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散文阅读《弱种子也要发芽》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考散文阅读
导语:“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考散文阅读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 散文的线索
【精彩回放】
1、全文的叙事线索是 。(2008年荆州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参考答案:一缕炊烟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开门见山点题\贯穿全文的线索\总领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答出一点即可)
【设题举隅】
1、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回忆,表达了对 之情。(2009襄樊中考试题《布鞋》)
参考答案:①布鞋②母亲为我做布鞋往事③母亲的怀恋、感激。
2、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所叙的事情紧紧围绕 来展开。(2009四川资阳中考卷《父爱的高度》)参考答案:父爱
3、本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理清思路。(每空只填一字)
①开花→②( )花→③赏花→④( )花→⑤议花 (2010课易通《故烧高烛照红妆》)
参考答案:②盼 ④惜
4、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出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警觉的应对危险→ (2009武汉中考卷《父爱陷阱》)
参考答案:消极的等待救援 积极的设法自救
【知识整理】
1、设题角度:
散文线索这个知识点的考察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设题,直接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线索。如上例1、2。有时设问的语言可能不一样,比如考察谋篇布局的技巧,但考察的内容实质仍是文章的线索。
另一设题方式是间接式考察,并不直接设题,而是考察相关的内容与手法,但是是以理清线索为前提。事实上,线索并不一定是文章的重点,往往是串联内容的一条线,所谓提纲挈领,分析线索的目的是更好的把握内容。如上例3理清文章思路,例4补充情节等。
2、设题题型:
概括型(如上述各例)
标志型(寻找显示事情、情感变化的语言标志)
分析型(分析选材、组材或谋篇布局的特点)
【典例引路】
月季花 作者:刘慧
花坛里的花草们经过昨夜一整晚的渗露,显得格外清绿。
清晨,我正在欣赏眼前美景之时,一瞬间,几朵开得耀眼的月季突兀地进入了我的视线。
月季,实为平凡的一种小生命,平时都没有注意到它。它的花瓣微微张开,像摇摇欲飞的蝴蝶,粉红色的花瓣还透着些许的白,惹人喜爱。花蕊是金黄色的,散发着一缕淡淡的清香,像天际的最后一抹晚霞,似乎在暗示,快欣赏,这美很快会消失。在阳光的映射下,一棵棵月季的枝叶,似被涂上了一层光亮的油脂,熠熠生光。它们姿态各异,包罗万象,让人陶醉无比。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从屋里走出,来到我的身边,用手拍拍我的肩,示意我吃早点。“妈妈,你知道月季的特点吗?”我不戚然地问道。妈妈笑着说“月季是蔷薇植物,早在1000多年前就成了中国名花了。它适应性强,对生长要求环境不严,所以在新村院子里,街心花园里,路边的花坛里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月季。不管融入哪块土地都能以普通的一员生活在百花园里,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开着。平淡、自然、脱俗。”
静心注视于月季花,听了妈妈的话,想想自己昔日在同学面前的自傲自大,顿觉惭愧。如果能像月季一样乐于平淡,不炫耀,与世无争地处人处事,哪里还会有那么多无端的烦恼与忧虑呢?
