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经典散文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广东新会,当代女作家。
向日葵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下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抑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你无法向它诉说你的惊奇,你茫然你沉吟,你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家长之掌
孩子说,我每天都有很多搞不懂的问题,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解答。可惜,父母要么是根本没时间来耐心听我的想法,(他们忙于工作、或者忙于家务。还有各种应酬。就算有了一点时间,他们也需要休闲,比如打麻将、看电视什么的......)要么就是根本回答不出。他们常常敷衍了事,总想稀里糊涂把我们的问题快点打发掉。有时候他们干脆就说不知道。他果不知道,我们去问谁呢?一次不知道、两次不知道,第三次我们只好不问了。
有个孩子正欲对父母开口提问,忽然打住:算了算了不问了,你反正是不知道的。
我想,家长若是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那就是家长的问题了。
家长不屑和孩子交流,是家长的失误;家长没有能力和孩子交流,是家长能力的欠缺。
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一...无论是军事、经济、体育、商业......即便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电子游戏、电视卡通,同学关系、零用钱的使用计算等等日常生活,都需要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加以引导,才能被孩子,悦诚服地接受。
这个学习型的社会,正在一日日急步临近的时候,做家长的怎么办?
眼前没有捷径和侥幸。既已为人之父母,若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一我们只能与孩子一同健康成长。要想让孩子知道得多些,家长就得知道得更多。
即便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家长们多多学习吧。时时刻刻、每每夜一一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观念、学习与孩子坦诚友好相处、学习这个时代一切的新事物--然后才会知道其中哪些东西,有着骨子里的`陈旧与腐朽;才有资格告诉孩子,其中有哪些是应该放弃的。
家长不倦而谦虚的学习,能激发并强化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和尊重,那是一个无限大的温暖空间,在那里我们将收获亲情和友爱,我们将与孩子们互相学习。环保家教
如今我们已无可回避地面临着环境教育的新课题。环保意识通过社会舆论、公众文化设施以及多种教育而传播、扩展。环境教育实际是一种社会公德教育,也是宇宙观和对地球生命的认识过程。美国的((环境教育法》规定,必须为青少年开设环境科学管理课程。从70年代开始,环境教育在美国就以多种形式,在各地开展进行。一个人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逐渐养成。
21世纪的中国,从家庭到学校,都应当使少年儿童普遍接受系统的早期环境教育。
而作为社会最小细胞的家庭,在环境教育上,自然责无旁贷。
每一位父亲和母亲,如果自身具备了起码的环保意识,对孩子的影响将会无处不在:
--不要浪费水电,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它们都是地球的宝贵能源,就像人身体里的血,每一滴都很珍贵!
--不要乱扔果皮奶盒冰棍纸还有口香糖的胶渣,把它们装在塑料袋里,或者用废纸包上,扔到垃圾箱里去!
--星期天我们去公园游玩,去看湖上的海鸥、还有从北方飞来的野鸭子,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不要让小朋友用弹弓打伤它们!
--不要吃青蛙、蛇和其它所有的野生动物。我们平时总说不要挑食,但是对于野生动物,一定要学会拒绝。野生动物灭绝的那天,地球就完了,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下去。
路近的地方,咱们尽量骑自行车去吧,不要动不动就"打的"。自行车不会排放废气,是"绿色"的交通工具,还可以锻炼身体。
饭桌上、一起回家的路上、电视机前、山下水边......随时随地,到处都是环保的课堂。父亲的循循善诱、母亲的娓娓低语,如同春天的细雨,一点一滴,滋润着、浇灌着嫩芽一般生长着的孩子。许多年后,那些青翠的绿叶,将会覆盖我们共同的地球。
有科学测试表明,用污水浇灌的农作物,长大后叶片果实中的重金属、农药化肥严重超标。这一例证说明了"家教"--犹如灌溉的水质清洁度,对于生命成长的重要。
虽然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已有太多的"不要"一一很多"不要"确实是要摈弃的;但由于环保意识在中国的艰难传播,迫使我们每一位家长,仍得多多地对孩子说"不要"。
然而,这"不要"应当以家长的自律为前提,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每一个细小的环保行为,对孩子产生无形的影响,肯定比仅仅对孩子说"不要",更有力度,更令人信服。
【张抗抗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张抗抗散文《大江逆行》08-08
张抗抗散文《窗前的树》05-16
张抗抗散文《故乡在远方》05-18
张抗抗散文《地下森林断想》05-16
《窗前的树》阅读答案张抗抗01-25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8-13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8-28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8-18
优秀散文:爱上散文10-22
经典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