华民族的博爱精神;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剥削的不满,对战争的'控诉,它们对统治者施政进行了警醒,这对今天的民生建设也有借鉴作用。《雅》中许多诗表现了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颂》诗中有着许多礼仪规范和宗法制度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具有原创性的意义和价值,相信它对于当今社会的道德顽疾必定是一味良药。而这也符合我国现阶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诗经》中还呈现了天人和谐的思想。儒家的学术追求是在不断发展的世界中寻找个体之间、人类与外界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和谐与平衡关系着人的幸福与自由。《诗经》是在中国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社会人们效法大自然和谐的节奏秩序,塑造了天人合一,敬天畏命的农业文化心态。如“敬之,敬之,天维显思”,“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这种心态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这在《诗经》中都可以得到或多或少的印证。这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也不谋而合,或许我们如今追求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最初就来源于这种思想。

  《诗经》中肯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从《诗经》中某些诗篇可以看出人的意识在觉醒,并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主体的存在以及对人本身的价值的认识与肯定。《曹风·蜉蝣》、《秦风·黄鸟》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提倡科学发展观,尊重主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展现个体的智慧和力量,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正是以人为本精神的生动体现。

  五、结论

  《诗经》这部文化经典,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光彩夺目。它就是一座民族文化精神的宝库,尤其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其价值不是一篇文章能概括的了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去解读、去发掘,以求为当代甚至是未来社会提供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

  拓展阅读:浅谈《诗经》爱情意象的审美价值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诗经》中出现的爱情意象,一方面营造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和温情脉脉的爱情氛围;另一方面,这些爱情意象也展示了可贵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诗经》记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盛大宝典。作为一个诗歌的舞台,《诗经》承载了极其壮阔的文化景观,展示了几千年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爱情意象,这些爱情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诗经》爱情诗的文学地位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今相通,它诉说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经》305篇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约有七十余首,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仅如此,《诗经》中的爱情诗还很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诗经》开辟了爱情诗的先河。《诗经》的第一篇是《周南·关雎》,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已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名篇佳句。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关雎”成为美好的爱情颂歌,整首诗歌意蕴风趣,言辞优美,情感热烈。继《诗经》之后,汉乐府、南北朝民歌中,爱情诗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南朝乐府干脆全是情歌。在继承《诗经》质朴、率真传统的基础上,乐府民歌丰富扩大了爱情诗的表现领域。

  其次,《诗经》的爱情诗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例如:《邶风·静女》,第一章写一男子去到城楼和一个性情娴静容貌美丽的姑娘相会;第二章写他们见面后的亲切融洽;第三章写姑娘向男方赠送礼物,男方却如获珍宝。这些情节都非常充满故事性。《郑风·溱洧》写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踏青修禊的盛况与欢乐。诗中的姑娘禁不住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河边吹风赏景,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嬉戏,最后以芍药表达心意。整个故事完整而生动。这些爱情故事生动有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诗经》在描写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心理活动时十分传神。如《陈风·月出》,把男女双方月下相思,既尴尬又欢喜的心理写得很逼真传神;在《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小伙子是如此的被姑娘牵挂着,一日的暂时离别就像是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二、《诗经》的爱情意象演绎了别拘一格的情感

  在《诗经》中所描写爱情诗,大都采用朴素平凡的自然物来作为爱情的意象。一花一草,一个景象,一个信物,虽然简单渺小,却是男女之间的情窦初开的真情传达。这些朴素爱情意象的应用,不但使诗歌表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示了《诗经》别具一格的诗情画意。

  1.鸳鸯戏水、温情脉脉

  鸳鸯戏水是爱情的象征。古文化中以鸳鸯作为爱情意象的作品有很多,但最早的应首推《诗经》。《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就出现了鸳鸯的意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者采用鸳鸯的意象,显得温情脉脉。《诗经》中用鸳鸯作为爱情意象还有《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这里是用鸳鸯作为爱情的祝愿。鸳鸯意象的产生,为文学作品表现爱情故事增添了活力。

  2.杨柳依依、情丝悠长

  杨柳传情在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杨柳的意象也最早在《诗经》中出现。《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意思是:过去我离开的时候,杨柳随轻风飘拂,像是依依不舍,而今日我又来到这里,这里雪花飘零,淫雨霏霏。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这里通过昔盛今衰对比,强调突出眼前的悲凉。这杨柳的意象,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思念爱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水波漫漫、情意无限

  《诗经》爱情诗中有很多水的意象。男女约会、情人提婚选择的地点总是在河边,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水就是爱情的见证,如淇水、溱水、洧水和扬之水等。《蒹葭》描写的一个痴情人在恋爱中的心理和感受,利用漫漫之水这一意象,使寻找心上人的路途变得艰难又漫长。《郑风·溱洧》写男女恋情,也是先以水起兴。《诗经》中这些水意象的大量运用,与抒情主人公的爱恨情怨融为一体,折射出了当时男女青年的内心情感。

  4.芍药芬芳、春心荡漾

  《诗经》中的芍药也是爱情意象的代表。《郑风·溱洧》这首诗写的是士女们三月上巳,在水边修禊时的戏谑场景。“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这是农历的三月间,溱河和洧河迎来了桃花汛,春水涣涣。人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爱情和喜悦之情一起在心灵里疯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相关文章:

论陶渊明的当代意义与价值11-20

浅谈儒家经典《诗经》的价值11-26

欧阳修《正统论》的史学价值09-13

诗经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的研究07-04

《周易》哲学体系的当代解读08-23

诗经讲解12-29

巧言.诗经12-22

诗经诗词12-22

板诗经12-21

诗经节选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