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吃酒散文

时间:2022-05-03 01:18:30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别了吃酒散文

  “壶里乾坤大,酒里岁月长”。酒,渗透于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史。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可圈可点,陈酿馨香,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关于酒,笔者曾写有《也说酒文化》一文,以愚对酒的理解谈了些许看法,并以“酒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尤物’。酒不喝不好,还是少喝为妙”作结语。

别了吃酒散文

  几年过去了,大概应了“常在江湖走,那有不喝酒”俚语的蛊惑吧,时续时断地喝了些酒,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酒精”的考验使自己渐渐不胜酒力,败下阵来,进而也颠覆了“酒是‘尤物’,不喝不好,少喝为妙”的概括,生发诸多感慨。

  金樽清酒斗十千,问世间酒为何物?在醉态里,“酒,是张飞的性格,是貂婵的面容,是赴瑶池的玉阶,是入地狱的通行证,是挑灯磨剑的豪气,是私奔男女的胆量”。事实也正如此形容。酒,好似一位鬼斧神工、神奇魔幻的魔术师,它会使平日腼腆的人变成鲁汉;使平日不苟言笑、谨小慎微的人变成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人;使平日表情木讷,不善言词的人变成活泼张扬、滔滔不绝的人。酒,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增进感情的催化剂。既是素不相识,初次谋面,三杯两盏下肚,亦生相见恨晚之感。其快速的华丽转身只缘于酒的煽情和发飙。酒,这看似清澈静谧的琼浆玉液,入胃后即刻挥发为波涛汹涌的腹腔烈焰,烧得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淹得人四肢麻木,东倒西歪,走也不是,躺也不能。酩酊大醉者更难以自持,口若悬河,倾盆千里,爆米花般地随口飞溅,吐得个稀里哗啦,天旋地转,好像胆汁就要吐出来了。醉一次难受两三天那是常事,酒伤肝伤胃,身心疲惫,神情憔悴。不喝酒或不醉酒之人,永远体会不到喝酒和醉酒之后那种飘飘欲仙的狂发和醉生梦死的狼狈。酒精的魔力奇大无比,颠覆了人的道貌岸然,颠覆了人的气定神闲,颠覆了人的道德底线。

  “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酒是人情礼仪交际和公关社交场合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这是自古以来我们西北酒文化的真实写照,这与特殊的高寒地理环境不无牵连。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大口喝酒的习俗也有所改变,但只要你有喝酒的“历史”,酒桌上的酒友们说啥是不会让你“随量”的,一醉方休才是喝酒尽兴的目的。酒,即可怡情,又可乱性。虽有酒是柄双刃剑,少饮是健康之友,多喝是罪魁祸首之说,但说着容易作来难,真真是酒如船,上船容易下船难。

  酒之功能祛寒湿,活血脉,无可置疑。健康的酒文化传递风雅、温情和友谊,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出于保健的喝酒难上加难。无酒不席。倘若酒摆桌前,恰逢亲朋故旧相聚,迎来送往之际,难免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热火朝天,劝酒、诱酒、逼酒司空见惯。谈笑间,残汤剩菜酒桌上,杯盘依旧在,几张脸儿红,惯看醉汉威风,狂饮烂醉必尝酒之苦味。

  酒海浩瀚,酒杯不干,蕴含着多少壶酒之魂,包藏着多少千古之谜!酒是杯中情,酒是心之殇。酒是蛊惑,酒是疼爱,说不清道不明。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那是吃酒的最高境界。愚乃凡夫俗子性情中人,实难企及,权衡再三,还是痛下决心:别了,吃酒!

【别了吃酒散文】相关文章: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6-27

优秀散文:爱上散文06-28

经典散文精选06-28

《别了,不列颠尼亚》语文课文原文07-27

散文:品散文要成新常态06-27

浩瀚散文07-05

冬雨散文07-05

漂泊散文07-05

茅屋散文07-05

朝圣散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