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秦观的故事

时间:2023-04-15 12:11:05 秦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写秦观的故事

  引导语: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下文是有关他的故事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写秦观的故事

  追寻秦观家族千年故事

  隽永有趣的家族小历史,恢宏壮阔的中国大历史。用这句话来概括《祖先:一个家族的千年故事》,最恰当不过。

  秦家骢是最早一批报道新中国的美国记者之一。1983年,他辞去职务,从事家族史写作,历时5年完成。秦家骢从他的33世祖、出生在1049年的秦观开始,叙述秦家历代祖先的生平,一直写到1959年他父亲去世。同时,以秦氏先祖的个人命运为线索,串联起这九百多年间家族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

  除了大量历史事件,这本书还涉及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习俗的诸多方面,包括官制、兵制、赋税、科考、诗词、戏曲、服饰、建筑、婚丧,乃至扶乩、测字之事。具有极高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历史意义。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奥维尔·谢尔曾说,“令人震惊的工作……秦家骢重现了中国9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在英语世界几乎没有其他人这么做过。”

  1988年,本书英文版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版,迅速获得极大关注。2014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共同出资拍摄纪录片《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纪录片制片人兼主持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以秦家骢和本书为切入点,亲自前往无锡拍摄了第一集《祖先》。该纪录片于今年年初播出后,在中英两国好评如潮。

  2015年10月25日《扬子晚报》(第A9版)上刊登了发现秦观祖父母(秦咏及夫人朱氏)墓志的消息,为墓志撰文的,是秦观的恩师、苏东坡的好友孙觉。墓志上还提供了秦咏的父亲(秦玫)、祖父(秦禹)和曾祖父(秦裕)的名字。秦观家族又可以上溯五代了。秦家骢在后记中提及此事,对新发现充满了惊喜。

  近年来的史书著作中有关于外国传教士当年在温州的细节,如《寻找·苏慧廉》,其中不免涉及温州教案。在《祖先》这本书中,秦家骢也写到了温州教案,写了中方的各种谈判和斡旋。祖父知县秦国均在温州善后教案获好评,上司也极力推荐,祖父仍然没有得到晋升。为啥?实在是僧多粥少。当时浙江已有二十七名候补道、七十四名候补知府、一百五十名候补知州和三百多名候补知县,而空缺的只有两个道台、五个知府、二十四个知州和七十六个知县。像祖父一样,捐赀入仕的人太多了,相应的,卖官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秦家故事太精彩,随便摘选就是传奇。秦家骢写父亲——法界先驱秦联奎,关于他优游十里洋场,爱赌而结识杜月笙,后来还当了他二十年义务法律顾问,常常不事前通知就去杜家吃饭,两人还互相以“兄弟”相称。如果单纯这样写,就是本普通传奇,秦家骢笔下的父亲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开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两年前,港九马路上常见一位形容枯槁、骨瘦如柴的老人,他身着唐装,头戴毡帽,手里提个藤箧,踽踽独行,神情落寞,这便是上海鼎鼎有名的大律师秦待时(秦联奎,号待时)先生。

  这是 1960年刊登在香港《春秋》杂志上的一段文字,准确地描述了我所知道的`父亲形象。他是一个古怪、忧郁、多病、爱发脾气的人,到了晚年还有多疑的毛病。我了解的几乎只有他性格的这一面,必然也是我记得最清晰的一面。我出生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大家说他在我小的时候很溺爱我,但是我对他唯一清楚的记忆,却是一个很少跟自己的孩子说话,甚至连他们有没有上学也不知道的老人。占据这个老人全部思想的,是他对自己的众多身体疾病和暗暗逼近的死亡阴影的猜疑和恐惧。

  不过,就像杂志文章所展现的,我的父亲远远不只是我所看到的那个苍白的影子。该文作者形容父亲说:“秦律师是位聪明绝顶的人,又极富正义感。中国司法界自有律师制度以来,他领到的律师执照是第七号,牌子最老。”

