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散文

时间:2023-02-18 07:28:43 散文 我要投稿

有关重阳节的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重阳节的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重阳节的散文

  北京最好的季节,是秋天。而秋天最好的日子,是国庆节前后。

  这几天的北京,称得上云淡风轻,晴空万里,草碧树绿,花开满城,真有一种秋光明媚、秋色灿烂的感觉。我觉得北京的秋天,在国庆佳节之际,才最当得起“秋高气爽”这四个字。

  天真蓝,云真白,温度冷暖恰好,气候干湿相宜。出城往郊外走走,山林的水果香,菜畦的瓜菜味,大田里秋庄稼成熟的甜甜气息,以及牛啊羊啊啃嚼青草的闲散神态,在无风的日子里,白杨树叶也会婆娑起舞,你会有一种多喝了两盅的惬意。我管这种现象叫“醉秋”。

  所以,外地的朋友问我,你既这样陶醉于北京的秋天,那我最好选择这个季节到北京旅游!我总要再加上一句,如果中秋到重阳之间,又是适逢国庆佳节的北京,那着意打扮的亮丽,那首善之区的风采,更增添了几分秋天的美感。

  好的天气,会使你有一份好的心情,而好的心情,又能让你更加充分地去体会、去领略北京秋天的美。北京的美,美在她的悠久,也美在她的现代;美在她拥有沉甸甸的文化积淀,也美在她所具有的无限未来的生命活力。北京的美,美在她的包容,也美在她的坚持;既美在包容中的坚持,更美在坚持中的包容。所以,我喜欢我居住了50年的这个城市,那保留着许多令人向往的古旧,固然令我发出思古的幽情;而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的许多目不暇接的新颖,更令我心向往之。

  我最喜欢在秋日的清风中,沿着长安街的延长线,向东走去,或者,向西行来,享受那古旧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美。我的一些朋友,有机会到国外去,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了一些时日,再回到故土,他们告诉我,每次出了机场,往京城市区驶来,触目所及,无处不是那样熟悉而陌生、古旧而崭新的北京。

  这应该是实情,因为身居京城的我,若是隔得太久,不到城里的某条街道、某个胡同,偶尔经过那里,便对鳞次栉比的小区、公寓瞠目结舌,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惊呼感叹。据说,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城,差不多每天要消失一条胡同,我翻了翻资料,北京城胡同最多的清末民初,有3000条,现在大概连1000条都不足了。

  由此,一些人的怀旧感情、珍重心绪,应该得到尊重。爱惜先人的物质创造,保护前辈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做后人的义务,同时,也是对更后的后人的一种责任。但是,城市不仅仅是地图上一个呆死的符号,它更是鲜活的,在成长着,在发展着,在变化着的生命体,因此,它不可能永远是老模样,老面孔。城市也要与时俱进。最近,《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台,就很好地解决了旧城改造和名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问题。

  虽然有人遗憾,北京太新,但我认为,北京绝对不能太旧。在历史上的北京,汉代为蓟城,唐辽时期为幽州,金为中城,元为大都,如今都被历史掩埋在厚厚的土层下,除了朝代的变迁,战乱的影响外,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变化,也是逐渐失去生机、失去活力而退出历史的原因。

  明、清两代,在原址上建成的以前门、天安门、后门、钟鼓楼为中轴线的都城,虽然是辉煌的,是世界唯一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但是,四合院建筑的封闭格局,砖木结构的使用期有限,随着都市人口的增加,那些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大杂院,绝对不是理想的人居环境了。

  于是,这些年的北京在变,在大变,从精神上超越了四合院格局的束缚,上下一心,为建成既有古老的韵味、又有现代的色彩,既维系着历史、又拥抱着世界的现代化北京而奋斗,这是进入新世纪的新现象,也是综合国力增强后的一种历史的必然。

  崭新的北京,给你崭新的感觉。特别在国庆期间,这种崭新的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更感到强烈。

