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0 20:02:06 沁园春 我要投稿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

  重点:意象、意境

  难点:鉴赏方法的初步形成

  一、活动导入

  这是一颗种子,我们把它比喻成一个人写文章的想法。一种思想的萌生,一种表达的愿望,正如一粒种子,总是要向下扎根,我们称它为“内容”。向上萌发的,是我们看得见的形式。

  这粒种子是一株小草,还是一丛荆棘,抑或是一株参天树。我们叫它“形式”。也就是这种思想的表达会用一种形式呈现,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写文章、比如写诗填词。

  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欣赏诗词我们要懂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象、意象、意境。

  草、荆棘或树,我们称之为“象”(所见),“意象”是这些客观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组意象形成的一个大环境,是一个画面(情感集中表现的一组景物)。学诗歌,我们必须要引入这三个概念,因为它们是诗歌的要素。

  二、活动形式

  绘制一棵思维树。

  三、活动过程

  齐读词作。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表达的情感基调是“豪迈”。

  这棵种子发芽了,我们以“树”的形态展示它的具体表现。树干是“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未来新天地”的主题。观察作品,应该画出主要枝杈是几个(两个)一个实是上片,一个是下片。

  上片分析:

  上片之象(用“树叶”表示),明确: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意象,万,漫,写广阔,写博大,抒发豪迈之情;“红”是革命的色彩;与“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壮丽;百舸争流,奋勇争先;鹰翱翔天空,敏锐有力;鱼畅游水底。所有意象表达的落脚点集中在一个词语上,是哪一个词语?“自由”。

  所见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问”,谁主沉浮?究竟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

  下片分析:

  齐读下片。找出下片的中心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是的,往昔的峥嵘岁月中,都有什么样的体现?少年风华,挥斥方遒。

  应和上片词尾一问,现在遥相回应一笔。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在中流击水的同志们,击起的浪花阻挡了飞驰的船只。我们有力量、有能力掌握局面,把控大势。

  过渡语句:上片下片连接性语句是那句?如何承上的,又如何启下的?

  携来百侣曾游,写革命战友在橘子洲头相聚的情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引出下文革命经历的回顾。

  四、活动深入

  要想一棵树长得好,要浇灌水润树根。也就是我们要对作品的背景探一探,寻一寻,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创作的。长沙是毛泽东成长的地方,也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1911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开始了革命的征程。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开启了早期的革命活动。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他领导长沙工人罢工,后来被通缉。1925年,他组织农民运动,又遭通缉。8月,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此时,他来到了橘子洲。32岁的毛泽东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理想。

  再度全词,涵咏品味。

  五、活动拓展

  为了充分表达这种情感,这种对革命战友的激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选取的意象角度必须是大气的,纵横开合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高山大河,雄鹰展翅。这些叫“借景抒情”。在抒情方式上,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间接抒情,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种直接抒情。下片直接抒发对战友的感情,喷薄而出,汹涌澎湃。有理想,有信念,战无不胜,乾坤在心中,天地在手中。意象纷呈,意境宏阔。

  六、活动总结

  课内知识总结,见ppt,笔记。

  抒情方式总结。

  七、活动巩固

  学法指导,通过做题完成学习巩固

  欣赏诗歌的方法:

  输入过程朗读成诵。

  输出过程(1)词句内涵的体现。课后第二题;考查对中心的体会程度。

  示例:万山红遍,“遍”,布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红红的枫叶,丹枫似火,表达了作者火热的情怀,象征着中国革命的美好前途。

  (2)分析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形成画面感,或描绘画面,或概括画面。

  (3)结合背景,领会主题。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橘 舸 遒 遏

  三、研习全文

  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

  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

  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 击 行 啸 翔 游 鸣 走 排 藏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小结、作业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词人改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和坚定信念,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怀,领略词人救国救民、砥砺自我的火热激情。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词牌“沁园春”的格式,知道韵脚,并尝试用这个词牌填词。做到学以致用,用以强学,体验不同文体的个性、特质,以期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之目的。②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

  【教学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词中所传达出来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难点)

  2、知识、能力目标:①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重点)②用这个词牌填词,体验长短句独特的节奏、韵律,挑战写作制高点,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难点)

  【教学设想】

  1、过程、方法目标:①鉴于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主席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到此稍加点拨,掌握运用“沁园春”词牌之目的即可达成。因此,教学的落脚点就归于“学以致用”。这也是前后勾连、学新联旧、巩固知识的必然过程。②鉴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较弱,因此高中语文第一课适当拉长教学时间,课时设置为3节:第一节总结复习词的知识,指导朗诵诗词,重在整体感知和把握;第二节重点鉴赏词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突破审美屏障,培养审美能力,初步感知“阳刚美”及其概念,能列举类似风格的诗文;第三节分析“沁园春”词牌格式、韵脚,掌握的该词牌的特点,学以致用,按“沁园春”词牌填写一首词,表达当代内容和思想感情。

  2、习惯、素养目标:①教法趋向学法,以“读”为主,读出阳刚、豪壮、雄浑,读出情感起伏和节奏感,做到抑扬顿挫、张弛有致。②在读中进入词的意境,感悟词的“崇高美”“雄奇美”“雄浑美”“阳刚美”。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培养热爱诵读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毛泽东诗词若干,特别是《沁园春·雪》,还有《卜算子·咏梅》,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肯定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包蕴寰宇的胸怀,突兀磅礴的气势,静中寓动、色彩明丽、场面壮阔的深邃意境,以及毛泽东本人热情乐观、从容淡定、吞吐大荒的阔大胸襟。柳亚子先生曾经撰写诗词,夸赞毛泽东诗词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对喽,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毛泽东诗词!有句著名的文学论断“风格即人”嘛!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就有毛泽东诗词,就有毛泽东诗词艺术。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已经成了现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China==中国,同样“毛泽东/毛泽东诗词==中国”,大家说对不对?!

