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不息散文

时间:2024-09-14 19:53:15 散文 我要投稿

长河不息散文

  后稷故里的传人们与我们的祖先一样地对人间怀着深沉的炽热的爱,他们为我们的行程做了周密而又祥致的安排,派了专人引导我们参观杨凌示范区的各个景点。接待我们的前区委书记王启儒先生说,到杨凌,不能不看著名科学家周尧教授的国家级“昆虫博物馆”,年近八旬的周尧教授是当之无愧的后稷传人。

长河不息散文

  关于周尧教授,我是多少知道他的一些情况的。前几年,一位曾经在报社供职的文友送我一本他撰写的长篇人物传记《虫苑大师周尧》,并邀我为之写写评论文章。从那里知道了他是在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烽火岁月从国外辗转回国参加抗日的,他的爱国热情让我经常想到他们那一代人对于祖国、对于民族,对于他的父老乡亲刻骨铭心的挚爱和把个人的沉浮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牵系在一起的使命意识。然而,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这位生在南国的小个子男人选择了坐落在后稷故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做了他的安身立业之处,为什么他选择了在后稷故里建立展示他科研成果的“昆虫博物馆”,是历史的偶然遭遇还是表达了他追遂农业始祖的虔诚。我宁愿相信后者。我深信其间一定有着一种如丝如缕的传承情结。

  任何物质的实体一旦打上人的主观印记,就被赋予文化的内涵。昆虫博物馆作为一座承载着一个知识分子理论思维的物质存在,无疑是后稷这条滔滔不绝,从远古流来,又向未来奔去的文化长河中一个光华灼灼的航标。

  新建的昆虫博物馆坐落在杨凌新区,院子很大,花木扶疏,树木参天,清溪潺潺,曲径通幽。然而,让我惊异的是,遥远的历史和鲜活的现实在这里发生了跨越时空的呼应和对接。从大门进去,迎面可见高达三米的后稷雕像。与街头的雕塑相比,眼前的后稷雕像更写实,更细腻,线条流畅,刀功洗练,眉目传神,连他怀中稻菽的子粒都清晰可数,饱满丰盈。而那衣服的皱纹间,仿佛有春风荡漾,飘然而起。雕像的底座上镌刻着《史记·周本纪》关于后稷形象和事迹的描述。篆书古朴凝重,大气融融。我于篆书不大懂,但是我知道,大篆又称“籀书”,是周代的流行书体。我想,书者必是一位有心人,选择了大篆来书写碑文,不惟传达了他的审美意识,更营造了周文化浓郁的氤氲,他对农业始祖的崇仰之情都浸淫在字里行间了。站在历史巨人的身旁,似乎当年渭河两岸,有邰故国的千重稻浪,万顷禾山,都于眼前复活了,耳际油然响起《诗经》“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非莫耳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比疆尔界,陈常于时夏”的咏颂声声,而后稷怀中的稻菽,也于冥冥中化为绿色的细雨,在昊昊天地间铺开绚烂的画卷。寻着颂声而来,原是学子们围着另外一座雕塑。他西装革履,目光炯炯,笑容可掬,温文尔雅,翩翩学者风采。这不是周尧教授么?只是这雕像没有底座,亦没有做放大处理,与周先生原形无二。细细端详,先生的目光深沉地凝视着后稷宽阔的背影。哦!这目光简直就是一首无言的诗,那是两个伟大灵魂的对语,两位哲人的唱和,两座高山的相望,两只航舟的呼唤。我十分钦敬作者的独具匠心的创意,迁想妙得的构思和神形逼肖的功力。我想,作者一定是在一个夕阳如霞的傍晚,看到了周尧先生仰望后稷的身影,一抹橘黄色的霞光投射在先生瘦削的肩头,在他南国神韵的脸庞上烙下沧桑的投影,他一定被先生诚挚而又纯真、静谧而又悠远、执着而又自信的眼睛所震撼,也许就在那一瞬间,这身影就恒定在他的心头,让他思如泉涌,让他浮想联翩,让他灵感绽放。我不知道为什么周尧先生的雕塑没有底座,然而,他脚踩后稷故土的那份执着,却让我想到了古希腊的英雄安泰。这也许是出于周尧先生内心的宿愿。他宁愿把自己看作后稷当然的承继者而不愿与他齐躯并肩。当他在异国他乡漂泊的那些年月,当他用自己的热血捍卫祖国河山的那些季节,当他决定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昆虫研究的那些日子,他一定想到了一个富于价值意义的命题,作为后稷的传人,如果有一天历史给予他与后稷对语的机遇,那么,他不在南国,不在北疆,就在后稷的故乡。只要拥抱后稷耕耘过的大地,他就获得了生命的永恒,他的心灵就永远地归属于这方热土,而他的全部的梦想和追求,都因为融入后稷文化的长河飞渡关山,直向东方。

【长河不息散文】相关文章:

长河不息文化散文(精选20篇)08-18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8-13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8-28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8-18

优秀散文:爱上散文10-22

经典散文10-26

经典散文精选10-23

经典散文(精选)07-26

精选经典散文08-23

散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