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4-05-23 02:11:06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手段,这是教育实践者的共识。朱熹对诵读要求“字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对我们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积累了几点诵读教学的“模式”,在此提出就教于专家同仁,以期得到教正与提高。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1.“减负式”诵读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给学生“减负”,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其中原因有许多,对所接触的课程、知识点不了解而产生的畏难心理便是其中之一。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古诗韵律的相关知识时,大可不必详尽不遗、太过严苛,只求浅显易懂、点到即止即可。

  比如,古诗韵律中涉及“平仄”一词。在介绍“平仄”时,只将“平仄”的基本概念讲清楚即可,若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种古诗类型平起或仄起首句押韵或者不押韵的情况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得不偿失。所以,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对韵律知识只作一点介绍,不作任何练习测试要求,因为学生对古诗韵律的领会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来的,而是在古诗诵读中感悟而来的。从而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上,让学生在“减负”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2.“入境式”诵读

  一首古诗往往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古诗的情境当中,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时,应注意创造与古诗氛围相近的气氛。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造氛围、带动情绪的手段。在进行诵读教学时,笔者就常常引入音乐。在诵读中引入音乐,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配乐诵读,二是欣赏由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

  配乐诵读往往是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配乐诵读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诵读水平和诗歌鉴赏能力,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基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那么高的古诗词素养,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进入古诗情境。

  比如,在讲授《诗经·关雎》一篇时,笔者在讲解、诵读前先播放据此词改编的歌曲《关雎》,让学生对诗中营造的悠远意境和纠结情感有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和整体的把握。这样,学生由于受到歌曲情感的影响,在进行诵读时就会自觉地投入感情。

  3.“融情式”诵读

  能让古诗流芳千古的往往是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都很注重诗歌情感的发掘。在诵读教学中,为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搭建平台是教师的职责。据笔者的经验,如果能巧妙地将学生的情感和诗歌情感联系起来,让学生以情入诗,诵读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往往自信满满,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笔者在进行诵读教学中,就很注意引导学生的这种情感。

  以教学杜甫《望岳》为例。《望岳》全诗共八句,正面描写泰山之高之雄的就有五句,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领会泰山磅礴的气势。但当读到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我们会发现,作者并不是在单纯地赞美泰山,而是想征服泰山,看尽群山。作者越是渲染泰山之高雄,其登上高处的雄心壮志越是展露无遗。这时的杜甫正值青年时期,还未遇到人生的低谷,情绪积极向上,很容易和初中生热烈地憧憬着未来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精神的勉励。

  所以,在进入诵读教学之前,笔者会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谈谈人生的理想,谈谈实现人生理想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是否做好了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笔者会告诉学生,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也有着同样的豪情壮志。在这种暗示下,学生在诵读时情绪激昂,感情充沛,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诵读教学的要求。

  4.“点睛式”诵读

  抓重点即抓诗眼和秀句。“眼乃神光所聚”(刘熙载),诗眼在诗歌中起统领的作用,是诗歌的精髓所在。“秀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刘勰)秀句在诗歌当中夺人眼球,画龙点睛,抓住秀句其实也就是抓住了诗人的精神气质。在诵读教学中,要突出诗眼和秀句,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精华。

  仍以《望岳》为例。诗歌的诗眼即为“望”,然而全诗四联没有出现一个“望”字,却又无处不在写所“望”即所望见的泰山之景之境。作者的视角由远及近,从朝至暮,思绪从观望泰山发展为欲登泰山。在诵读前,教师着眼于“望”字,为学生描述泰山之巍峨雄伟,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关注,帮助学生领会诗人望岳的心境。

  秀句往往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写于曹操晚年时期,曹操一生始终怀抱壮志雄心,积极向上,“老骥伏枥”四句正是其内心的写照。进行诵读教学时强调这些秀句,能引导学生咀嚼诗歌意味,帮助学生由句入篇,感受诗人乐观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上是我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采取的几种“模式”。其实不管采用哪些“模式”,无非是要达到朱熹提出的“不忘”的要求,让学生由诵读达成“不忘”,由“不忘”达成升华。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相关文章:

浅谈古诗词背诵教学07-27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06-15

古诗词里的几点看法介绍07-30

浅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06-06

浅谈古诗词的学与教08-23

浅谈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08-26

关于浅谈古诗词的学与教10-27

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06-07

浅谈诵读古诗词的激趣方法09-01

初中古诗词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