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端午节散文

时间:2024-08-29 07:42:37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端午节散文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初中端午节散文

  初中端午节散文:诗意似梦的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即二个五正好相叠的意思。端午之日,地球的公转使北半球上太阳开始正对北回归线,此时太阳的高度最高,白天日光接近直射,端午因此也称作端阳。

  端午节是纯粹的国产节日,说起它的来历,似与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江殒身有关。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身处兵连祸结的战国时期,他忧心戚戚于国家安危,然而“忠而见疑,信而被谤”,楚都被秦军击破之日,自投汨罗江殉国。

  为纪念殒身的诗人,那时的楚人向江中抛撒米粽食物,以免诗人英灵遭遇水域鱼鳖之类侵扰,并借此表达对其敬仰恋念之意。屈原在世之日,喜好香车美人之喻,以之作为其“美政”、美德理想的象征,端午节必食米粽、以艾蒿柳枝装饰门楣之俗就此盛行。

  当然了,任何民俗风尚在其延传过程中,都会熏染上特定时代的情绪倾向,天才的想象附会必然使一个得之偶然的节日习俗融会进广泛的人文内涵。作为跨越农历老年进入盛夏大忙之前绝无仅有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其中习俗也就与其春夏交接的特殊时令关联。

  端午节前后草木发荣,我国北方地区杨柳依依,麦子破胎出穗,畜禽正处重要的繁育时期,北方的端午节,除了家家食用米粽、晋糕、油食,以艾蒿柳枝装饰门户外,男女老少身佩香包也成了重要的习俗。

  香包,北方俗称“楚楚”,通称“荷包”。多以彩色碎布、七色彩线缝缀而成,内里填充棉花香料,其形制多为十二生肖(畜禽为主)及花木形象。佩带香包除了含有祝福延年益寿之意外,也包容了六畜兴旺、年道殷实的'期盼。其时也有年轻女子以制送香包传达对心仪男子情意的举动,成了食色性情的自如发挥。

  四、五月间,气温回升,北方山明水净,天朗气清的温和环境下,禽鸟灵动鸣啭,田间地头各类虫孑也蠢蠢而欲动,端午节时施用雄黄的习俗产生。其时,成年男女喜饮雄黄勾兑过的雄黄酒,大人要给孩子耳根屁眼处涂抹雄黄,以避毛虫蚰蜒之类异物进入七窍。其效如何,不可考证,《白蛇传》中白娘子难过端午关,却成了众人皆知的憾事。

  在故乡,也有端午节给未成年孩子缝制肚兜儿、端午鞋的习俗。端午肚兜多以红布刺绣或以白布印染而成,端午鞋则以轻薄的棉背子(布片浆裱晾晒而成)制作。肚兜及鞋子上制作的图案多为蛇蝎、蟾蜍、蜈蚣、蚰蜒等毒虫,或者是牡丹、莲花、蝙蝠之类的善物,包容祛邪求福的深切期待。

  还有在端午节给每个人脖根及手腕、脚腕上系花花绳的习俗。五彩丝线合成的花花绳系在了腕上,拴锁上了的是不会断绝的牵挂吧,据说那花花绳是要等其自然脱落才好的。那实在成了一种极诗意的强制手段。

  不知何故,在我,记忆中的端午,成了似水流年中倏忽而过的俗节中最繁华也最松快、最实惠也最浪漫的节日,无须太多筹办转眼就在身边,擦身即过而能回味悠然。早年农家贫穷,敝衣烂履惯了的孩子,一朝熏香芬芳的肚兜、新鞋加身,快活如在云里飞的感觉本是切肤入心的。

  今又端午,看故乡幢幢新楼如雨后彩虹飞临,观街市熙攘游人如织,欢颜悦色中尽写端午的快乐,就觉得端午节离梦境最近。

  初中端午节散文:北方人的端午节

  其实我到现在仍旧习惯的把端午节叫做五月节,这是北方老家那里对端午节的叫法。现在听起来更像是母亲给孩子另起的乳名,带着一丝亲昵,一丝宠爱。就像北方人常把小儿子喊成老儿子,或者南方人口中的幺儿。这样看起来,端午更像一个大名,带着郑重的官威和文化积淀的疏离。

