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纳兰性德诗词的美学特征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纳兰性德以其纳兰词的空灵而悲情之美而著称,堪为是第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满族词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杰出的词人之一,以极具独特审美特质的纳兰词而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对于这位清代的满族词人所做的诗词,聂晋人的评价是: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可见纳兰性德的诗词用笔之美,却不会落入艳俗之套,而是走出了清新的风格,使诗词表达出来,会给人以俊逸之美。因此,聂晋人继续评价,“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摇不得者也”。由此可见,纳兰性德词虽浅,但不失美感,且意蕴深刻。
一、纳兰性德诗词中渗透着凄美之感
纳兰性德出身于清代的贵族家庭,虽然后来家境败落了,但是从其词句中依然会看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影子。可见纳兰性德并没有受到家庭的影响而有家族败落之感,但是,那种浓郁的忧伤却总是萦绕在诗词的字里行间中,让人感到其内心中的悲情,从这些曼妙的文辞中表达了出来。此时,才会令读者感受到,在纳兰性德的心灵深处隐藏着无尽的哀怨,却无处诉说,只能以诗词的方式释放出来。以纳兰性德的《临江仙》为例: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这首词的上阙是以秋风借喻,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是,这种秋天的景象并不会令人感到清爽、愉快,而是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不如燕子返家”,则是词作者所透露出来的无法归家的无可奈何之感。从上阙的秋天景象,到下阕的燕子归家,似乎前后时序不一,给人的画面感也是非常矛盾的,但是,如果从意象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就会感觉到词作者的那种归心之感。
二、纳兰性德诗词中有更多的个人情感表达
纳兰性德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明珠在官场上与人周旋,而他则置身于之外,但却没有躲过家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在他看来,在这样的家庭中生存,并没有感受到别人所认为的安逸,恰好相反,却充满着不尽的忧伤。从纳兰性德的诗篇中,就可以寻找到相关的抒情表达。
在纳兰性德的诗篇中,有大量反映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的词,主要是由于其不凡的经历所致。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可以寻找到大量的爱情诗和悼亡诗,这些都是对其情感生活不顺的表达。诗人都有着一颗敏感之心,并希望自己不受任何世俗的束缚,但是深处世俗中的纳兰性德并无法摆脱这一社会环境。特别是身处高位中所招来的嫉妒,令他更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处于人间富贵之中,而是“日暮风沙恶”,因此而产生了“无事避风沙”之感。
三、纳兰性德诗词中带有典型的中国文人抒情
纳兰词中的抒情篇有一些是对历史兴亡,与其说是对历史的抒怀,莫不如说是借用历史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也是中国文人抒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好事近》中,有“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的感叹。这是1676年跟随清康熙到昌平,经过明十三陵时所作。其中的感叹似乎是在感叹历史,而事实上是在抒发自己积郁在心中的忧伤,以作诗的方式发出感慨。悲剧中有另一种美,这样别样的美同样会令人感到愉悦,是刹那间的一闪即逝,也会放射出瞬间的光彩,令人回味无穷。可见古诗词中采用意象的手法进行发挥,可以使诗句更为形象化。
纳兰性德的词情表达方式也许正昭示着其人生悲剧的体验。这样的情感积郁在心中,也曾经与最好的朋友倾诉过,即“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可见,要体会纳兰性德的人生,从他的词句中就可以有所解读,也正是他的这种“哀感顽艳”的词风格使然。
四、纳兰性德诗词中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美学的概念,即为整体性的气质和神韵。纳兰词的意境在于,其词意是充实的,却达到了空灵的意境。关于意境,王国维曾经说过,“境”并不是景物的遗爱,而是人的心目中的境界。所以,可以将真实的景物写出来,重要的是要抒发其真实的情感。纳兰性德对自己的诗词评价是,创作诗歌属于是性情中事,所以,诗歌是有心而发。从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可以领会,其都是在追求真情的流露,同时给读者以思想的空间,因此而使词句有空灵之感。也正是基于此,其词作不再是其个人的作品,而是与读者的感同身受。“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人间何处问多情。”这些“情”,都是发自于物情,在纳兰词中,这些物情都被赋予了人情之美,使纳兰词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也构建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一生短暂,却成为了古今公认的高明诗人、词界高手。纳兰性德不仅善于捕捉事物之美,而且还会在诗句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纳兰性德还善于引用意向审美,在诗词中运用得出神入化。这些都形成了纳兰性德诗词所特有的美学特征。
【纳兰性德诗词的美学特征】相关文章: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大全09-01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大全10-19
纳兰性德最经典诗词06-16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全集08-18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爱情07-29
纳兰性德诗词6篇09-20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10-13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语录10-23
关于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08-15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210句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