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

时间:2022-12-01 13:09:34 欧阳修 我要投稿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出生于绵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

  原文

  《采桑子·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采桑子·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采桑子·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采桑子·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句注释

  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2.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3.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4.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5.琉璃:指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6.涟漪:水的波纹。

  7.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8.急管繁弦:指变化丰富而节拍紧凑的音乐。

  9.玉盏:玉制酒杯。

  10.行云却在行舟下:指天上流动的云彩倒影在水中,仿佛就在行船之下。

  11.空水澄鲜:天空与水面均澄澈明净。

  12.俯仰:仰观俯察,观赏。

  13.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14.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15.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16.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17.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

  18.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19.飞盖相追:化用曹植《公讌》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盖,车篷;飞盖指奔驰的马车。

  20.玉卮(zhī):玉做的杯子。卮,饮酒的圆形器皿。

  21.沧洲:水边的陆地。

  22.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23.幢(chuáng):古代的帐幔。

  24.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种玉之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25.骖(cān)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登仙。骖,驾,乘。

  26.莲芰(jì):即莲花。芰,菱。

  27.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颍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

  28.辽东鹤: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

  白话译文

  其一

  驾轻舟划短桨,看这西湖的大好风光。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的花草散着芳香。远处隐隐传来丝竹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好似琉璃般光滑平整,感受不到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其二

  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其三

  西湖好风光,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醉倒的客人在稳稳前行的船中安睡着。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其四

  百花盛开的春天过后,西湖风景依然美好,残花轻盈飘落,任游人踏得狼藉,漫天的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居室,轻轻放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蒙蒙细雨,翩翩回到巢中。

  其五

  什么人能理解欣赏西湖的美好,西湖无时无刻不是良辰美景。奔驰的马车互相追逐,只想在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谁知道即使随意站在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树斜阳正美。水波幽远,烟雾缥缈,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其六

  清明时节的西湖风光格外美好,到处都是繁华热闹的景象。大车小车拥堵在湖边吵吵嚷嚷,那是谁家在争道?只见红色轮子嵌上花纹的车子,在翠绿的垂柳下穿行而过。

  傍晚时分游人相随离去,不管是酒醒的还是酒醉的,都喧哗吵闹。游人连成一串,渐行渐远,道路弯弯,湖堤也歪斜变化。从堤岸直到城头,一路上满是头上簪花的游人。

  其七

  荷花盛开后的西湖,风景无限好,划着船载着酒来游赏。无须旌旗仪仗,红花为幢绿叶为盖,已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划向荷花丛深处,连酒杯都沾染荷香。朦胧细雨轻轻,于在一片歌声中,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其八

  西湖风光真是好,天空与湖面交相辉映,融为一片,所有景物都那么清丽新鲜。鸥鸟白鹭在湖边安稳地睡眠,估计它们早就听惯了丝竹管弦。

  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波光粼粼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西湖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其九

  夕阳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景色迷人,岸边绿草茵茵,花苑内百花争艳,一碧万顷的湖内风平浪静,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由漂横。

  月亮自天空的西南边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小亭上徐徐传来了凉爽之气,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阵阵凉风吹到脸上,驱散了微微酒意。

  其十

  我平生因为喜爱便是西湖美景,所以到这里来做了太守,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就如浮云一样飘散,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地已经过了二十个春天。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还是人民,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的。有谁还能认得当年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

  创作背景

  这组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颍州西湖时所作。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从四十三岁至颍州到六十五岁归颍定居,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采桑子十首》。

  作品鉴赏

  《采桑子十首》每首起句均以“西湖好”引起吟咏,写尽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词之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这组词借鉴了民间鼓子词联章体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了化整为零的构思方式,对颍州西湖美景作了全方位的描绘;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景物、创造意境,体现出了平淡清新的风格特点。其较多的新变特征,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组词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西湖之美,表达了词人留连光景的喜悦心情。作为欧阳修山水词的代表作,《采桑子十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一、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

  所谓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即在进行艺术构思时,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将表现对象分成若干单元而分篇咏之。在作品中,这若干个单元相互独立、互不重复,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桑子十首》就是词人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的结果。

