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书那些时光散文
一、书畔流光
在阳光下看书,总是一件惬意的事。无论冬日暖阳、春日艳色,还是夏阳如瀑、秋阳如洗,都透过红尘里一扇静静的窗,让情节更生动,让目光和心情更明媚。仿佛一个怀抱,置身其中,而心在书中,一种内外交融的暖。
在月光下看书,更多的是有所思。三五之夜,月明如镜,此时宜读诗词。虽依然幽暗,但是长长短短的句子,只略略数眼,便可看个分明。然后,就是在那种意境中,在月色里,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想象。便觉身心通透,心醉神驰,如月光弥漫,无远不至。
在烛光下看书,红焰伸缩摇曳,光影微微荡漾,于是书上的每一个字便都活了起来,纷纷跳入眼睛,落进心底。这是一个很遥远的情景,静,美,暖,喜欢那样的晚上,烛光点亮了长夜,情节却生动了心灵。
在灯光下看书,便没有了夜的感觉,渐渐地,情境便都淡下来,只有书在影响着心意。此时最为专心,眼中心底,只有书,没有夜,没有灯,没有外界生发出来的种种。书便是灯,情节便是全部,忘我而忘情。
炉畔读书取其暖。依然是不再重来的情境,巨大的冬天湮没了人间的村落,一炉红火便烤热了所有的心情。一卷在手,一个美妙的世界缓缓绽放,流连而忘返。当多年以后,奔走在世事的风霜里,书便如曾经的炉火,焐热生命中太多的苍凉。
花畔读书取其香。或春日树下,落红如雨,书页间便有了许多芬芳的书签,定格着每一个心动的细节。或夏日郊外,野花恣意天涯,坐在其间,蜂蝶为邻,书上落满花香和阳光,便醉了浮生。或冬日的阳台上,有花盈然,暗香流暖,轻拥着在故事里陶醉的我。只记花开不记年,书香花香,岁月长长,充满了情意。
水畔读书取其幽。或一潭深静,或一河欢唱,或盈湖荷花暖,或满溪流水香。坐在岸上,独对浮沉潋滟,水声盈耳,波光满书,洇润着情节也洇润着心境。书犹流水,纳天光云影,融万事万物而无痕。读书至此有如参禅,人生许多至境至趣,往往不期而遇。
枕畔读书取其梦。喜欢半床明月半床书的意趣,也喜欢以书为枕的情怀。每日睡前,如果不看上几页书,便觉得睡不安稳。在书的内容里,日间纷繁的都一洗而净,万虑皆宁,渐渐瞑然,抛书而眠,眠而有梦,梦里依然是书中美好的延续。
文字浸怀,书香洇梦。多少书曾在我们身畔缱绻,慢共一生时光。无论在怎样的情境中读书,都有着入目入心的情怀和感动。依然是那一句,不管多长的路,书是唯一的行李。
正逢春暖,阳光渐暖,积雪渐消。看到一群孩子在东风里奔跑,似乎看到远天底下,正滑翔着候鸟的身影。忽然他们停下来,一个孩子说,走,看书去。心下顿时暖暖,如春水初生。
多好,走,看书去!
二、影暖留痕
有些影子,在心上留下痕迹,就像一朵永不熄灭的火,永远散发着温暖的感动。
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有一个场景一直记着。村里有个男人,在农田里干活休息的时候,他都会站在母亲的身后,挡着太阳。那时他们一家子都要下田里干活,原始的耕作,繁重的农务,其实每一户都是如此,只要能干的,都要去干。母亲坐在地头,无树荫,他便站成一棵树,影子覆盖在母亲的白发上。有太阳的每一天都是如此,他就站在母亲身后,用草帽给母亲扇着风,母亲坐在那里,白发在轻轻摇曳。
那样朴素的年代,那样朴实的情感,太阳在上,并不高大的影子却凝重如山,也在我成长的心里刻下了不灭的印痕。
初中时已经搬到了县城,班上有个女生,很沉默,极少与别人交流交往。即使每天下晚自习,天已经那么黑,她也是独来独往,并不像我们成群结队或者有家长接送。大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她就忽然转变了,开始融入我们,开始笑,开始让青春和友谊同行。她从不说改变的原由,直到多年以后,我们早已天各一方,才在她的博客中看到答案。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而父亲对她极为严厉,早早地锻炼着她自立的能力。她起初不解,抱怨,甚至仇恨,极为羡慕那些放学就有父亲来接的同学。有时候,她会想,父亲即使不能来接自己,要是在日常中多给自己些安慰,她也不会如此耿耿于怀。
事情发生在一个雪还未融尽的初春之夜,下了晚自习的她急匆匆往家走,天上的月照着地上的雪,并没有黑暗的笼罩,可是她的心里还是充满恐惧。而且她能听到身后不远处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几次回头都没有人影。转过一个巷角,她再次回头,却见在月光的斜斜照射之下,一个影子从转角外面投射到这边的地上。看着拄着拐杖的影子,她的泪水喷涌而出。她写道:“父亲温暖的影子,一下子就融化了我心里所有的坚冰。”
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阴暗,有时候更是我们心上的棉衣,呵护着一颗心的温度。也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虚幻,有时候却是我们最真实的留恋,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
高中的时候,暗恋班上一个女生,纯澈的岁月里,那一种心情也是悄悄地盛开。她坐在我的侧后方,有时候总想转头去看她,就像只要看上一眼,便能静下心来听讲学习。我的文具盒盖的里而,有一面小小的圆镜,我把文具盒半开,调整角度,便能看到她的一个侧影。不知多少个日子,就是在那个侧影的陪伴下度过。那面小小的镜子,仿佛我青春里的一扇窗口,让我看见一个美好的影子,给我鼓舞。