  秦家骢在文中说,我的父亲在1959年1月去世,“当我发现父亲死了的时候,最先有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过了二十多年,我才开始把他的生平拼凑出来。回顾过去的事情,现在我能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父亲了。”这篇儿子追忆父亲的文章,叙事纤毫毕现,点评恰如其分,毫无粉饰之词,读来令人信服。

  宋人和宋词的故事----秦观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为“淮海居士”。秦观“文丽而思深”,深受苏轼赏识。秦观的词风婉约低沉、柔媚清丽、感伤雅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宋史》这样说秦观的性格:“少豪隽慷慨,溢於文词,……,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还有宋人说他十五岁丧父,侍母家居,研习经史兵书,二十四岁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事方急则宜有异谋,军既孤则难拘常法。……所以彻卫四环,去兵两夹。虽锋无镆邪之锐,而势有泰山之压。”似乎,秦观少时豪隽狂放,胸怀“驰骋沙场”之大志,颇似文武双全的岳飞或者辛弃疾。

  对此,我是很怀疑的:因为,纵观秦观的人生经历,他步入仕途后,从未谈论兵书、战事等,对国计民生之类,也不太积极,只经常作词遣情寄怀;再从秦观的词风上来看,可以推测,他的性格毫无英武奋发之气,倒是一个十足的文弱书生:敏感、纤细、脆弱、温情、忧郁。

  少游早期的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的离愁哀思,修辞工巧精细,音律和谐柔美,情韵缠绵婉转,在婉丽清新的语意之后,洋溢着一股朝气和柔情。最著名的,当数《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自然流畅,词语通俗优美,却又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洒脱豁然,回肠荡气,顿成爱情诗词的千古绝唱。

  七夕的牛郎织女相会,是个浪漫神奇的日子。本来,文人们要大写特写的,但自有了《鹊桥仙》,“七夕”就已经专属秦观,后来者看到他的词,如李白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前头”一样,凭栏而不敢发声。我在这里,也套用一下《苕溪渔隐丛话》评价“东坡《水调歌头》”的话:“七夕词,自秦观《鹊桥仙》一出,余词尽废。”

  《江城子》也是一首很出名的词,为少游在暮春之际,抒发离愁别恨之作: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此词通过对“西城杨柳”、“碧野朱桥”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再“一登楼”,抒发“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飞絮落花”,“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有类似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意味,也有些许“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境界。

  但我总觉得,少游的离愁哀思,到底只是一种淡淡的哀伤,一种可以随时可解脱的愁苦,如敖陶孙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或者胡元任所说:“少游之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明显缺少了李煜的恢宏气势。毕竟,李煜的血泪之书,不是那么容易比拼的。

  秦观的'一生命运与苏轼密切相关。早年,秦观两次科考落第,未免心灰意冷。熙宁十年,秦观听说苏轼前往徐州,起了仰慕之意,专程前往拜谒,说:“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轼不仅接见了毫无名望、贫穷寒酸的秦观,还称赞他“有屈、宋才”,与他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拜访王安石,也力荐秦观,离开后,又寄书恳请王安石,道:“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由此赞许秦观,“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在两位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鼓起勇气,再度赴京应试,终于以36岁的高龄登第。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元佑七年,苏轼进封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也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经常出入苏轼门下,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士”。在这一段时间,秦观与众师友谈诗论词,歌酒唱和,过得相当愉快。

  《高斋诗话》记载,秦观曾将得意名句:“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送给苏轼品赏。苏轼见之,哈哈大笑:“十三个字,总共只说得一个人从楼下经过!少游,你的毛病是,语多而意少。”《王直方诗话》中记载,东坡又将自己的词给晁补之、张耒品赏,问较之少游如何,两个门生高徒皆齐声回答:“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当时,人人都认为“诗庄词媚”,诗的风格和品格要高于词。少游听得既惭愧又佩服。