  好!现在先让一位同学带领大家重温一下《沁园春·雪》和《卜算子·咏梅》的大气磅礴与坚定乐观,而后让我们走进“毛泽东诗词艺术的海洋”,领略一下传统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带给我们的别样美。

  二、回顾总结词的有关知识

  1、词史概略

  词定型于唐,极盛于宋,故俗称“宋词”。我国文学史往往“唐诗、宋词、元曲(诗体)”(另有“唐诗、宋词、汉文章”之并称)并称,可见词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晚唐词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世称“温韦”,其词收入著名词集《花间集》。在词的发展史上,他们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开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两宋词蔚为大观,恣肆汪洋,代表作家众多,重要的有:范仲淹、欧阳修、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等。名家名作灿若星辰,不可尽数。初中、小学学过的古诗词里,宋代词人的作品就很多。(此处提问:谁能列举一些,诗也行?)

  【明确如下】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王安石的《梅花》《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苏轼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陆游的《示儿》等等。

  元代词衰微,但有大家元好问,大家都比较熟悉他的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摸鱼儿·雁丘词》。明代词依然衰微,最著名的词人是夏完淳,大家也比较熟悉。词至清代,较前繁荣,出现了一些大家,如陈维崧、纳兰性德、朱彝尊等,其中纳兰性德屡上银幕,同学们可能了解一些。

  近代词,主要在晚清时期,创作成就不高,但词派林立,词学理论颇有建树,这一点同学应该知道。其中最为切要的是王国维《人间词》,及其词学理论著作《人间词话》,尤其是理论著作《人间词话》,是一部划时代的词学论著,关于人生三境界之论,想必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此处提问:谁知道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明确如下】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现当代词,受新文化影响,创作一度衰落,但是这一时期,仍然不乏钟爱古典诗词的词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诗词的行家里手,尤其是毛泽东,他老人家成了这一时期最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一出,便震惊世界,使古典诗词在现当代发扬光大。尤其到了今天,新诗的衰微,注定了古典诗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高考中以古典诗词写出满分作文的学生令人刮目相看!

  2、词的一般知识

  (1)词牌:词是特殊的诗体,句子长短不一,故有“长短句”之称,另有别名诗余、曲子词、曲子、乐府、乐章等。

  (2)词题:词最初可和乐歌唱,后来与音乐渐渐脱离。词有词牌,表示音乐,与音乐脱离后,表示词的格式,规定着句数,字数。所以“写词”一般不不叫“写词”,叫“填词”,按照规定的句数、字数来填写,还得按照平仄要求写。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关系,不能以词牌名来理解词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词没有题目,随着创作的发展,便慢慢有了题目。如《沁园春·雪》。

  (3)词类: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也叫“慢词”,就是长篇词)。小于58字为小令,介于58字到91字之间的为中调,大于91字的为长调。常见的词为中调,分为上下阙(也叫“片”)。

  (4)词风:词作分为两大类,代表着不同的美感类型,就是——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作家分别是: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秦观等。毛泽东诗词应该归于——豪放派。

  【注意】豪放与婉约就这么绝对么?其实,这是就某个词人词作的主要美感来说的,但并不是说他的词作全都是豪放的或婉约的。大家都熟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项羽的。(此处提问:谁能背诵一下?)

  明确:派别不是一刀切,它主要反映词人、词作的主要艺术风格和美感。豪放派可能也有婉约词,婉约派可能也有豪放词。

  三、朗读,感知,熏染,审美

  1、教师配乐范读(配乐曲目《命运交响曲》)

  【注意】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词的美,边听边联想关键词语,用以概括自己的感受。

  明确关键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豪迈雄壮、坚定苍茫、气势开阔、色彩明朗、景物非凡……(学生可能反映的词语:大气、壮阔、豪迈、不可一世、唯我独尊………)

  【明确】这些词语都反映的是“阳刚美”“雄奇美”“崇高美”“雄浑美”,以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术语概括言之——刚美也,与柔美相反。刚美者,有力刚劲,往往体现为体积庞大,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大、凛然不可侵犯等,表现自我对宇宙、自然、人生的征服与把握。

  2、指导学生朗读,先不配乐,要求读出节奏,读出强弱,读出徐疾疾升降,读出快慢变化。

  3、最后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自己谈谈朗读感受,最好进行形象描述,再次回到对全首词的美感把握上,重视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4、比较《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的美感异同:

  (1)学生谈自己的认识,估计表述为:前者色彩更明朗,底色为洁白;情感上更自信乐观/而后者则色彩绚烂,底色为火红;情感上除了自信乐观,还蕴藏着沉重与冲击,富于张力。

  教师概括:前者“雄奇”,后者“雄壮”;前者“飘逸”,后者“沉重”;两词同属豪放,但美感仍有不同,概不同革命阶段心境不同之故耳。

  四、小结本节课(提问巩固知识与能力目标)

  1、毛泽东诗词:胸怀→包蕴寰宇,气势→突兀磅礴,意境→深邃苍劲,景色→静中寓动,色彩明丽,场面→恢宏壮阔。

  2、China==中国,毛泽东诗词==中国,成了现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乐章、乐府、曲子词(曲子),词都有→词牌,不一定有→题目;词牌表示→音乐,后来表示→格式;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少于→58字为小令,多于→58字少于→91字为中调,多于→字为长调;以词风来看,词有→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秦观等。

  4、词定型于→唐,极盛于→宋,衰微于→元、明,中兴于→清,复兴于→现当代。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并简析词的内容与结构。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1.《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

2.课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3.苏教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4.《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篇

5.《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6.《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篇

7.《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11篇)

8.《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