直到高考结束,我也没有同那个女生说上一句话。许多时光流走,甚至已经淡忘了那个人的容颜与名字,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镜中的侧影,给我的青春岁月里太多的安慰与憧憬。
上了大学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有一段时间心情很不平静。那时候,我便会拿上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坐在宿舍后面的台阶上看。多是黄昏时分,看几页书,便抬头来看对面不远处那棵树,枝叶摇摇,有时夕阳会把它的.影子送到我的脚下。于是心儿也跟着轻轻颤动,书中的情节仿佛氤氲开来,一时宠辱皆忘。就这样形成了习惯,只要不是十分寒冷的时候,我都会在傍晚坐在那台阶上看书。间或看着那棵树的影子渐渐地变长,变淡,就像它的花儿谢落,满树叶片青青。在那样的时候,它的影子伴着我,仿佛时光里的涟漪,直入心灵的感动。
依然记得那树影,已成为我大学生活最难忘的情景之一。多年以后,忽然在我们学校的网站论坛上,看到一些校友回忆过去的校园生活。有个人在问,你们记得吗?在二舍的后面,每天的傍晚,台阶上总会坐着个男生在看书,几乎每天都是如此。下面许多人回答,都说有这回事。一个女生说,当然记得,我每天都要看那个身影很久,就像一个温暖的剪影,给了我太多的感动,许多年来一直不曾忘掉。
心里奔流着温暖的河,原来,在岁月中,我也曾成为温暖别人眼睛的影子。那份暖多年后重回我的心底,让我的生命在这苍凉的世事中,永远保持着春天的温度。
三、心中书卷,眼底风光
有些地方,有些风景,我是极少在短时间内去第二次的。刚刚领略不久,余韵未淡,浪潮还未过去,再度重来,依然是第一次的心境和目光,熟悉的依然熟悉,忽略的依然无睹。只有经过时间的过滤,脚步重临,那些未曾经眼经心的,才会在岁月的等待中,散发出一种召唤。
而有些地方,我会故意遗落一些风景,这样,再次来时会有一个目标。或者无缘重来,在心底留一份带着遗憾的想念。有时候,遗憾会让人对某些事物念念不忘,不求圆满,在心里把缺失弥补成完整,是另一种境界和情怀。
读书也是如此。一本再好的书,读过之后,如果立刻重读,还是熟悉的思绪和情节,很难读出新意来。如果让它在书柜中沉寂一段时日,在心底淡忘一段时日,当最初的感受渐淡之后,新的渴望便会生长。重新捧读,大的情节似曾相识,而种种细节却如星闪耀,一种全新的愉悦。若故友重逢,各诉契阔,情谊更深。
住在小兴安岭的深处,在群山与原始森林的环绕之中,低头有书卷,远眺有风景,日子缓慢而悠然。每天的黄昏,我都出去散步,从门前的水上公园一直走到山脚下那条小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水,小径曲折。有朋友看我散步时随手拍的照片,很是惊讶,问,你家住在景区里吗?竟是无觉,可能真的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这里近二十年,每一处都稔熟于心,即使四时变幻,在眼中心底也不再有触动和惊喜。日日流连同一处山水,虽有佳景而无佳情,并非麻木,而是太近太久。
每天回来,看书,有一些书很是不同。比如有几本厚厚的,《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唐诗大鉴赏》等,每天都要翻上几页,十多年来,不知看了多少遍,几乎从未间断。却一直未曾厌倦,和风景不一样,虽然风景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时间久了,自然便无新意。而有些书,却似乎是意蕴无穷,即使相同的角度,心境不同,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可能文字中容纳的,比之眼前的山水所包含的,更变化万千。
而在风景里看书,却是另一番趣味。记得少年时,我常常去萧红故居,有时候一待一整天。那时的游人还不多,也不收门票,我经常徘徊在后花园里,草木葳蕤,思绪游荡,热了的时候,就进到正房里,看墙上的老照片,看来过的名人的题字,看那些老旧的家具。更多的时候,我会带上一本书,或者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或者是别的什么。坐在后花园里,或者坐在萧红塑像的脚下,那些文字在心里涌动,有时累了,就抬起头,满庭风和阳光,便浑然忘了此身。
有另外的一个情境。坐在疾驰的列车上,守着窗,捧本书,情节在眼睛里游走,风景在身畔游走。看会儿书,转头向窗外,那些匆匆路过的山,路过的河,路过的树和花,路过的村庄和农田,美好接着美好,就像手中的书卷里,那些郁郁葱葱生长着的感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起在古籍中看到的那些进京赶考的书生,背着书箧,走上漫漫的路途,白日满眼风光,夜里灯下展卷,思之而神飞。
书与风景的共存,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洇染,也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感悟,那是眼睛的盛宴,脚步的温暖,心灵的丰收。
在这个奔走的世间,有些风景是可以错过的,那只是一时的遗憾,而有些书,错过了,就是一生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