  《满庭芳》大概就做于此期: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 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 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 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隋帝杨广的两句名不见经传的小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被少游稍加修改,变成“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顿时蓬荜生辉。师兄晁补之极力称赞这两句,道:“虽不识字之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此词盛行一时,《铁围山丛谈》载,秦观女婿范温某次赴宴,因默默无闻,坐在角落里无人理睬。直到有侍儿唱起少游的长短句,有人无意中问他:“阁下是什么来历?”范温这才缓缓起身,咳嗽一声,略带得意地答道:“某正是‘山抹微云’的女婿!”满座皆惊,顿时对他刮目相看。

  这首词的开头“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也得到苏轼的赞赏,甚至戏封少游为“山抹微云君”。但,一番表扬后,苏轼又嫌这首词格律不高,道:“少游,没想到几天不见,你竟学柳七作词。”柳永因终日流连妓院、与妖女打情骂俏,词多俚俗,世人都认为他“多游狎邪”,不屑为伍的。

  少游当然不认可,急得面红脖子粗,一个劲地辩白:“某虽无学,还不至于如此!”东坡呵呵笑道:“‘销魂,当此际’,难道不是柳七郎的常用词语吗?”少游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见他窘迫,苏轼更起劲了,哈哈大笑,写了一副对联来取乐:“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山抹微云”是少游《满庭芳》的名句,“露花倒影”则出自柳永的《破阵子》。

  “苏门四学士”中,东坡偏爱少游,对他关心最多。民间甚至流传一个“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将少游变成苏轼的妹夫。当然了,苏轼是没有妹妹的。文学作品本就是“心灵鸡汤”,给现实补憾和抚慰创伤的。由于生活中,棒打鸳鸯的故事数不胜数,时有“梁山泊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等悲情剧上演,能有一个宽厚热情的兄长,来协助“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是善良人们的美好心愿。我们完全相信,如果苏轼真有一个聪慧美丽的妹妹,与秦观两情相悦,他一定会,极力促成他们的美好姻缘!

  可是,少游因苏轼而成名,也因苏轼而倒霉:可谓成也苏轼,败也苏轼!

  在“洛”、“蜀”、“朔”党的争斗中,少游被视为苏轼的“铁杆”而频频受到政敌的攻击。他创作的艳情词,也成为罪状之一,元祐五年五月,右谏议大夫朱光庭奏言:“新除太常博士秦观,素号薄徒,恶行非一”,苏轼被贬杭州,少游也被贬出京。绍圣元年(1094),苏轼再次受到排挤,被贬到惠州,少游也被贬为监处州茶盐酒税。在处州,少游为了消愁解闷,经常与僧人谈禅论道,写了一首《题法海平阇黎》诗。岂料恰因诗中的“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的两句,被政敌们罗织了“谒告写佛书”的罪名,于绍圣三年(1096),受到“削秩徙郴州”的严惩。

  “削秩”,是删除所有的官职封号,是对当时士大夫最严重的惩罚。至此,在“党争”中屡屡受气而抑郁寡欢的秦观彻底绝望,对前景完全失去信心,陷入哀伤、悲凄之中而不能自拔。他以后写的词,凄凉的“身世之感”被凸现出来,忧伤悲苦的情调成为主旋律,词风也由早先的“闲愁凄婉”而变成“悲楚凄厉”。

  绍圣三年(1096)的深秋,秦观向郴州行进,夜宿破烂寒冷的驿亭,遂创作了小词《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少游是一个脆弱敏感的文人,在无辜遭难、生活困顿时,无法做到象苏轼那样的随遇而安、豁达自适。这首《如梦令》,表达的全是迁客骚人式的深切悲痛、无限凄凉。

  后期最著名的词作是《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正是少游愁苦、迷茫、绝望心态的最佳写照。“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深为王国维所推赏,认为具有《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大气象,同时指出,“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苏轼最爱“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句,共同谪放天涯的无奈和悲愤,尽在不言中。后来,秦观病逝之际,苏轼悲痛难抑,特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每日看着,流泪不止,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赵佶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再度变异,迁臣多有内徙。在郴州苦熬的秦观也“守得云开见日出”,得到“复宣德郎,放还横州”。他迫切地启程北归,行至滕州时,还兴奋地去光华亭游玩。劳累之余,他觉得口渴,向旁人讨水喝。当他端起水碗,看到自己在水中满头白发的倒影,想到终于可以和妻儿、师友欢聚一堂,不禁展开愁眉,含泪一笑,在微笑中溘然而逝。