  一直以来,北方人的五月节总是没有南方端午节那般声势浩大,那般热闹朝天。它更像一个小家碧玉的亲切随和和温暖如玉。北方人的五月节,感觉上和纪念屈原也并无太大的关系,或许是当年地域过于遥远,没能保留住那些最初的原味,在路途的迢遥迁徙中渐渐失去了本色。所以,北方的五月节更像是单纯的节日,祈求平安、祈求健康和幸福的节日。

  其实,北方的五月节也是仅次于春节和正月十五以外的一个“大节”了,很多家庭为过好这个节,要做上很多准备。在曾经贫瘠穷困的岁月里,鸡蛋、鸭蛋是攒来卖钱的,但是在五月节前至少一个月,很多人家便有意识的开始积攒鸡蛋、鸭蛋,留作五月初五那天过节食用。即使再贫寒的家庭,也会让五月节这一天过的较为“奢华”:不但要煮上积攒了很久的鸡蛋、鸭蛋和鹅蛋,让每个孩子饱餐一顿,还要再每人分上几个留作“私房”。家家户户还要去小卖店里买上几张彩纸,做成纸葫芦挂在破旧的老房子,也会在窗户上、门上、鸡架鸭舍猪圈牛棚旁,都要插上一把艾草和五颜六色的纸葫芦。

  用艾草驱邪,是北方五月节和南方端午节唯一相像的地方。接下来南方人吃粽子、赛龙舟,而北方人则是吃荷包蛋、疙瘩汤和佩戴五彩线以及制作纸葫芦,各有各的特色。艾草放在脸盆里洗脸,插在门上驱邪,还要再院子里放上一捆,将它点燃成微冒熏烟。只是小孩子并不喜欢艾草的味道,五月节那天早上的洗脸便成了父母重点督促的事情,祈求平安父母不会落下一个孩子,哪怕这个孩子带着叛逆和调皮的不情愿。五月节那天,走到哪里都会有浓浓的艾草的辛辣涩苦味道,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这浓浓的气息中,这气息变成了过节的一种标志。

  说起纸葫芦,也算能够和春节对联媲美的节日装扮了,家家户户都要去买上若干张五颜六色的纸张,早些年,那些彩纸类似于写福字的粗糙宣纸,至少有8张A4纸般大小,一毛钱一张,平时非常抠门的母亲通常会很“豪气”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各买上一张。然后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晚饭后油灯下,带着笑容和憧憬,耐心的教我们折叠纸葫芦。母亲的手很巧,纸葫芦可以折成单独一个的,两个、三个、四个连在一起的,一个单独的纸葫芦又可以两边有小翅膀的、四边都有小翅膀的,然后把几种颜色的纸葫芦颜色交错的用长线串在一起,底部的纸葫芦下面还会用边角废料的碎纸做成手掌长短的波浪形穗子,长线拴在折回来的树枝上,插在各处,像随风起舞的欢快小鸟,看着满村、满院的彩色飞舞,节日的气氛不知不觉间就热起来了。因为很小就喜欢和妈一起做这些,即使到现在,还是能轻松的`就折叠出来各种形状的纸葫芦,可见童年的记忆会是多么的牢固持久。

  五月节另外一件大事是五彩线。在五月节的早上,在孩子们没醒来之前,母亲把头天准备好的五种颜色的彩线捻成一根彩色细绳,拴在孩子们的脚脖、手勃和脖子上。然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比一比谁的五彩线更漂亮,因为有钱的人家会买上五种彩色线,而稍稍困难的人家,会把平时缝补衣服的黑线、白线也掺杂进去,使五彩线看起来有些单薄和色暗。等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只有女孩子还肯戴着五彩线,而男孩子是怎么劝说也不肯再让五彩线上身了,生怕减低了男子汉应有的气概。但是妈总是在弟弟们睡着的时候给他们拴上五彩线,即使他们一醒来就急急的找了剪刀剪掉。但妈说,即使只戴了一个小时,也能起到祈福平安的作用。我曾问过妈:五彩线是祈祷什么的?妈也只是重复历年历代传下来的老话:五种福气。后来,我自己去查了资料,才发现五彩线祈祷来的五福还真是有个长远的出处。“五福”一词,居然原于《书经》和《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真的想不到,看似小小的五彩线,居然包含着这样深远的寓意。

