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钱塘湖春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塘湖春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钱塘湖春行》教案1
一、欲读——进入诗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断。
2、请你说一说: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诗里。让我们随白居易一起去钱塘湖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标注出停顿。
(1)、教师讲解诗的节奏,学生找规律。
(2)、结合幻灯展示的停顿齐读。
(3)、以接龙的形式读诗。
(4)、节奏既可以按音节划分,又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生介绍作者。
5、同桌一人读,一人闭上眼睛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图画。
6、边想象画面边读。
三、赏读——解其妙处。
1、问题一:诗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断,使人是如何把它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的?
明确:游踪。
2、问题二:如果我们把这首七言诗的颔联去掉三个字,变成一句四言诗。你感觉怎么样才会不伤害这首诗歌的美?
学生交流后回答: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
3、问题二继续探究: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读这一句,体会添加上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重音的处理。
四、诵读——诗我交融。
1、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描绘,教师板书总结。
结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颈联。
男生读出醇厚,女生读出景美请柔。
3、同桌之间吟咏背诵。
4、制作卡片,送给同桌。要默写上这首诗。
提示这些字的写法:啄,阴,初
5、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春行”。
6、春诗春歌知多少。
拓展阅读赏析《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五、读罢——咀嚼应用。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两组例句。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语境,恰当的用上“乱花渐欲迷人眼”。
起立齐诵《钱塘湖春行》。
板书设计:
节奏
钱
塘
湖
春景 行踪
水涨云舒 喜悦 孤山寺
莺争燕啄 贾公亭
花乱草浅 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钱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钱塘湖春行》教案2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 剥而复加 层层叠加” 法
【教学过程】
一、传说——导入新课 [“白娘子西湖断桥畔”课件]
【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断桥处!
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
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页。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
二、熟读——感知全诗
1、作者简介: 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见课件]
2、自主学习:
【导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1:书读百遍 生2:古诗常识 生3:感知画面 生4:领悟意境 生5:把握感情 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3、常识了解: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
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4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
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
(一)第一次播放朗读——聆听范读 [ 课件5:单画面型的朗读 ]
【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课件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XX / XX / XX / X ,XX / XX / X / XX ,
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
(二)第二次播放朗读——模仿齐读[ 课件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 ]
三、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听读——尽显春机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
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 “云脚低”。[ 见课件 ]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
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
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的西湖
早春图。
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
同学们,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
[ 品味想象]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悟读——景中情语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
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
六、品读——寻觅春踪
【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
【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第二层: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游戏活动】
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
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5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7、班长计时。 【活动过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
再看颔联:
莺争树 燕啄泥
1、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2、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颔联中“莺争树、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象,“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第一层:[“暖”、“春”]
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早”、“新”]
加了个“早”、“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第三层:[ “几处”、“谁家”]
加了个“几处”、“谁家”。请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读——学以致用
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课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尾声——相约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 [ 课件展示 ]
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此相约:
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
再次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20年等一回!
为了我们的缘分: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县五中教学辅导片开的一节公开课时所设计的一篇教案]
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简案】
一、传说——导入新课
二、熟读——感知全诗
三、精读——理清游踪
四、听读——尽显春机
五、悟读——景中情语
六、品读——寻觅春踪
七、展读——学以致用
八、尾声——相约明天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学海无涯
一、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路上人断魂——————借问酒何处———————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牵手课外 读诗与识法
识法,就是识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读诗者真正读透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而下,“黄河”如线由西往东,那简直就是大彻大悟了。
几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写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了作者对宫女的深刻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叙述描摹,可能简约精妙到如此?
