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沈顺添教授的情谊散文
鉴于自己的文学情结和在异乡生活对家乡的情怀的缘故吧,对出自于家乡本土的文学、艺术界方面的作者、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都特别的倾心、关注与认真欣赏和留心。
知道家乡漳州诏安籍著名作家、书画家沈顺添教授是十多年之前,那时候网络还没有兴起,在广州一次笔友的聚会上,一位来自台中的笔友,知道我是来自福建的闽南人,交谈中问我是不是与作家、画家沈顺添先生有熟,我反问说,是不是在闽南日报社的文艺副刊编辑。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我实话告诉她,我知道这位文人,是漳州文学界的著名学者,但对沈顺添先生还不熟悉,也无缘认识他。
她一下子盯住我,眼神中刹那掠过一丝吃惊与不解的疑惑,一瞬间平静之后,却向我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沈顺添的作品来。她说,沈顺添先生所著作的《闽台风情录》《漳州揽胜》《漳台情缘》等书籍在台湾掀起一波流行潮流,著作里面的漳州与台湾民间故事,闽台歌谣读后令人感动,令人难忘,也令人倍感亲切与温馨;每每读来,会把我带回孩提时代,在村前的河边奔跑,在谷堆旁边与小伙伴捉迷藏,或者呼吸着充满稻花香的空气唱着童谣儿歌,或者在榕树下听着大人讲述着闽台两岸的民间故事而流连忘返,说到动情处,眉飞色舞的,表情极其丰富,让我油然敬佩起来。
她说,她很欣赏沈顺添先生的诗作,沈先生的诗作意境深远,风格独特,富有哲理性;她说,沈顺添先生有一首《渡船》,是写两岸人为带来数十载的骨肉亲情的分离,写出了两岸民众对亲情的思念和愁苦的心情,并缓缓地念出了:“江水的分割/割出了东西两岸/相思树便伫立在岸边/游子的等待/经长篙一点/点成一条归期航线/……”念罢,她接着说,这首诗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抒写了两岸游子对阔别数十年的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了游子回归故乡的美好愿望,让读者读来能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觉得亲切。
我的女笔友侃侃而谈,她说,沈顺添先生也多次到过台湾举办国画,山水画、书法艺术个展和联展,媒体做过专题报道,沈顺添先生的作品大气磅礴,作品风格与技法多样化,对沈顺添先生的书法与绘画的作品和艺术表现手法,提出了许多看法和评价。作为闽南人,作为沈顺添先生的同乡,我并不那么了解沈顺添先生的作品和成就,让自己在台湾笔友面前有点汗颜,我只是听的份儿。
自此,我牢牢记住了沈顺添先生的大名,也想哪一天回漳州老家,一定抽出时间,通过老家的文友牵线,找个机会拜会下沈顺添先生,交个朋友,与沈先生接触,欣赏他的文学与书法、绘画的作品,若能一起品茗,谈天说地,请教一些创作经验甚好。
佛说,一切因缘而起,一切因念而生,有一种幸福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清楚地记得五年前的一个秋天,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周一,门卫小郇给我送过来一份快递,看看快递的签单,是家乡市作协寄过来的赠书,厚厚实实的一捆,当时手头正忙,以为是平时一般书刊杂志资料,不介意,就搁在一旁了。待我打开包裹的时候,映入眼帘的竟是《沈顺添画集》《沈顺添书法》丛书,精美的封面,飘着墨香的新书,是沈顺添先生的作品,是市里作协郑主席转送给我的,让我欣喜若狂,分明获得珍宝,迫不急待地翻阅起来。
从《沈顺添画集》收录的国画作品里,欣赏到了沈顺添先生艺术造诣的精深,从作品表现的风格与技法,可以看出绘画技艺的多样化,也欣赏到了沈顺添先生为艺术不懈努力耕耘的坚韧精神。正如《序》里写道,沈顺添的作品以大气磅礴、高雅脱俗、笔墨老辣、意境深远著称;作品曾获国际金奖、全国金奖、银奖、全国民间书法一等奖、市政府百花文艺奖及从艺50年以上突出成就奖等百余次。最难能可贵的,是沈顺添先生首创中国指套榜书;首创红盾书画个展,首创举办廉政书画个人展。
为感谢市作协的赠书,我打了电话给作协主席,电话里谈到了沈顺添先生的作品时,我说,文如其人,画风能够透露出一个人的性格,沈顺添先生在文学、书法、国画在市里省里在全国那么有名气,一定是很了不起的名人了。电话那头,郑主席告诉我说,沈顺添先生为人谦虚,随和,平易近人,喜欢帮助别人,在文艺界德高望重,深受大家的尊重和欢迎。
郑主席还说,沈顺添先生滴酒不沾,也不抽烟,乐于公益,善于发掘民间文艺人才,带领、培育、指导一批民间艺术大师、民间文化传承人,民间艺术名家等,荣获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培养的国画、书法人才桃李满天下,其学生有十多名荣获全国、省美协、书协、文艺家协会会员的殊荣。郑主席的一席话,让我对沈顺添先生在文学、绘画、书法领域深厚的造诣与建树更加佩服,也觉得沈顺添先生取得那么多成绩,颇有神秘感,一定要认识他。
