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夏约南庄的经典散文
五月下旬,受文联邀约,我前去南庄开会。听说这次会议,是研讨田淼的散文集《一片远离灯火的水域》。其聚会形式,全是自由,没有事前的通报、没有乘车的安排、没有领导的参与……尽管如此,也却是没有人因为工作的繁忙和路途的遥远,而作必要的说明与推卸,似乎每次文学聚会,都如“兰亭宴会”。
第二天,有的坐中巴车、有的骑摩托车、有的开小车,大家如期而往。我也清晨赶赴,站在“月亮岩”的岔口,等待开往南庄的车……闲来半时,看天色蒙蒙,过眼匆匆人群,穿越时间的隧道,油然而想,时下虽然物欲横流,但似乎金钱也不是生活的唯一,疲惫之外,更需要精神的调养。因此,才有那么一些人,不需要纪律的约束与规定,甚至三番五次的强调,而主动参与集中,便痴醉于文字的陶冶,净化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生活,这当是艺术的感染力,尤是文字的生命与力量!
我刚到南庄,天空就下起了小雨,有人还在开玩笑,说:“你看《桃园一家人》,运气多好,不到不下雨,一到就下雨……”我说,文联开会,不开便吧,一开就落湿。其实,天下雨,也是对季节与气候的修剪,就如我们来到这里一样,便是对文学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与彻底的讨论,让民族的精神文化更加丰富,且在丰富的基础上,能否找到一个焦点,成为人们注目的光亮。
至于《桃园一家人》,也肯定下了雨,因为自从她出生以来,就踏上了流浪的旅程,至今还没有找到应有的归宿……然自而感,创作有多远,伤势就有多重,我实在不能再同情桃园一家人的遭遇,虽然曾经有人提到过她,但也如同《守望乡村》、《指尖上的庄园》、《灵魂的舞蹈》等一样的悲惨。我想,那《一片远离灯火的水域》,才是先知先觉,仿佛就是对前头命运的归纳和总结。在那片水域上,除了孤苦伶仃,还是无人知晓,或有知晓,也却不在乎,仿佛只有作家的心灵还在那里呼唤与哭泣。就像当年作家沈从文先生那样,苦苦地呐喊,沿着几个文字爬进北京,有早饭无夜饭,而面对朋友的拜访,又只有去买一把面条来招待。多年以后,湘西终于在文字的医治下醒过来,然而先生早已离世。还算好,尽管是晚来的春天,沈先生也终于瞑目了。
其中一位朋友说:“真的,从事创作的人,不但是时间与生命的耗费和牺牲,更是灵魂与精神的背负和造访,其工程之伟大,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其路途之遥远,更不能用时间来丈量。期间,有的人往往看不到工程的结束与辉煌,就了然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曹雪芹一生就写了八十回《石头记》,幸得高鹗等人完成后四十回的延续,才使《红楼梦》惊世至今,烟火不断。我想,这就是作家的心志与精神。
善于用文字提炼生活的人,更要加强道德和思想的修养,包括责任的承担,民众的教化。似乎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现实所遗弃,假如成为群居的另类,必将走向生活的死胡同……生活附于生命的内涵,不论她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去认真地吸纳并呵护她,那接受的过程,也就是修剪的过程,精品是修剪的结果。
所到的人员,因为爱好不同而分成两组:一组是绘画的,自然去了野外;一组是从事文学研讨的,就在“闲逸山庄”。起初,大家在院子里喝茶,坐了一会儿,觉得“多一味”很浓,因为隔壁就是一家养猪场,那猪屎粪味也凑热闹,频频光临,尽显村庄的本味与农家的真实。
后来,会议转到楼上,那是一个悠闲的亭子:木楼青瓦,雕梁画栋,边围条凳,相与长廊,四面空旷;小站放怀,极目远眺,一览清风,却有古过长亭之感——于胸有志,力所不及,便存忧虑,叹而观止。想人生,视天下为己任,必以当之,惟坐闲静,看年华飘散,染色渐退,灯笼余喜,过月玩春风,自是多情亦泪,堪叹光阴不再至!
