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专题散文

时间:2024-11-18 00:59:19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霜降的专题散文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的来临。

关于霜降的专题散文

  乙未霜降骤雨之夜随笔

  这几日,我的心怎么也找不回宁静。家中不消停,外面也笼罩着悲凉的情绪,可还得强作欢颜,输出麻木的宽慰。

  时令已是霜降之气节,内心里老有一个声音提醒自己,顺变吧,日甚一日地冷落下去,才是你理当面对的新常态。难道天时地应也反常了么?秋日仿佛不甘耽于薄凉的宿命,拼却性命也要展露残存的热力,一连十多日的亢奋暴烈,让我和孩子们领教了阴阳浑沌后的淫威。

  今日下午,最感燥热烦乱,更有看了清溪八家城破败之危墙,残立于污泥浊水里的稻茬,我的心就沉了底。及至回到清寂的家里,再也无法压抑在骤雨敲窗的无边夜色中,终于放任了思绪的潮水在屏幕上泛滥。

  我这个自诩远超不惑,早已顺承天命的踉跄男人,也许受了日月盈昃的牵引,偏要追求亘古难觅的,那如烟似雾不着边际的诗意风雅,假模式样地吟风弄月,渐渐地忘却了自己只有一颗浸透泥味草香的孤寂心。

  曾几何时,我乘醺风,送晚霞,挥热汗,笃志骑行;寻芳径,探秘营,饮山泉,醉意野趣;掬月华,摇花影,拂草香,体味花间竹枝;自以为享受了自行车竹哨飞转的嗡鸣声,就可以从心底奏出最欢乐的歌;只要常行走桃源阡陌,就可以写下流芳百世的陶令文章;更冥想凭栏追远,举袂临风,就可以成为词中圣手,气盖稼轩;只要熬过三更灯火,闻得五鼓玄鸡,就可有腴辞云构传之不竭……

  可不管我怎么努力,今年却怎么也拼凑不出中意的乙未秋趣图。不是没有如火的枫叶匀染秋的颊腮,它自在风中飒飒摇曳。不是没有鸿雁捎去秋的讯息,它早已将北国的风景,化作云笺,扑扇着翅膀将衷情抒写。不是没有玉露金风勾勒橘绿橙黄的丰收画卷,它烘托的人间幸福,早已在白胡子爷爷的笑谈间,将玉液琼浆酝酿。

  写至这里,雨声跌宕着,夜凉如水的秋又回到了身边。试着睡下吧,别让你的灯打扰了夜的秋思!我告诫自己,明天的风景自在那里。

  霜降的日子

  今日霜降,真的时光顺应了节气。清晨,开门一看,红色的瓦面上,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山东半岛四季分明,霜降以后,意味着天气开始慢慢的变冷,空气之中弥漫着金色的肃杀之味道。

  在霜降以后的日子里,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离开了大树。田野里的庄稼,逐渐收获,大地显出了它的本色,有点凄凉。

  太阳红红的,向南方走去,离我们越来越远,失去了夏日的光芒。那些炽热,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已经远去了。太阳的光芒,变得越来越温柔了。

  看看我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她们的叶子也慢慢变黄。我无缘无故的增添了一份担心,看到叶子逐渐脱落,心里就增添了一份伤感。本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应该是快乐的,但是,看到逐渐衰败的花花草草,心里快乐不起来。

  来到田野里,昔日生机勃勃的田野已在寒风中卸了妆,变的无精打采,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农民播种的麦田里,刚发芽的的麦苗,已经钻出了泥土,早晨的薄霜,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一颗颗露珠,挑在嫩绿麦苗的叶尖上。成片的麦苗,在寒风中频频颤动,虽然现在还是很稀疏,但是,相信经过冬天的洗礼,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麦田里一定一片绿色,丰收在望。

  也许,明天早晨,田野的麦田里又会会铺上一层霜,经过霜打的麦子,会更加茁壮成长,会分蘖,群体会逐步扩大,经过冬天的寒冷,春天的雨露,夏天的孕育,丰收的麦浪,屹立在这片萧瑟的田野上。

  看到寒风中的麦苗,想到了麦苗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想着来年的丰收。我的心中 ,也充满了希望……。

  霜降后,最忆拐枣情

  霜降后,是吃拐枣的最佳时间。

  这时候的拐枣,熟得香甜,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点像葡萄干!

  《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拐枣的学名),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历史悠久的拐枣,从诗经走入生活,是何其的美妙?

