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古代官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2)文章止于润身()
(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4)其平居教他子弟()
18.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宽简而不扰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
B.①中的“而”是介词,
②中的“而”是连词
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
D。①中的“而”是连词,
②中的`“而”是介词
19.
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0.下文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分)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4分)
参考答案
17.(4分)(1 )顾及,考虑 (2)只,仅 (3)罪(或案件) (4)平时
18.(2分)C
19.(5分)
(1)你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
(2)(如果)我要寻求拯救理由最终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在意思对的前提下,加点的部分为得分点,1处1分)
20.(2分)(1)夫常求其生(2)犹失之死 (3)而世常求其死也(对一处1分)
21.(4分)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2分)队百姓不放纵,更不“苛急”---谓之宽;处理政事不废驰,更不“繁碎”—谓之简。(1分)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1分,意思对即可)
拓展
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古代官吏。他曾任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令等地方官,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为政“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宋史·欧阳修传》),而是注重从百姓实际考虑,顺应百姓的愿望和要求,宽简施治,因此深受世人称赞。 欧阳修先后治理过数郡,从不显露政绩,不追求个人声誉,对待百姓宽松简约,而不随意骚扰干涉百姓的正常生活,所以他所到过的地方百姓都非常随便自然,没有任何拘束不安的感觉。
在为政治国上,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宽”“猛”两种方法,并有许多人给以论述。孔子说过:“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可见,宽猛二法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宽则宽,宜猛则猛。欧阳修所处的北宋社会,正是承平安定时期,百姓都希望能够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实行宽简政治,确是顺乎民意,识时务之举。在对宽简的具体理解上,欧阳修认为要宽而不纵容,简而不粗略,并不局限于教条化的认识,表现出深刻辩证的思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欧阳修善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的为政作风。
【《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2-28
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12-03
《宋史文天祥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2-26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参考答案04-19
《宋史欧阳修传》练习题及答案11-04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12-22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11-17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09-07
《宋史·黄庭坚传》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