《钱塘湖春行》教案3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歌颂过春天,表达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留恋之情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春的诗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培养语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4、学生齐读诗歌。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思考:(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
(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三、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明学生描述诗歌景象。
3、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齐读诗歌。
讨论:(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2、本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4、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课堂训练
1、朗诵诗歌。
2、以本首诗为例说说律诗的特点。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用自己的话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描述,写在作业本上。
《钱塘湖春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预习要求;
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说说诗大意。
★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钱塘湖春行》教案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教 时:
一个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板书 :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熟悉全诗
三、熟读理清游踪
(板书: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四、精读寻觅春景
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板书:水平云底,莺争燕啄,乱花浅草)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板书: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看书,讨论,自由发言。
六、悟读景中情语
1、自由讨论作者诗中流露的情感(板书:最爱)
2、师生一起讨论晏殊的'词《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读尽显春机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平云底
贾公亭 莺争燕啄
白沙堤 乱花浅草
(最爱)西 湖 早 春 图
《钱塘湖春行》教案6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 今陕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初读熟悉全诗: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 生齐读;正音正字
3、 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 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要求学生诵读古诗
八、教师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钱塘湖春行》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一、备读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齐读;个别读;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诗人的游踪为:(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四、寻觅春踪:
1.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早春;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自由讨论,自由发言,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2.个别词句欣赏: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②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
(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③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
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④问: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六、悟读景中情语:
1.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最爱”;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3.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4.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于谦和岳飞;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展读尽显春机:
同学们,现在请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春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大家注意:
1、美术作品请张贴在黑板上。
2、文学作品上展板。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涨云舒
贾公亭游春莺歌燕舞
白沙堤踪踪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西湖早春图(最爱)
《钱塘湖春行》教案8
教学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
3.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热情,培养审美和品鉴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朗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导学案,布置学生查找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2.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 初读诗歌:
(一)读准字音、节奏:
师:请同学们拿出之前所预习的导学案。我们在学习一首诗之前,首先是要去读它。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全诗。
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评价 他(她)的朗读,认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出示范。
预设:学生可能评价字音、朗读节奏或是情感方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点评或补充。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先在书上划分出诗歌的节奏,根据学生的划分,教师引导主要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拍来划分,只是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注意气息的运用,不要刻意停顿。
生齐读。
(二)读出韵律:
师: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生:西、低、泥、蹄、堤
师:介绍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方法指导:押韵是为了让整首诗听起来更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便于记诵。我们在读律诗时,对于押韵的字要稍微拖长一点,再齐读。
师:过渡:读准节拍和韵律还不够,还要读出感情,怎样读出感情呢?必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的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三、 品读诗歌:
(一)解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的标题
生读。
师:从标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 地点:钱塘湖; 时间:春天; 事情:游览。
连成一句话:作者春天前往钱塘湖(西湖)游览
(二)品读首联
师:写文章时要紧扣标题,我们看这首诗是不是这样。先看首联是如何紧扣标题来写的?即首联中的哪些词语能够与标题中的词语对应?
预设:结合书上注释,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
结合书上注释解释,水面初平和云脚低 紧扣“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和浮云低垂,与水相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师帮助学生找怎么样紧扣题目中的“行”,从“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边走边看,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边,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踪。
齐读首联
(三)品读颔联和颈联
师:从题目和首联看出,作者在春天来到西湖,从孤山寺出发,经过贾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浮云低垂,同湖面相连。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脚以外,作者还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继续往下读。
生:从颔联和颈联找出: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师:颔联中的早莺和新燕都属于——动物,颈联中的乱花和浅草都属于——植物,莺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还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新生的草,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丽景象。颔联中的“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争”和“啄”通过动物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两个字要重读。
一起齐读颔联和颈联。
师:老师我在讲课的时候呢,喜欢让我的学生动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眼和真情去感受文本,不迷信权威。那这首《钱塘湖春行》呢,是千古流传的描写西湖美景的名家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颔联和颈联。但是我们今天要来做一个小小的挑战,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挑战白居易,我们把颔联和颈联七言改为五言,大家看行不行。怎么改?讨论一下,不只有一种改法。
预设: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几莺争暖树,家燕啄春泥。
师:强调,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要构成对偶句,在你改完之后也要构成对偶句。
预设:花欲迷人眼,草能没马蹄。 乱花欲迷眼,浅草能没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师:改了之后可不可以?请你针对某一种改法说一说不能改的理由。
预设: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去掉后,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不能更好体现“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样。
师补充: 2.颈联中的“乱”字写出的是诗人边走边看,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的“行”字;而草刚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后不符合诗意。
