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说出的再见散文

时间:2024-11-03 17:08:35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难以说出的再见散文

  口中弥漫着淡淡的云南山泉的甜味,指尖触碰着相机的快门,身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心中挂念着千山红遍的油桃,脚下奔驰的车轮,都在把我引向通往“宜良”的路上。

难以说出的再见散文

  似乎这云贵高原上的雨,总有种特殊的魅力,洒在我飘零的笔上,散发出淡淡的韵味,嗅之不绝用之不尽。在每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笔下总能悄无声息地流落出一段故事、一个地方、一份心情。

  古时候的宜良,美名远播,“古匡八景”就是指这个地方。万亩的花园将村子围成一座依山伴水的圣地,玉泉飞瀑、渔舟唱晚、铁池夜月、晚霞叠翠。似乎,熟知历史的人,都对宜良有种别样的情怀,如同对丽江的古城,总有一份莫名的期待、陌然的喜欢。

  汽车缓缓地在山坡上盘旋,两岸迎来的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山石和一些神秘莫测的洞子,不是黄土高坡上的那种窑洞,而是汽车穿越的石洞,几乎每一个石洞扣的上侧,都有一些历史人物浮雕,若隐若现地看守着每一个出入的洞口,像是一个个守护神使般,静静地守卫这片古老、安然、寂静的世外桃源。

  说起宜良,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是哪里。因为,宜良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它不像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有着铺天盖地的广告,有着各种艳遇以及各种诱人的乡村酒吧、或者古城遗址,宜良,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朴实而又耐人寻味、古老而不沧桑。

  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传说中的“古匡八景”,而是一个彝族的农家庄园。当汽车在青石子铺成的小路上蜿蜒前行,两侧的树木向我送来无声的问候,我知道,我们是在向着一个大山深处前行,或者说,向着树林最深的地方前进。

  谈到彝族,可能很多人还很陌生,因为它既不像傣族有着喷香可口的菠萝饭、傣味菜,也不像苗族那样有着各种艳丽多姿的凤冠,它只是我国少数民族里面一个朴实而不普通的民族,沉默而不寡言的民族。相对于生活在云南的人来说,或许去过很多寨子,比如苗族寨子、土家寨子、纳西寨子等等,而对于城里人来说,走访少数民族,难免离不开探寨,因为久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牢房”里生活久了,对那些原始的村寨有着格外的欣喜之情。

  下塌的农庄,就是这彝族自治区里面一个很别致的院落。仿照中国古时候北京“四合院”的那种格局,屋前是一片空旷的平原,屋后是一片万亩梨园,左侧便是本次目的地油桃园,右侧则是一条红灯高挂的“十里羊肠”。但是将它比作 “羊肠”有些不够贴切,因为这条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小路两侧矗立着整齐而干净的大树,大树下面则是彝族特色的长廊、木厅。红灯高挂、饭香扑鼻,如同传说中的“十里红妆”,将这些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的大树围成一座天然的“食堂”,供我们休憩、餐饮。

  沿着大棚叠起的小道,走进百里飘香的油桃园。“油桃”,就是桃树与李树嫁接之后,产出的果实,故有人也称之为“桃李”。行至小路的末端,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折服,迈不开步子。

  一米多高的树上,红突绿衬。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果园,着实令人大吃一惊。相对于城市里的“移花栽木”,这片果林实为奇迹。

  又甜又红的桃李,把初生的枝头压弯了腰。踏着石子铺成的小路,静静地走在果林外侧。千红尽染、千树叶绿,把整个山头蔓延成一副红红绿绿的屏障,倾尽了满目的惊喜。

  轻轻地摘了一个,清香瞬间穿透牙齿,渗透到细软的神经。一股淡淡的甘甜从喉中划下,如同饮下了王母娘娘的玉露琼浆,唇齿酥软,赞美不绝于口,心里却恨不得多吃几个,解解馋。就像孙大圣偷进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满目欢喜,接二连三地吃下多个,方才依偎在树下休憩。浅浅的阳光透过树缝照过来,有种黯然昏沉的陶醉感,闭上眼睛再也不愿睁开。即使没有唐寅的“桃花仙子”,也没有“梨花泪”,这种沁人心脾的桃李香,也足以让人香魂迷醉,不复醒来。