  总是接触这些酸酸涩涩的文字,半懂不懂的样子,那是骨子里还有着一些穷酸在作祟。

  真正接触拐枣,是很小的时候。村里有一户人家,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拐枣树,缺乏水果滋养的孩提时代,三三两两拿着竹竿去墙外偷偷敲打,等到主人发现,早已溜之大吉。其实,那个时候也没品尝出拐枣到底有多么美味,因为很少吃到熟透了的拐枣。

  记得那户主人,一个小脚的老太太,追出来就破口大骂:“谁家没教养的死妮子?害人精……”

  钻进靠墙晾晒的玉米杆里,藏起来,捂着嘴偷笑,心还有点惧怕。万一,惹恼了老太太,没准会找上家门,那可就惨了。

  很久以前的故事,依然清晰。只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早已故去多年,她家的子孙也修建了小洋楼,却不知道拐枣树还在不?人,总是很忙,忙得即便回趟老家,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归,怕是没有闲情逸致去寻找儿时的回忆。日子久了,很多事情就被储藏了。

  前几日,有学生给我拿了一些拐枣,说是自家树上结的。当真稀有!多年不曾尝到的美味了,我毫不吝啬地大吃起来,果然味道甘甜。

  一般,我们所吃的拐枣并非它的果实,而是它肥厚的果柄。其真正的果实很小,圆球形,大如豌豆,坚硬而干燥,有三条纵沟,为黄褐色瘦果。如把果实剖开,其内三个小室,每室内镶着一粒种子。果柄膨大为肉质,肥大,曲扭,黄褐色或青黄色,味甜,稍带涩味,酒香扑鼻。别说,吃这玩意挺麻烦,得摇一摇,周围密布的小籽粒簌簌落下,剩下就是香甜的“果实”了。拐枣“果实”在“霜降”前后成熟,经霜后的拐枣“果实”,肉质鲜嫩,甘甜如饴,涩味消失,令人回味无穷。它其貌不扬,没有美丽的色泽,也无苗条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筷子般粗细。没吃过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甚至不屑一顾。

  我吃的时候,皆因这份情意,不然怕是也不会如此精致地侍弄。一颗籽,一颗籽,摘掉,小心翼翼。

  办公桌上放一些拐枣,用红线线系着茎,像一枝花,开得老成,开得晚气。闲来没事,喜爱串门的同事,捏几片果柄,塞进嘴里,少不得对我”羡慕“一番,仿佛吃的不是拐枣,而是浓浓的师生情。

  这拐枣和以往的柿子一样,也要占掉我一些时间,怎么说也难辞三言两语的”客串“。我落字不做花,仅,因心中难以搁置的情。

  听说拐枣可以泡酒,民间常用拐枣酒泡药或直接用于医治风湿麻木和跌打损伤等症。在中医上,其种子、木质入药,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古书中对其解酒毒,有很多趣闻记载。陆玑《疏义》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

  我没有见过如何酿造拐枣酒,只就拐枣的甜美来判断,必定可口宜人。特别是冬天做客的时候,主人家捧出来一碗拐枣酒,提神暖身。

  老家的小脚老太太没有酿过拐枣酒,所以不曾品尝到。怕是舌尖的这份诱惑只能在梦里去寻找,一遍遍,不嫌累。

  这么好的果子,在市场上并不是畅销的水果。那形状,几乎没几个孩子喜欢。自是山野村夫,民间名医,再药到病除,也没几个人可信。喜极拐枣,满满的香甜在心中开出一束束的花,是拐枣果子的形状。做人,是否该如这其貌不扬的拐枣?穷乡僻壤,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繁华,寂静生长,无需刻意栽培,长成自己的样,厚实的果子自然落成。

  喜欢这样的果子,自是有一股烟火味,在烟气熏染的农家院子里,结出一股香甜味。

  犹记得,爬上墙壁,去敲打人家拐枣的情景。那时候,姑娘家混在小子中间,笑声爽朗。

  如今,各色水果摆满了茶几,挑三拣四的女儿,根本无一点惊奇。她不吃拐枣,说是灰溜溜的样子,咽不下去。而我,摘下果柄,细细品味,直入心脾。

  拐枣年年熟,岁月渐走渐远,那群偷拐枣的孩子们恰似一幅永久的图画,定格在记忆里。不忘,终生不忘。

  重新撩动的情思,在繁琐的生活中安置下来,一束拐枣,一份情意,暖了冬夜的心。

  霜降后,最忆还是拐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