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人生的经典散文

时间:2024-07-14 14:56:05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书道人生的经典散文

  我没有太大的理想,但却一直追求向上。

书道人生的经典散文

  来到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对于新鲜的东西总是能引起我的好奇心,我不知道追逐的是什么,也不明白最终的目的地在哪里,但唯一明确的只有一点,无论起点或者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一种愉悦的游戏,陪伴我渡过漫长的人生。

  一直以来,看到很多人弱冠年龄以后,都会有一份自己的执着或者事业,他们坚持着自己的道路,术业专攻。而我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自己的心,也不想有所行,可以说我不务正业,实在不能委屈求全。骗得了自己一时骗不了一世。于是,在复杂多元的环境下,与大多数古人大家的某一些思维元素交融,并且也希望一直酝酿,直至我垂暮之年。

  社会上的活动面是多元化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我的生活难免会有所茫然,有所顾忌。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怀疑,也一直在好奇一件事,人活着的意义。我国著名的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老先生曾经也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活着就一定要有意义,要对人类有所好处。这里的好处,不是现在所谓的利益交集,而是形而上的馈赠。这种馈赠是无形的,却是一个人难得的精神财富。中石先生曾经说过,我做任何事情都是甘居人后的,这种甘居人后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追求名与利,当一个人活的通畅之后,就会像学书的最高境界,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我们不用刻意的去杜撰,这些刻意的虚假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相反,还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处境,这是十分没有必要的。

  我个人是非常推崇和尊敬中石先生的,以书入道,从而涉及多种文化领域,欢娱人生。

  人生本就是一场风暴,如何在风暴里泰然自若,这是需要很大功底的。就我个人而言,可以有很多种手段让自己寻求安宁,但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还是选择了一条传统的道路:书法。书法之于我,是一种非常博学的文化领域,它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广泛的,就比如说是本质的书画研究、文学与艺术、书法美学等等,这些都是对书法的一种敬畏,同时也是对学书之人的一种考验。它是漫长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产物,到了现在我们也要秉承一种思想:书以载道。

  对于多年来的学书经验,其实总体来说,在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我也仅仅算作是门外汉。当初在接触书法这一文化时,只是纯粹的练习好中国汉字,没有想到要继承和发扬,况且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涉及不到这些比较广而大的理想状态。我学书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晚上,毕竟不是专业的,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还要读书和工作并干一些其他的杂活儿。时间的不足并不足以阻扰我在书法艺术上的一种追求,我在书法道路上是愉悦的,虽然走的路并不远也不深层次,但为人处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快乐,一种源自于精神上的愉悦。

  书法的练习必然是长久的,没有一个时限。练习好中国书法,还在于坚持,所谓技艺是日渐精进,没有捷径可言的。古人造字以来,是为了记录,记录是为了阐述一件事理,从而传承,故文字焕发了生机与色彩,这就是文以载道的由来。从东晋以来,书法艺术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层出不穷的书法家用自己的笔书写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也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其实,这些见解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们后人对书法一词的理解和深层次的研究。

  欧阳中石先生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书法为着陆点,然后再深入各个文化领域,从而由浅入博,广泛涉猎。

  文化是多元化的,一味的追求广泛而不专精也是徒劳无益的。我很同以书载道的道理,要专精于一门然后才能在精于一门的基础上从而广泛涉猎其他文化领域,这样势必要轻松容易的多。而不是盲目的广泛以为自己博学多才,实则毫无意义,没有看清楚文化的本质。在精神的世界里,文化是多彩的,没有色彩的世界是暗淡无光的,所以,文化的多彩也导致了一个人的坚持力度,就像一道历史弥久的名菜一般,我也会忍不住想要尝试,一直到我厌倦为止。

  时过境迁,一切都会有一个结果,无论好与坏。在书道的旅途中还有一个坚持:勤练。任何成功都与一个人的勤奋分不开。无论你做什么也好,一个人的勤奋程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你要相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也不会如你所愿的掉下一个大活人,圆了你非分的梦想。勤奋会使人进步,当然,懒惰也会使人堕落。在书法一途,没有捷径可言。

  很多人都是有些天赋的,在最初开始的时候都是混沌的,一团模糊。有一些人是后天养成的,在无数次的临摹当中会产生一种质,这种质是无数日月所积累的一种经验,一种在对人生感悟的过程中的精神升华,这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在整个学书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种目的,单纯的学书,只是为了让文字看起来秀美、漂亮,我们说这种文字状态仅限于学生时代,很多情况是为了书写工整,作业看起来一目了然。从学生时代转变,文字的运用性便更趋近于功利性,这是一种普遍的看法,走入社会以后,有的人将书写看作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通过书写表达一个人的精神、态度。在职场生活中,这种现状尤为突出。这是一种普遍的书写心理,想要通过书写这种介质传达一种要求,满足心理的需要。这与原有的书法文化理念相背道,从而走向了一条文化的死胡同。

  中国汉字书写文化历来已久,现在传承这一传统文化的人已经很少,也是目前国内文化研究比较担忧的地方。文字演变至今实属不易,其中饱含的文化理念更是博大精深,形意兼备。就我个人而言,在书法上的成就几乎等于零,我没有什么很好的建树,也没有什么推陈出新的壮举,我唯一能做的只是随心,每当夜临,在自己的书案前写上两笔,在笔韵之间流连。

  记得,前几年品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余先生阐述了我国当前文化所面临的一种窘境。文化所遭受的磨难起伏不定,所经受的时代折磨也是不一而定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一词很重,同时也显得漂浮。我不是文人,这些东西本来与我并没有多大的关联,让的那些专业的研究者去头疼吧!但又始终放不下,文化的作用并不是作壁上观的观赏性的,她更应该是一种解读,一种引人向上的精神导流,而不是一堆学者的研究作业,如果仅仅是如此,那么文化的原本意义也就荡然无存,变得支离破碎。

  上个世纪,一整个时代应该是文化肆行的高峰期,文化兴邦的口号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企图文化救国,实业兴邦,让光明驱走黑暗,让智慧之火点燃愚昧的干柴。文人骚客比比皆是,可谓是盛况空前。但再看现代,虽百花齐放,一派欣荣,然岁月无情,真正有能力的,其实也是寥寥无几。文化的重心开始了偏移,泡沫的美丽梦幻了一代人的心。

  在学书的旅途中,与不同的文化擦肩是必然的,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并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种桎梏,一种瓶颈,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深深地思考,文化是死的却也是活的,因人而异。就像一个字,可以有很多种书体,因为书写的人不同便可以灵动也可以死板呆滞。这些都是需要考究和积累的,书法如此,文化亦如此。好比如一个苹果的道理,现在的文化只是一种苹果皮,丢掉了苹果肉。

  我没有太大的理想,但却一直追求向上。我一直对自己说这句话,虽理想不足,但进步不止。书法一途,在于坚持,有道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唯一考验只是内心。我也很想做到如欧阳中石老先生那样,坦然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的中庸之道,我也以为标榜。

  老先生曾以“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四个词作为了自己的人生总结,我亦往之。愿我书道一途,融于生活并沉淀于生命之河。

【书道人生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人生的认知散文08-19

《命题人生》散文08-17

人生感悟散文07-27

人生的意义散文10-02

路·人生散文10-29

风景,人生的散文10-22

《壁虎人生》散文09-07

散文《迟暮人生》09-11

人生的风景-散文09-13

所谓人生散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