  秦观在宋词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秦词章法疏朗流畅,词语精致典雅,“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等人有很大的影响。那些极度崇尚秦词的“粉丝”,还顽固地认为秦观超过了苏轼和柳永,如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李调元狂热崇拜秦观,“首首珠玑,为宋代词人之冠”,在《雨村词话》中,甚至将秦观名列“宋代第一”。

  秦观逝世25年后,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江南绍兴的一位士人,妻子怀孕后,竟然梦到了他。这个士人,又惊又喜,心怦怦地跳,想:“秦观来送梦,莫不是,我们的孩子将有他那样的才华么?”于是,就给将要出生的孩子取名为“游”,字“务观”。

  果然,这个孩子出生后,才华冠世,所取得的诗词文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远远超过了秦观。他成年后,亲眼看到了秦观的画像,为表达仰慕之情,作了一首《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的诗,云:“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这个孩子,就是陆游!

  秦观的轶事典故

  宋嘉佑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在拜访苏轼时,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住了。苏小妹不但精通诗词歌赋,而且联对、针线女红无一不精,只是在“三苏”的光耀下传世之作不多,鲜为人知。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决意将一生的痴情尽付于小妹,以求佳偶天成。 风和雨顺秋方实,郎情妹意渠自成。在一个帘卷西风、菊绽东篱的深秋季节,秦少游与苏小妹这一对有情人终于走进了古往今来演绎了无数绝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们又在这里继续演绎着承接历史的经典故事。

  聪慧机敏、不让须眉的`小妹决定在入洞房时和少游一比才智高下。一来可以与心上人切磋切磋,二来也想看看情郎的窘态。于是小妹一进洞房便命丫鬟嫣红将门关上,吟出一下联请少游对出上联:

  “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秦少游接对深为小妹对自己一往情深所感动,不禁脱口而道:

  “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小妹闻听少游吟出的上联,知道没有难住情郎,便亲自开门,招呼少游坐在桌前,嫣红上好酒菜便关上房门悄然离去。少游端起酒杯欲与小妹交杯,小妹轻启朱唇:“秦郎若要交杯,仍须对我一联,不知愿否?”

  少游深知小妹脾性,既有此意,不对不休。遂站起一揖:

  “请小妹出联。”

  “酒过三巡,交杯换杯干杯,杯杯尽在不言中。”

  这下可把少游难住了。此联意在说酒,实为喻情,妙在意会。若对此联,不仅要工,还要符合此景此意。少游沉思良久,不得而对。小妹见他不语,也不去打搅他,只是五指在桌上点了一下。少游回过神来,看看满桌的佳肴,恍然大悟,立时对道:

  “菜过五味,形美色美鲜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少游以菜喻人,赞不露形,已羞得小妹伸过手臂,以袖遮面,喝下了这杯沁透心脾的交杯酒。

  待嫣红撤下酒席,已月上中天。少游执手小妹,四目相对,喜不自胜。小妹含羞说道:“红帏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再对一联。”

  少游知道事不过三,何况已对出二联,一股豪气顿生:“有劳小妹赐联”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小妹一口气吐出八个“小”字,机警赞己,傲性微露,少游不由蹙起了眉头。他来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见三更鼓罢,月移西楼,也心生悔意,只是不住地用温情的目光看着少游。少游将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顾盼含情,粉面娇羞,不由心动,随口对道: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后经考证,苏轼仅有三个姐姐,因此“三难”为坊间编造的美好故事罢了。

【写秦观的故事】相关文章:

词人秦观老婆是谁?秦观与苏小妹的故事09-06

春日秦观写的注释及赏析03-20

鹊桥仙秦观写的赏析08-08

秦观的名言12-30

秦观的诗词01-29

秦观的蝶恋花06-18

秦观的朝代05-17

秦观的生平06-21

秦观的浣溪沙05-12

《春日》秦观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