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农田散文

时间:2020-10-21 18:33:44 散文 我要投稿

春日的农田散文

  雨水节气前后的农田,绝对是没有什么吸引眼球的美景。说它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似乎有些过份。但那褐黄的色泽,实在看不出一点五彩缤纷的耀眼之处。在改革开放之前,每到春天,我家乡的盐碱地,还要泛上一层白色的外衣,那就是土壤表面的一层土,硬邦邦的土层有盐碱和硝的成分。离开我家五里路有个村子,村名就叫熬硝营。尽管经过农田经过几年的改造,早已不见了春天的盐碱地,但那个村名,却铭记着上千年的历史,

春日的农田散文

  三十年前,故土的农田仍然处于牛耕时代。每到惊蛰,农田的表层渐渐解冻了。有句谚语说:“惊蛰一犁土‘’就是提醒农家,该整地春耕了,“耕牛遍地走”的情景就要看到了。一年的忙碌就要拉开序幕了。此时,本来不好看的农田,就像一幅展开的空白画纸,它在静静地等待着农夫和耕牛来打扮了,等待着暮春三月的阳光给它涂抹上鲜艳的油彩。。

  农家整地最好用的农具是犁和耙。整地最先用的是耙。耙分铁耙和木耙两种。铁耙的下面安上铁齿,锋利如刀。它的任务是把年前犁铧翻起的大土疙瘩破碎。然后用木耙来平整。农夫站在木耙上,手拉缰绳,挥舞着鞭子,耙过的农田喧腾、平整。此时的农田,经过冬天一冻,春天一化,就显得很柔润,湿乎乎的冒着似有似无的春气,春日的土气,遥看清楚近却无。很是神奇。这幅春天画面总给人以大地回春生意满满的感受,如果有录音,拍出视频,那会是更加动人的,隐隐传来清脆的鞭声,老牛深长的哞哞叫声,以及农家汉子放开喉咙,肆无忌惮的吼几嗓子,“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那声音仿佛天籁之声。那么粗犷,纯粹、豪放,这就像是农家一年劳作开始的号角,满怀希望地歌颂春天,期待着秋天的收成。

  春日的农田很有点神话色彩的,普普通通的农家汉子,都有一手绝活儿。或耕,或耙。或锄,或耪的技术。大概从神农氏一直传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家最懂土地的感受,又有一身种庄稼的本事,如果穿越到当年,看他们种地的功夫,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时土地平整了,墒情也不错的时候,春播的演出就开始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家可不是珍惜春光的'一句套话,那是实打实的关乎的一年的收成。人和牛都很认真敬业。也最能展示人和牛的和谐劳作。以及庄稼汉子的本事。让人惊叹最明显的一是百余米的田垄都是笔直直的,大小不等的田地上,田垄与田垄之间的距离,竟然如此一致,即使在纸上画一道线,也要用尺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老话,在耕种农田时根本用不上,就是凭着多年的经验,凭着眼睛目测,就呢个做到田垄笔直,间距一致。扶犁的老庄稼把式有经验,别看拉犁的老牛迈着 慢腾腾的脚步,其步点绝对不乱,仿佛知道怎么走似地。撒种子的在犁沟边上,边走边撒种。那步点简直就像是跳舞。看似漫不经心,可等到苗长出来,才看到,每个垄的禾苗疏密竟然如此合理。不会很密。也不会很稀疏。细细想来,简直是神话一样的奇迹,干农活,不简单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农家的最大心愿,对于农民,田地就仿佛是他们的亲人,像懂得儿女性格一样地懂土地。土地和耕地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农田时经过千百年的犁耙翻过,早已成为适合种庄稼的土壤。一年四季,成片的农田始终沉默不语,但它们也是有感情的,只有懂得它们的心思,它们的需要,它才报恩似地,奉献出各种各样丰硕的果实。我和农民聊起耕地。它们兴致勃勃,说的也头头是道。根据它们对耕地的理解,我概括出几个要点:那就是施肥、换茬和养地。施肥,是为了庄稼提供营养,最好是农家肥。换茬,是因为年年种同一种庄稼,耕地就累了,腻了,第二年就要换一种作物,养地,就是让耕地休息,也并不是荒芜,而是种各种瓜。其中主要中打瓜,地里搭个瓜棚,却不禁止路人进地摘瓜吃,留下瓜皮,瓜秧,打瓜拉秧了。可以种萝卜。“瓜茬萝卜”是最好吃的。

  结束了人民公社的噩梦,开始实行联产承包的日子里,农民的喜悦溢于言表。三十多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农家对土地开始怠慢。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的耕种,不适合今日的机械化作业。于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实行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就像日本、韩国那样,集团化经营,费力小,风险少。如今故乡的农田正是这样的情景。农田连片,春天禾苗绿满天涯,秋天的金黄铺天盖地。原先那些可爱的农具,渐渐远离了农家,昔时的农具都是精心设计的,简单的,顺手的。比如镰刀,一块铁片,磨个刃口,打个弧度,安个木耙,能干好多农事。镰刀的造型是很好看的。可惜,如今找到一把镰刀也是不易的啊!农具和农田一样,总是以简单的方式给人们以温饱,让人们世世代代绵延至今。

  春日的农田是朴实厚重的,但它又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一首满怀希望的诗。一曲劳动者粗犷的赞歌。春日农田,展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展现着农业时代变迁的印记。我喜爱春日的农田,无论过往还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