若有缘总会相见,茫茫人海中,不管在哪里,在哪个地方,只要有缘分,就会有因缘交际。去年的春天,在微信群里与沈顺添先生偶然相遇,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竟有这样巧合,这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我在广州,沈顺添先生在福建漳州,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相见恨晚,在网络里彼此珍惜这个难得的缘分,我们很快从网友成为了好朋友,从此,我们保持彼此联系,经常互动,虽然相聚在空中,但情投意合,彼此珍惜。
时间一寸寸滑落,季节在交替中转换,光阴深处,岁月如歌,始终相信,时光可以流走,但是,真挚的友谊会更加深厚,佛家说,三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守着这份情,守着这份意,珍惜缘分,珍惜拥有,好情谊是馥郁盛开的鲜花,芬芳而绚丽,是生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生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种幸福,去年十二月上旬,携妻回了趟老家,有幸拜会了沈顺添先生,在位于漳州悦华园的海西燕石画院,沈顺添夫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沈顺添先生个子高大,浓密的眉毛,高挺的鼻子,戴着无边近视眼镜,穿着一件红色印花排扣中式衬衣,蓝灰色西裤,脚上皮鞋晶亮,学者风度翩翩,笑容满面,平易近人,我们一见如故,沏茶,畅谈,相见恨晚。
人与人,一场缘:心与心,一段情,人生能相遇,已是不易;心灵若相知,更是珍贵。漳州籍诗人、作家黄江山知道我们的到来,也特意请假过来相聚,在天福园区的我家大闺女,知道我们来到燕石画院,也放下手边的工作驱车过来,朋友,文友,家人,相聚一堂其乐融融,大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愉悦着幸福、快乐、向善的时光。
在画院的墙上,挂满了沈顺添先生和他爱人林莲老师的字画作品,琳琅满目,庭阁生辉,犹如展厅,让人目不暇接。沈顺添先生的书法作品字体或娟秀,或狂放,或遒劲有力,或行云流水,或飘逸洒脱,笔墨自如,字体结构丰富多彩,字态千变万化,结体雍容大度,气息从融和缓,形体自如,风格高雅清新,可以看得出,沈顺添先生在书法造诣方面的严谨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在海西燕石画院欣赏到了沈顺添先生的国画作品,有山水,有花鸟,有人物,有写生,画面意境视野开阔,笔触厚重灵动,线条古朴多变,内涵丰厚,画风雄强奇妙,画面自然清新,柔和秀美,透视感强烈,给人以艺术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神足气备的笔墨气韵构图技巧,给人以美感和美的陶冶。
文友黄江山指着沈顺添先生的那幅水墨画新作《江山万里》点评道,纵深一点地说,在画画的神似和形似的两似上,已经逼真入实,与实态的物象不差上下,而且形象逼真,形神兼备,并融入自己的风格,在书法上也独辟蹊径,在原有的名家名画名人的固定模式的传承下,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是个不可多得的全才。黄江山的点评很到位,博得我太太与我大闺女的同感。
文友黄江山告诉我说,沈顺添先生从艺50多年,历任闽南日报编辑、记者、《燕石艺苑》主编、《青年文艺》《民间文艺》《漳州民间故事选》主编、市青年文艺协会会长,市青联委员,市文联委员,文化部“翰墨风华”艺委会高级顾问,中国书画家,福建省级画院院长,教授,一级美术师。荣获“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省及市民间艺术大师”“市民间文化十杰传承人”的称号。
诗人、作家黄江山还向我介绍说,沈顺添先生长期从事书画创作和画院工作,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绘画艺术,使我对沈顺添先生更加肃然起敬,黄江山说,为促进海峡民间书画艺术交流与发展,在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的重视与关怀下,于2008年恢复重建福建海西燕石画院,已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市民间艺术大师沈顺添教授被任命为院长兼秘书长。
一声问候注定了一场缘分的开始,一段交流成就了一生的倾情,一次握手温暖了一辈子的情感,一场相逢演绎出一篇美丽的传说,与智者同行,与德者同群,你就有智慧了,你就有了向上的力量,诤诤文友,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