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问题探究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问题探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怎样体会词的上阕中所描绘的意象?
作者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眼前壮丽的秋景,心中涌起澎湃之情。而这种“情”,又从对眼前的实景的描摹渲染出来。那就是由一个“看”字总领的七个诗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望重重迭迭的被秋霜染得火红的枫树林,近看碧绿澄清的遍布争相行驶船只的湘江,仰望搏击长空的雄鹰,俯视畅游水中的鱼儿,构成了一幅人间万物生机勃勃的图画,从而衬托了作者欲展宏图,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家的豪情。
2、《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段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与一般咏秋之作的基调有何不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有何特点?
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富有生机的秋色图。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写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等,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本来秋天容易给人以荒凉肃杀之感,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看秋景,会有不同的感受,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就不同了。“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诗人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3、《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边写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面对秋景和苍茫的大地,诗人却把“景”抛开,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自是不同凡响。这是由自然过渡到人事,诗人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考,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谁的问题。自然界的万类尚且显示自己的生命力而“竞自由”,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者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远志向。
4、怎样理解下阕中“忆”字的总领意义?
下阕的“忆”字与上阕的“看”字相对应。下阕由上阕的'实写转入虚写,诗人在壮丽的秋景面前不仅有着现实的联想,还有着美好的回忆,那回忆可以概括为“峥嵘岁月稠”,即有许多不平常的日子。如果具体地说,就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说,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派视如粪土。
5、《沁园春·长沙》作者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真的吗?
这里是夸张,“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浪遏飞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曾记否”,这是对同学亲切的遥问,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深入思考后的落脚点,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6、《沁园春·长沙》诗人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925年离开长沙前不久重游橘子洲时写的一首雄伟壮丽的词,诗人通过重游橘子洲时的感受的抒写和对学生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诗人生动高大的自我形象,那么诗人的这个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呢?
词的上阕,诗人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大鲜明的形象。“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正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切的深邃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诗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一“怅”一“问”,则表明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至此,一个勇于以天下为己任、具有非凡气魄的革命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词的下阕,诗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以一“忆”字总起,点明下阕都是“忆往昔”的内容,1913年到 1920年,毛泽东先后在长沙组织了新民学会、共产主义小组等革命组织,并领导一批青年同学和湖南人民对封建军阀进行坚决的斗争。诗人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这一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这里无一处写诗人自己,而诗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
诗人的自我形象在写景、叙事中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表现,展示了一代革命家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沁园春·长沙》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1)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主席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注: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5)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6)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7)漫江:满江。漫:满,遍。
(8)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9)争流:争着行驶。
(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1)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
(12)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13)苍茫:旷远迷茫。
(14)主:主宰。
(15)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注: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16)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17)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
(18)恰:适逢,正赶上。
(19)同学少年:毛主席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主席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20)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21)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
(22)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有力。方:正。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注:这两句是说,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2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24)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25)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26)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
(27)遏(è):阻止。
〔长沙〕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革命友好。
〔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舸(gě戈上)〕大船。
〔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众多动物都在深秋的自然环境中争着自由地活动。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西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上寥廓而无天。”
〔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挥斥方遒(qiú求)〕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问题探究】相关文章:
《沁园春·雪》问题探究09-17
沁园春长沙10-28
沁园春 长沙10-28
沁园春·长沙10-28
《沁园春·长沙》11-03
沁园春.长沙09-17
《沁园春·长沙》赏析08-24
《沁园春长沙》朗诵11-18
《沁园春长沙》鉴赏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