  正因为有了这些不一样的习俗,让北方的端午节有了自己的名字和特色,查看资料的话,你会发现它有点明清时被叫做女儿节的味道和影子。明清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日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玉毒灵符……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在北方老家那里,五月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出嫁闺女回家来走一趟,以前妈总是说这是历年传下来的老令,现在看来真的是包含着众多美好愿望的历史传承。在现代人日渐看淡这些节日的时候,那些传统的节日,该是我们该用心来保留的珍贵纪念,只有我们一代代的坚持,才会让我们的后人找得到温暖心灵的回家路。

  初中端午节散文:母亲的端午节

  《白蛇传》源于我国四大民间传说,讲的是千年蛇精白素贞和杭州凡人许仙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故事中有白蛇和许仙的浪漫邂逅,有许仙被惊吓而死的凄婉缠绵,有白素贞盗灵芝草的动感撼天,有水漫金山的惊心动魄……关于《白蛇传》的故事是母亲告诉我的。母亲每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略现沧桑的脸庞总会出现旁人不经意的红晕。

  记得第一次看《白蛇传》电影时,我6岁,弟弟5岁。放电影的地点在离家20里外的人民公社所在地。那天下午母亲早早吃了晚饭,喂了猪食,穿戴整齐后,背着弟弟,拉着我往公社赶。去公社得趟过一条小溪,然后上山。待赶到目的地时,电影已经开始了。诺大的操场上,人山人海,根本挤不进人群,我和弟弟傍着母亲站在操场边的街沿上。母亲轮流把我和弟弟高高抱起,晃眼看见黑白版的许仙被白蛇惊吓致死,白素贞痛不欲生的'凄婉镜头……

  弟弟因为太疲劳,偎在母亲背上沉沉睡去;我紧紧纂住母亲的手,借着灯光,看见母亲的脸庞满是泪痕……

  那晚是怎么回去的,我现在已经记忆不起。只知道那晚没有月亮,黑得吓人,母亲背着弟弟,纂着我,一路上没有言语,我也不知拌了多少跤。回到家的时候,我才发现膝盖处破开了一个大洞,露出了白花花的棉絮……

  以后不曾再看过《白蛇传》,而只有在弥漫着雄黄清香的端午节里去体会白蛇与许仙的浪漫情怀。端午时节,也是麦黄蟹肥的时候。因为母亲的勤劳,总能从生产队里多分些麦子,我们也总能吃上咸淡相宜的包子。中午过后,母亲便会取下屋檐上的菖蒲和艾叶,再加些雄黄,熬水给我们洗澡。那水黑黄黑黄的,如油一般,闻着有股清香的味道。母亲边给我们洗澡,边自言自语地讲:白娘子喝下许仙配的雄黄酒而摇身变成了白蛇。许仙看到真相后被吓死,白娘子痛不欲生……每每讲到此处,母亲便神色凝重,眼眶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多少以后,我才知道,母亲在嫁给父亲前,有位邻家的男孩对她很痴情,只因家里太穷,最终没有坳得过父母之命,18岁便嫁给了父亲。而那个男孩却一气之下远走他乡,从此再没有回来……

  我们在白娘子的端午节里慢慢长大。童年的端午节里弥漫着雄黄的清香,我知道那是母亲永远无法割舍的少女情结……

【初中端午节散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散文08-24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06-22

相思初中散文08-16

踏春-初中散文08-21

初中优美散文08-15

初中散文阅读08-17

心雨初中散文09-21

彷徨初中散文09-11

初中写景散文08-24

端午节抒情散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