  秋天的北京,十月的北京,真美。

  也话重阳

  重阳已经过去好几日,本来当时便有些文字要叙,奈何忙忙的竟没有捉着空闲。现乘隙写几个文字,竟不知从何下笔了。忽忽两日,当时的情思早已淡了,如这秋风一般,吹过去了,只剩了皮肤上极淡极淡的凉意。行走在秋深处,未觉丝毫寒凉,反而有些薄薄的燥热,不知是心火旺盛,还是暑热未退。为此,特意翻看了下日历,发现下月八号便立冬了。冬天的脚步迈的似乎急了点,夏天的步伐又是如此不急不慢,一个不肯走,一个拼命往前敢,两下一夹击,倒把个好好的秋折腾的若有似无了。

  可怜这一天秋,挣扎的如此辛苦,愈发显得容颜惨淡。不信,你看那如波连山虽依旧披着一身碧衣,裳子却极是暗淡,较之往日那一身簇新的绿,带了不少风尘之色。再看那河畔柳树,往日那般张扬跳脱,而今荡着秋风却是这般绵软无力。遥想春光明媚时,弱柳扶风的翩然姿态,真可媲美美人惊鸿一舞。不过是短短几月光景,柳态三千竟也不复娉婷。

  时移世易,沧桑的何止是人心,山容柳颜竟更甚几分。古人有“山沉边气无情碧,河带寒声亘古秋”之语,如今我站在桥上,看秋水碧波倒映着远山含翠,一时之间脑海中便只剩了这两句诗。萧萧秋意,仿佛于这潋滟碧波中悠悠荡开在漫天夕阳里,醉了晚霞,如佳人娇靥上升起的薄薄红晕,风情万千。长空如练,除了这散漫随意的几朵晚霞,便再也找不出其它点缀。细想起来,还是有的,一钩残月若隐若现,不注意便忽视了。浩浩长空里,有月为伴,殊不寂寞。想着古人也是在这样的晴空下,登高望远,或插茱萸,或簪菊花,别有一番情趣。

  斯月斯日,我却只能静立在小桥上,品一池风,赏一川秋,多少有些寂寥。或许正如王维所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九重阳,多多少少令人生些莫名的惆怅。以前那么多个重阳都无声无息过去了,今日莫名浮上心头,便也略略添了些节日的况味。特特地寻了些路边的野菊花,翻看了古人有关重阳赏菊的诗句,想着附庸风雅一回,到底还是差了几分风味,白白辜负佳节。

  斯人情怀,遥想而已。今夕之间,已然大大不同。譬如这路边野菊,风雅依旧,却无人问津。若在往日,重阳之期,搁哪不是万众瞩目。或赏,或簪,或品,从山野到朝堂,无一处不弥漫着菊花香。时光如水,缓缓而过,淡了花香,逝了情怀,菊花便也不复往日的风光。九月九日,偶然擦过,云淡风轻。四野茫茫,唯有秋风相依。

  如那酝酿的满满的一怀情思,经了些些时日便淡了又淡。何人登高?何人插茱萸共品菊花酒?年年天涯,芸芸情思,斯月斯日,可曾有一腔惦念属于我?或许有,或许没有。秋风多愁,情思温软,如那一池清波悠扬。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虽不能登高远眺,佳节情怀倒还是一样的。重阳匆匆而过,心底的某些柔软却未曾僵硬,直欲酥了文字,缠绵成诗词歌赋。奈何,时过境迁,宣纸上游走的文字竟与那山那柳那水那桥似是而非。千言万语也只换得一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重阳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重阳节散文诗《重阳情思》(精选6首)10-17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1-25

九九重阳节抒情散文(精选11篇)09-29

经典散文07-01

九月九重阳节散文(通用47篇)10-13

西湖的散文01-27

优美散文03-22

抒情经典散文03-23

古代散文01-05

优秀散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