在那一刻,我喜欢上了月季,它让我油然而生敬意。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我要时时用月季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如它一样始终淡定、自然地生活,坚忍不拔;如它一般,散发清香,用花开之美带给人们一份喜悦,一份静谧,一份安然。
1、 摘取相应短语,显示作者面对月季花的情感变化。
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答题指津】
1、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散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①、以情为线;散文中最常见的线索是感情线索。感情,在生活中时时发生着变化,我们就可以用感情去串起过去生活的画面。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感情的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②、以事为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③、以物为线。生活中,很多看起来很普通的事物往往最能体现伟大的情感,以“物”为线索,会让中心更明确,情感更真挚。如冰心的《小橘灯》记叙了一个小姑娘在艰苦的条件下护理生病的妈妈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小橘灯”来展开,“小橘灯”就成为了本文的一条主线。
④、其它还有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为线;以思绪为线索,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主题;以人物行踪为线索,如游记散文多以游览路线为线索等。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需要注意的是,线索应该为材料的展开而服务,为主旨的表达服务。线索的主要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2、找线索的方法:
一是把握文章整体脉络和倾向,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它要求我们认真阅读,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及作者的情感,调动相关知识积累,细心识别。
二是从其特征入手,抓语言标志。有的散文线索出没于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明显的提示性的语言。如《谈生命》一文开头: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江春水。中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生命像什么”反复出现,自然成了本文描写抒情的线索。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因此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三是抓住文章内在的脉络。有的散文没有任何提示性的语言,但在读完文章后纵观全文,你会隐约发现文章的结构“横看成岭侧成峰”,有一条流动的曲线贯穿了文章的全文,这条起伏变化的曲线可能是事物本身的变化,可能是作者对事物的感情变化过程。如《敬畏生命》就以作者内在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起先是不经意 ----情况令人吃惊----我感到差异和震撼----满心感到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3、在明确线索、理清思路、分析材料后,按答题要求规范灵活填写。
【新题演练】
杏 树
王也
清明节这天,我和儿子回老家扫墓。远远的,我告诉儿子:“看到那棵树了吗?旁边就是老家。”
我说的是那棵杏树,那棵从我儿时记事时起就一直生长在那儿,枝繁叶茂的杏树,如今还依然挺拔的老杏树。
因为是我老家的“标志”,每次回老家都会看到这棵树,内心总有一种触动,但都没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触动的份量。而这一次,从远远地看见它开始,到走近树旁,看着它斑驳的树干,不断脱落的树皮,干枯的树枝,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棵杏树每年都要结很多杏子。我们天天都盼着它快快成熟,由小到大,由青变黄。然而,我们是不能摘来吃的,而是要拿到集市上去卖钱,因为很多日常用品,还有我们的书学费都要靠它支撑好一阵呢。但是,我们依然盼着它长大,有时偷偷地摘一个尝尝,更多的时候是巴望着黄橙橙的果实被风从树上刮下来,掉到地上我们就可以拾起来吃了。我至今都记得,多少次梦里一夜风雨,地上黄烂烂一片,我们兴高采烈地捡呀,吃呀……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它那嫩嫩的绿叶仍在春风中摇曳,而在叶丛中依然能看见它结出青涩的果实。看着这些果子,我心中忽然升起了那种久违了的期盼,盼着它“快快成熟,由小到大,由青变黄”,重新拾起我早已忘却的儿时记忆。
眼前的老树,用它那仅存的半边树皮,用满是岁月沧桑的树干,支撑着枯枝满冠的绿叶,用尽最后一丝营养,把枝上的每一个果实抚育长大。虽然我们现在不再用那果实换钱了,而且也许孩子们也不屑吃这果实了,但它一如既往地长大,那么执着,那么坚持,那么永恒。
离开时,站在山坡上,我又回头望了望那株杏树,却看见老父亲站在树旁,目送我们。
忽然间觉得,我那年迈的父亲,就似那株老杏树……
1、本文是以 为线索展开叙事抒情的。
2、本文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 写到 。
3、你认为本文的选材有何特点?
附【典例引路】参考答案:
1平时都没有注意—顿觉惭愧—油然而生敬
2作者的情感变化
附【新题演练】参考答案:1、杏树 2、杏树 父亲 3、紧紧围绕杏树这一抒情线索
【中考散文阅读】相关文章:
中考散文阅读《弱种子也要发芽》06-20
初中散文阅读07-29
现代散文阅读06-28
阅读散文《小溪》04-12
散文阅读:《流火》06-28
背影散文阅读笔记02-10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07-27
散文阅读要点辅导06-29
散文阅读:《让它过去》06-28
阅读大地散文鉴赏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