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讲课稿及同步练习

时间:2023-04-17 11:49:21 钱塘湖春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钱塘湖春行》讲课稿及同步练习

  引言:《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钱塘湖春行》讲课稿及同步练习题,以供同学巩固提升!

  《钱塘湖春行》讲课稿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单元《诗五首》中的一首《钱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 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②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5.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西”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钱塘湖春行》讲课稿及同步练习】相关文章:

钱塘湖春行古诗练习及答案06-15

《钱塘湖春行》之钱塘湖08-02

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讲课稿(精选11篇)07-13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题及赏析03-26

钱塘湖春行图01-21

《钱塘湖春行》经典赏析01-22

钱塘湖春行原文01-28

钱塘湖春行鉴赏02-24

《钱塘湖春行》赏析03-26

钱塘湖春行答案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