3. “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强调一个动态过程;“才能”是“刚刚能够”的意思,强调程度,这两个词也恰好描绘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让人想到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呈现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热闹景象。
4.至于去掉“人”和“马”,唐朝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上轻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适,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让人联想到真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啊!况且删掉“人“和“马”,就让整首诗缺乏了画面感。
师:从刚才挑战白居易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历程,让人遐想,引人深思。虽然我们挑战失败,但也让我们明白:在读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概而过,很难发现其中的韵味,只有仔细推敲,用心品味,让诗歌浸润心灵,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炼字,才会浮现“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画面。
师:大家闭着眼睛试背一下这两联。
(四)品读尾联
通过刚才的分析,前三联写的都是“初春”之景。我们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肯定包含有抒情,那试想你是白居易,在一个最美的季节,来到美丽的西湖,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喜悦)那作者的心情是否和你猜想的一样呢?你从哪一联知道的——尾联
齐读尾联。
师:尾联中有一个字说明了他的感情?——爱
作者最喜爱的是不是刚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爱——白沙提。
他有一个动作表明了,是“行不足”。“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诗人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连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写到这,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绿杨阴里”,初春时候,柳条将舒未舒,除了这点,“白沙堤”到底怎样美,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写,留下含蓄的结尾让我们去回味和想象,这也是诗歌的精妙之处。
我们再来朗诵这首诗,那现在除了准确、流利,还应该做到——有感情(喜悦),请你带着喜悦的心情自己读一读。
请一位同学带着喜悦的感情给我们读一读。
时间充足可以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四、 悟读诗歌: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的朗读不过也就是加入了自己的体会和理解。相信大家通过练习,也一样可以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优秀的写景的诗篇往往都是“诗中有画”,诗歌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现在设想你穿越时空,梦回唐朝,来的美丽的西子湖畔,利用这首诗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妙笔生花:
在……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中,我仿佛听到了……
在……中,我仿佛感受到了……
请两三名同学交流。
五、 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描绘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诗句,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
《钱塘湖春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基本信息。
2.梳理诗歌中,作者所“行”处见到的景致,体会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3.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三、教学过程:
1. 作品说明,作者信息简介:
本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题眼是“雨”字,而《钱塘湖春行》的诗眼就是一个“行”字,一贯而下,统摄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时,移步换景,美好春景化作诗人笔下的一串串意象。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为全诗,引人注目的焦点。
“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堤”
自“孤山寺北贾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选取的都是最能表现“春”的景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春雨过后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莺争春”“春燕啄泥”写尽初春时节的生命活力;“乱花迷眼”“浅草新长”将花草的整个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联更是直抒胸臆,以一个“爱”字,一个“不足”点明——作者在早春风光中的.无比喜悦、热爱之情。
1.品味诗歌中具有艺术张力的字、词:
本诗在内容理解,情感体会上的难度不高,抓住意象则能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思。但本诗最大的成功之处,除了移步换景,不着痕迹外,更重要的是运用了一系列极具表现张力的字、词。这些点睛之笔,使本就春意盎然的诗歌,平添一份生命力。
“早”莺、“新”燕。一“早”一“新”,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早春的别致而新鲜的景象。
“渐欲”两个副词,取代了动词的效果,表现出春季“乱花”自含羞待放到娇艳怒放的整个过程,极具动态感和生命张力。硬是将原本一时一刻的景象表现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生长过程。
“才能”与“渐欲”对仗,表现出春草新长时的“新”“嫩”感。
这些字、词,紧扣一个“春”字,也将整首作品推向了一个艺术高峰。值得品味。
2.反复品读诗歌:
感受作者陶醉在西湖早春风光中的愉悦之情,以及诗歌艺术手法上的张力。
《钱塘湖春行》教案10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 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 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 季节:春 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水 几 谁 乱 浅 绿
面 处 家 花 草 杨
初 早 新 渐 才 阴
平 莺 燕 欲 能 里
云 争 啄 迷 没 白
脚 暖 春 人 马 沙
低 树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 没马蹄
早莺 新燕 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八、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所行 孤山寺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
对春的西湖春景图 所见 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喜爱和
赞美之情
所感 最爱 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教案1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默写。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预习检测
(一)搜集你感兴趣的李白的`几首古诗,并熟练朗诵。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学习活动:
(一)吟读
1、用“/”试着给诗歌划分停顿。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吟读诗歌,读出抑扬感受诗人心情。
(二)说读
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尝试将诗歌用现代汉语顺译下来。(写到“吟读1”划分节奏后的空白处)
(三)品读
1、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感受诗中的美句,把你的感受写在下边。(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几句)
五、课堂检测
1、从莺燕的活动来表现初春盎然春意的句子是:
————————————,———————————。
2、描写一幅初春涨潮图的句子是:
————————————,———————————。
3、描写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4、表达式人沉醉之情的句子是:
————————————,———————————。
《钱塘湖春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 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 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课堂达标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 )
(2)这首诗是写( )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
八、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 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
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游 春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踪 踪 花乱草绿
西 湖 早春图(最爱)
《钱塘湖春行》教案1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 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3、 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齐读诗歌一遍
师: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五、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师:好!同学们对本首诗的内容理解得不错了!下面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六、 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6分钟)
1、 师:从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已经充分的建立起来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老师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幻灯)品一品 探寻诗之妙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 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钟后,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回答,比谁回答准确。
2、学生自学,师巡视。2分钟后检测、交流。
(分析过程:a.让多名学生回答,并从诗中找出词句作证;b.其他同学加以补充;c.师引导辨析)
答案:
1) 水、云、莺、燕、花、草;春水初涨平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早春
学生进行赏析,师适时点评、鼓励。
在此环节中,如遇到学生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 “几处”.“谁家”,改“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文章写的是初春 “几处”和“谁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还很稀少。如果换成了 “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的早春之景了
师:大诗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是因为他极为讲究对语言的锤炼。
2)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的早春之景。那么诗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啊?