  欧阳修徜徉于西湖之滨,醉心于山水之间,把西湖异时之景行诸笔端;一首词就是一组镜头,构成了西湖美的一个侧面。这样,十首词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西湖之美,从而形成了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西湖整体和全貌。可见,欧阳修是有意把这十首词作为一个整体来写的。

  《采桑子十首》中有五首是以时间开头的,分别写不同时间、场景下的西湖美景。凡西湖之所见,西湖之所有,尽囊括于词人笔下,统一于作者刻意营造的意境之中,统摄于和谐宁静的基调之下。词人选择了“春深雨后”、“群芳过后”、“ 清明上巳”、“荷花开后”、“残阳夕照”这些时刻描写西湖之美。春深雨后的“百卉争妍”、清明上巳的 “满目繁华”之美自不待说,即便是群芳过后的“狼籍残红”,也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如第一首和第三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其一)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其三)”

  前者描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游春图景:泛舟湖中,触目所及,“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显示出春的生机;用琉璃类比水面,又显出湖面的平静与明净。所有的一切,包括“绿水”、“芳草”、“长堤”、“笙歌”、“沙禽”,还有游船,都融化在一个极其静谧的背景之中。后者同样是写泛舟湖中,以酒后微醉者的眼光来打量西湖美景。“行云却在行舟下”句,细致地写出了水天上下辉映的晶莹境界,写云的倒影用“却在”点明,接着以“空水澄鲜”进一步描绘水之清澈,最后以“疑是洞中别有天”出之,显得委婉含蓄。两词着眼点虽然相似,情感基调也一致,但所涉内容有较大差异,因此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认识西湖之美。

  前九首写山水、花草、蜂蝶、云霞,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西湖美景的全貌,并统一于同一基调之下。第十首写人生感悟,则明显带有“总结”的性质。退居颍州,词人如愿离开了充满险恶是非的官场,在与西湖的亲近中,内心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一切都归于平淡,这也是词人在历尽繁华之后的人生感悟。此次归颍,“谁识当年旧主人”,既有人世沧桑之感,更含有要在此开始新的生活之意。这种生活感悟,显然是建立在前面所描绘的西湖胜景和获得的适意心态基础之上的。

  现代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单就其中某一首来看,显然只能窥见西湖美景之一隅。而把这十词联系起来,视其为一个整体,则能感受到作者笔下西湖美景之全貌,感受到作者构思之匠心。面对西湖,词人显然有太多的话要说,而作为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含载的信息量较少,因而词人借鉴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组词”的方式,化整为零,构思成词。

  二、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很注意运用“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出美好的意境。欧阳修以灵动的笔触、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西湖的景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俊逸明秀的西湖美景图。

  如第一首紧扣“西湖好”这一主旨来写,上片突出西湖风光之美:轻舟短棹,畅游西湖,湖面绿水逶迤、碧波荡漾,长堤上芳草繁茂、一片生机。在优美秀丽的景色中,笙乐隐隐,歌声处处,更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风光与人物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构成了明秀的意境。下片写湖水平滑明净,犹如琉璃,船行其上,平稳悠闲,稍稍碾出了道道涟漪,惊起了栖息于沙滩的水鸟;以动衬静,突出了水面的平静,也衬托了词人心态的平静。静态的湖水与动态的游船和沙禽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如第八首和第九首: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具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其八)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倾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其九)”

  两首词侧重于静态景物描写:风清月白的夜幕下,西湖如一片晶莹的琼田;岸边小舟横放,放眼望去,宽阔的湖面波平如镜。美景迷人,吸引词人荡舟西湖,以致产生了“人在舟中便是仙”的错觉,将大自然难以形容的风态和人物悠闲飘逸的心境同时呈现了出来。词作的大背景是静态的,水面、鸥鹭、小舟是静止的,如果没有管弦声响、风吹水面的动景,这静景便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滞景、死景,有了人与物的活动,画面便活了起来。

  这十首词,有些侧重于静态描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有些侧重于动态描写,动中有静,以静显动。词人用心感受西湖山水物情之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景物描写的方式上,表现出静与静结合的特点。

