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篇》读后感

时间:2020-07-04 08:12:58 劝学 我要投稿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荀子《劝学篇》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1

  荀子的《劝学篇》中的很多观点是正确的,可以与现在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社会提倡的观点相吻合。如果:“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金就砺则利,”接受磨练才能真正成材,日本提倡的挫折教育是很有道理的。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真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不参加高一级别的比赛,就不知道山外有山高手林立,不知道获奖的艰难。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越是不看书的人,越是看不起读书的人,《封神榜》中姜子牙(姜太公)不会做小生意,怕老婆,然而,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所谓“抓大放小”。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刚刚分配到一所学校的新教师实际上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我们学校的新教师成长很快呢?校长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和成长环境。所以,新教师应该感谢我们的顾校长。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说明学习的时间应该比思考的时间多,并非只要学习不要思考。我还要加一句:“吾尝终日而学矣,不如须臾之所做也。”学以致用,要善于动手实干,动手实验,才能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我所用,如:学校与青少年活动中心比较近,动员有经济实力的家长带着孩子到活动中心接受免费培训,参加作为军体项目的遥控飞机比赛,可以提高我们学校的科技软实力,让我们学校考核年年第一,为学校再创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忠言逆耳”真正的朋友是给你提出批评的人。

  “君子慎其所立乎!”我们要“慎独”。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专心致志地去钻研一样事情,才容易出成果。所以我认为:“样样事情都想完成,可能有一、二样事情完不成,样样事情都想做得最好,肯定有一、二样事情做得不是最好。”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袜子穿得一只两样也没有关系,只要一心为公,只要能够出成绩就好。所谓人无完人,要允许一心钻研业务的人犯一点小错误。有的人读历史小故事,认为古代的君王也很讲道理,可能比某些国*领导人更加“民主”。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2

  《劝学》荀子的作品,偶然间得到这本书,细细品味了一下,收获颇多,现在就我所得略谈下我的一些感想。那就是关于教学的主体性问题。

  《劝学》中有云“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灾害乃作”,这句话意思不必多解释,网上随便百度一下就知道,主要意思是强调主体的的主动性。哲学上也曾说过“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内因是根源,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学强调主体的主动性,主要是针对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提出来的,传统教育强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教育思想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那么新教育思想为什么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呢,在这里有必要向大家解释下。首先,从接受的知识看,作为多年的学生你有没有发现课堂上的知识有些很枯燥,但你必须得学,必须接受教师的“灌输”,可是学完了之后真正记住的又有多少?在大学中60分万岁的情形很显然在告诉我们:这些我们不感兴趣,及格就行,管它将来怎么样。是的,大家只是在学习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去学的`“应试”知识。所以说,教学内容没吸引力,学生大多是没兴趣,学生一旦没有了兴趣,被迫违心地学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60分万岁”。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不会是国之栋梁。其次,从教学方式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死记硬背,采用灌输的做法,最终导致老师在讲台上唾沫四溅,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或是呼呼大睡,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不成功的,谈到教学的主动性,早在法国启蒙运动时,卢梭就测光提出过“自然教育”,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的的主动性,否则儿童没有兴趣,一味地被灌输,学到的知识过几天就忘记,不能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后来美国只用注意加杜威的“儿童中心论”都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的职责是引导而非独裁,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即我们所说的自我教育。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教育改革,但鲜有成效,不是教育改革者的错,而是我们实践者的错,教改者已经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措施,但我们由于某些条件的阻碍,往往没能将其落实好。例如我们很多年前,提倡的“减负”,表面上看,课本的内容减少了,实际上我们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将空缺补上,这既消耗了教师的精力,又使得学生总感觉学到的东西不系统,不连贯。拿笔者为例,我们小时候的数学课本上有好多原则或是法则,每条都很清晰。但现在看看我们的数学课本,很少有这样条理清晰的法则。我们的想法是好的,但为什么当想法落实时,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我们要授学生以“渔”,而不是单纯的鱼,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又很难改变传统教育在我国的地位,但我们不能就此而退缩,我们应继续努力,朝着更好的教育制度前进。在改革的路上,坚定住目标,始终如一地走下去。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我们不仅要打着,关键是要落实好,贯彻好。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3

  《劝学》第一句话就说:“学不可以已”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才能青出于蓝。

  不断向学,能增广见识,远离愚昧无知;坚持向学,能完善自身,远离低俗平庸,诚敬向学,能明辨是非,远离随波逐流。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向学之人身上,言辞语气,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兰,散发沁人的清香。孜孜求学,潜心钻研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伟人,但绝对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一定是一个真诚谦虚的人,也会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如果将他们与市井之人的低俗,贪恋名利之人的势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们那一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的气质。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他也可以取得成就。我们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成效的,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急躁冒进是不行的。学,需要耐心,静心,潜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克服一切阻碍,一定要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笃心向学,勤奋向学就是方法。所以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学习难在精。有目可识字,有口可读书,有耳可听教。然而,同一个老师授教,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领悟。每个人都想精益求精,但这并非一件易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读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这不是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就可以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也启示我们,有时宁可将一本书读百遍,而不去读一百本书。在《劝学》里有句话:“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这也告诉我们,学习要不断追求完美,要讲究方法,要学思结合。多读多思多问,才有助于更深入地学习。

  专心致志,埋头苦学固然很重要,但学习也需多与他人交流,讨论。我们不能读死书,更不能死读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都有值得自身学习之处。多与学识丰富的人讨论,多与博学多才的人交流,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我们不断进步。《劝学》中有道:“学莫便乎近其人”,这便是鼓励我们多接触有德有才之人。而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向这些人靠近,与这些人交流,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收获的还有美德。

  学无止境,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学问的探讨,是一条漫漫长路,没有人知道路的尽头。我们应该永不停下求学的脚步。

【荀子《劝学篇》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荀子《劝学》学生读后感12-08

荀子《劝学》读后感(3篇)12-13

荀子《劝学》读后感3篇12-13

荀子劝学读后感2篇09-26

汪洙《神童诗-劝学篇》原文与译文09-10

荀子劝学心得体会05-29

荀子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11-11

荀子《劝学》韩愈《师说》比较阅读附答案02-11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范文10-09

《李白》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