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从尾联可以看出。
3、再读诗歌,要求读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让我们再读诗歌,一定要读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一过程,板书)
七、想一想 感受诗之美 (8分钟)
师: 通过同学们刚才对诗歌的理解品读,我们一定会感觉到: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钱塘湖春行
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颔联:……
颈联:……
尾联: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荫,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生: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渐渐的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师:哦,同学们描绘的春景太美妙了,让我们再次陶醉其中了。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
八、背一背 积累经典诗作(3分钟)
1、师:同学们,积累古诗词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 (出示投影) 请自由朗诵诗歌,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自背
3、检查背诵。
4、学生齐背。
九、比一比 体会诗之异同(5分钟)
师:春天是美丽的,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绘春赞春的美文佳
作。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遍!
阅读韩愈的《早春》,试从所描绘的景物及所抒发的情感方面比较异同。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师:除此之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春的古诗词佳句。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唐)杜牧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唐)孟浩然
4、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唐·贺知章
十、结束新课(1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
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共同学习。谢谢大家!下课!
《钱塘湖春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备读导入新课:
1、 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 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二、初读熟悉全诗: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 生齐读;
3、 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 师范读,学生思考:
A、划出压韵的字;
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
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熟读理清游踪:
1、 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 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 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五、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六、悟读景中情语:
师:请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自由发言
师: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生:“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师:学了《春》、《钱塘江春行》我们对自然应该持什么态度?
生:自由发言(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师: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大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于谦和岳飞
师:于谦写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则是对岳飞的褒扬,我们要学习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七、展读尽显春机:
师:同学们,现在请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春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刘丽同学主持展示活动。
刘丽:首先我们请王斌给我们用葫芦丝表演一曲春声妙韵。(王斌表演)
(同时)刘丽:请大家注意。1、美术作品请张贴在黑板上,由雪飘飘负责;
2、请胡洁同学抬出我们的文学作品展板;
(师生欣赏美术作品和展板)
刘丽:请同学朗诵自己搜集的诗文。
(学生朗诵诗文)
刘丽:由弓正小提琴伴奏,全班同学齐读全诗
(在小提琴声中,同学们齐读全诗,下课)。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涨云舒
贾公亭游春莺歌燕舞
白沙堤踪踪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西湖早春图(最爱)
《钱塘湖春行》教案15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 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 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1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 季节:春 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2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水 几 谁 乱 浅 绿
面 处 家 花 草 杨
初 早 新 渐 才 阴
平 莺 燕 欲 能 里
云 争 啄 迷 没 白
脚 暖 春 人 马 沙
低 树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 啄春泥、 没马蹄 早莺 新燕 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3、诗词
板书设计
所行 孤山寺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对春的西湖春景图 所见 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喜爱和 赞美之情 所感 最爱 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教案】相关文章:
钱塘湖春行06-27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案04-19
《钱塘湖春行》教案【热】11-14
《钱塘湖春行》教案【热门】11-15
钱塘湖春行教案【热】11-20
钱塘湖春行教案【热门】11-21
【热】钱塘湖春行教案11-23
钱塘湖春行教案【推荐】11-24
【荐】钱塘湖春行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