  满满的两大提篮,也盛不下贪吃的心,沉甸甸的质感把手指勒红,方才停下摘桃的频率。一步一个脚印地提着两篮油桃,缓缓地迈向农庄的路。

  初相见,你的的确确的给了一次视觉震撼,一次关于“桃李”漫天的震撼。将整个山岚装扮成红绿的颜色,需要多大的造化神秀才可完成?不得不佩服彝族人的坚持,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来精心照顾这片园子,才有了今天这恢宏磅礴的气势,才有了这震彻心扉的盛宴。

  初遇,相见恨晚。缘何不能早日发现这片世外桃源?不能早日将心情归于尘土,摆脱“城市牢笼”里的“枷锁”,来这里放松一下心情呢?

  晚饭,是在那片“十里红灯”下进行的。风味手撕鸭、野味红烧鱼、乌鸡天麻汤、农家小炒肉、凉拌海带粉……如同《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长街宴,游客人随意地品尝,随意地交流。身着七彩服饰的彝族姑娘,间歇地出现在中间的走道上,送来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

  这是生平吃的最饱的一顿饭,一顿彝族风味的菜肴。弥漫着喜庆的灯火,清雅的丝竹,把彝族人的厚道、热情、诚实做成了一道道溢满碗碟的美味,悉数吃干喝尽,不舍浪费半滴。

  露天的篝火,总在古老的彝族人家燃起,如同希望的火苗,烧出一个民族的辉煌。随着夜色渐暗,耳边响起了铿锵激昂的彝族音乐、孩童们嬉笑的追逐,我知道,篝火晚会要开始了。

  对彝族文化稍微有研究的人大都知道,彝族的“篝火晚会”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那个以“祖先祭祀和酒神祭拜”的彝族毕摩文化,“火”不仅象征着喜庆、热情、希望,还象征着他们对“红红火火”、美好日子的向往,一种世代传承、传承至今的向往。

  苍茫大地上,燃起一道轻灵的烟,伴随着“噼噼啪啪”的声音,小小的火苗逐渐变成燎原之势,将整个火堆的柴草都引燃,火光冲天,热气袭人。一曲响亮的彝族音乐响起,一个身着黑红格子的彝族女子首先对着火堆“行礼”,然后纵然起身领舞,接着其他身着彝族服装的姑娘也自动伴舞,将篝火晚会推向全场的至高点。

  从不曾习舞,却在此刻忍不住地跃跃欲试。学着彝族汉子的模样、身形、步法,加入到一个众人围成的“圆盘”之中。彝族姑娘、汉子、老人、小孩一起歌唱,把快乐传染给了晚会的每一个人,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来、跳起来,把心中久违的热情悉数迸发出来,形成一支“汉彝”交响曲,把彼此心中的希望用“火”的形式、以“火”的名义传递给每一个人,点燃彼此,点燃梦想。

  晚会整整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直到游客们纷纷坐下,跳不动为止。笑容在每个人的脸上飞扬,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传递,仿佛整个人一下子被抽空,所有的烦恼、不快都被这“火”燃烧殆尽,只留下一份宁静、一份空旷。

  回程的路,司机多次走错路,我们一行在寂静的山上游荡,似乎是这山清水秀的彝族水土舍不得我们离去,所以跟我们开着莫名的小玩笑。

  渐行渐远的村落、渐走渐暗的篝火,最终消失在无垠的夜色里。别了,宜良,别了,彝族的兄弟姐妹们,别了,这片“隐世”的乐土。

  再见,或许再也不见,但你已在我心里燃起一堆篝火……

【难以说出的再见散文】相关文章:

说好了会再见的散文09-30

无法说出的话语哲理散文10-18

别和孤独说再见网络散文07-11

和秀秀说再见现代散文08-31

别和孤独说再见的心情散文10-18

不约重逢,只说再见网络散文10-12

《难以释怀的痛》散文10-07

《难以抹去的记忆》散文10-08

难以忘槐散文10-19

这年冬天,我们忘了说再见散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