一杯茶水的会议,持续了几个小时,我听着主流声音,将创作的意识尽力溶解,浸泡在浓浓的香茶中,漫漫品尝,多为苦涩与清凉。除此而外,便是李树荡漾嫩绿的微波,待秋来内涵与真谛的微笑。有的说虽然文字没有年龄,但创作却有年龄,当进入一定年龄阶段以后,自然会慢慢平静。有的说修文修心,宁静才能超越、宁静才有力量。有的说要加强意识的流动,花园变水池,改变了欣赏的角度,本就是意识流动的结果。有的说要立足善良,注重生命意识,虽然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可以增加亮度,善良能化解心中的仇怨。有的说要勤于脚下,多走路,拓宽领域,乐于发现并感悟生活,同时还要广泛阅读,丰富内涵,增加历史的厚度。有的说要掌握文字的速度,既然文字是有生命的,那文字的流动就如脉搏,自有快慢,过于充盈,或过于跳跃,都不是健康的标志。
当然,作为一个地方,一部作品出来,能组织开一个研讨会,那是非常有必要,至少也是地域的文字总结,其创作的思想与价值,我们暂不去论,说起来也不是圆桌会议的讨论结果,更不是业内人士的观点,也不是个别人的偏见,而是大众阅读的心灵碰撞。当然。这其中得要给读者的充分时间,因为有些东西不是瞬时的感应,往往需要岁月的冲刷,才能经得起世人的眼光检验,时间就是最好的检验员。
就《一片远离灯火的水域》来说,集中体现了作者眷念故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与梦想!其创作来源虽是小世界的生活,但小世界也是大世界的代表,并不意味着缺少劳动、烟火、歌声、痛苦,甚至季节的交替与鲜花的绽放,倒是小家碧玉的光耀,丝毫不影响因为生活的有限而触及创作的思想、因为情感的单一而触摸灵魂的温度、因为性格的孤独而淹没作家生活的环境与内心。所以,文字一旦走进作家的心灵,便以单独的形式存在下来,那就不再单纯代表作家的思维与生活,而是地域人民的智慧与结晶。
读起《一片远离灯火的水域》时,我不自觉地要想起家乡的人、家乡的山、家乡的水,还有童年的玩乐,以及那些与牛羊成长的道路,包括父母的辛苦劳作和岁月的奔腾与呼唤。田淼与我是同乡人,我们相隔不远,我很早就认识他,那时他在铜仁师专读书,我在农校读书,曾相互往来,但并没有涉及文字的交往,也从来没有谈过类似的话题,可是多年以后,我们不约而同地坐到同一条凳子上,喝着同一壶茶水,谈论文学艺术的话题,我想更多是因为家乡山水的养育,以及潜藏在地域根基中的气息。时间悠往,春夏秋冬,白发鬓风,诗歌生活,我们依然放牧着故乡、放牧着文字的未来与希望。
接下来,我还得回到“闲逸山庄”去,因为山庄的主人与文学有关,他虽然没有参加开会,但看起来比开会还要累。毕竟是会议进家门,他首选了安排生活,这也是他真诚的想法,想让文学讨论尽可能多一味。说起来,我老早就认识他,他的名字叫付强,是沿河土家族中最质朴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执著的诗人。我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那是二十年前的《铜仁报》上,当时是一首《灯笼花》的散文诗,让我非常的感动。时至今天,尽管诗的内容不再完全记得,但当时因为诗歌带来的感想,却是让我记忆犹新——乌江,我的母亲河,清水汪汪,流不去童年的记忆,流不尽历史的浩繁与深远,流不断心灵的梦想与花香!
后来,我又看了他一些小说,如《憨爷》、《道》、《灯节》等。读起那些文字,我觉得非常朴实,就像农民种田一样,即便放去了活儿,回家休息,也照样还能闻到泥土的清香与浑水的腥味,这就是地气的滋养,这就是作家的热爱与忠诚。他小说中的人物十分鲜活,而且特别有个性。就拿“二憨”来说,似乎别人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该到行下,理所当然做好……其耕种的,就是土家族人民的本分与忠实,同时也是作家善待生活与真实的内心表现。
南庄,闲逸山庄,或多一味。一天的雨,一天的风,一天的话题,风火夏季的生长。从此,文学不再孤独、消瘦、远离、隔世,或隐于山水之间,或单行只影,为自娱自乐的闲逸。
【夏约南庄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温馨的夏散文范文07-27
优秀散文:浅夏09-28
夏的音韵散文鉴赏08-18
夏时闲情-散文10-20
夏经典散文(精选25篇)06-29
中学优秀散文:灼夏08-29
夏风有脾气散文07-10
游记散文《夏都西宁》08-19
梁衡《夏感》散文赏析06-24
夏末经典散文(通用21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