  三、平淡清新的艺术风格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其风格往往是发展的和多样的;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其词风格,主要有疏隽和深婉两种,《采桑子十首》则又显示了另一种风格特征:淡雅清新。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作词尤为如此。词为主情文学,有自己的文体特征。汪莘《方壶词自序》说:“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

  词为艳科,一般具有艳丽婉转形式特征与蕴籍风流的.情感特征,要做到平淡自然实属不易。欧阳修词风就经历了一个由丽柔婉到平淡清新的转变过程。他早年的词作《南歌子·凤髻金泥带》,为咏新嫁娘之词,题材和风格都袭晚唐五代传统。中期之词,多抒写人生感慨,如《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借送别以抒情,表达了“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迈情怀。晚年词风走向平淡,《采桑子十首》即是代表作品。比如第四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写暮春凭栏所见之景,虽然百花凋零,景色依然迷人。上片写群芳凋后,残红铺地,飞絮缭乱,一片春光衰残;下片言游春过后,笙歌散尽,游人归去,一湖暮色沉寂。微风之下,残花散乱、飞絮迷蒙、杨柳摇曳,景象迷离婉丽;但若细加品味,则能给人一种特别的审美享受。尽管“始觉春空”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但词人淡淡地以清旷自适出之,因此,虽有寂寥,但并不伤感。这种失落繁丽后的虚寂、幽寂、闲寂,是一种经历了人生诸多坎坷之后的淡定心态,是一种“豪华摇落见真淳”的人生的最高境界。词的收束,收得自然而有神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再如下面两首: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其五)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其七)”

  或置身于画外,或身处于画中,词人在用心体会着西湖无所不在的美。虽然热闹繁华的西湖是美的,但我们可以看到词人更欣赏那种繁华过后的自然平淡之美。其五下片描写主人公静静地凭栏欣赏芳草斜晖、水远烟微、白鹭自在飞翔的场景,给人一种安详静谧的感受;其七的结句,“一片笙歌醉里归”,则完全可以想象到游湖醉归时词人内心复归平静的境况。

  相对于晚唐五代丽的词风,《采桑子十首》的审美风格都极为平淡清新。由绚烂归于平淡,由丽转向清雅,这或许可作为欧阳修一生及其创作的总结。

  名家点评

  夏敬观《吷庵词评》:此颍州西湖词,公昔知颍,此晚年居颍州所作也,十词无一重复之意。

  其一

  许霄昂《词综偶评》:闲雅处自不可及。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下阕四句,极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镜之状,“不觉船移”四字,下语尤妙。

  其三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湖水澄澈时,如在镜中,云影天光,上下色,“行云”数语,能道出之。

  其四

  先著、程洪《词洁》卷一:“始觉春空”,语拙,宋人每以“春”字,替人与事,用极不妥。

  谭献《谭评词辨》:(“群芳过后”二句),帚处即生。(“笙歌散尽”句)悟语是恋语。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始觉春空”)四字猛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西湖在宋时,极游观之盛。此词独写静境,别有意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后世影响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词亦如此。文人词从萌芽到晚唐、五代,逐渐把题材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写作手法也少有变化。至北宋,新的形势对词的创作提出了变革要求,欧阳修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在词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采桑子十首》,是词人生活内容的真实反映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较大的词史影响。

  首先,《采桑子》组词在内容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作专以抒写浓重的忧伤情绪为主要内容的格局,以清丽明快之景入词,抒发词人对西湖胜景的喜爱之情和恬淡自适的生活情调,从而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作之前有一段《西湖念语》:“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作为组词的开场白,念语交代了欧阳修创作这一组词的背景与心态:历经患难之后退居西湖,置身于佳山胜水之间,一觞一咏而兴味无穷。从表现内容上看,组词尽管偶尔也流露出微微的惆怅,但总体上都是以清丽之景来写愉悦之情,而词人作为“闲人”对各种景物欢然欣赏,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是以“属私”之“自我”与“属官”之“他我”相抗衡,从而标举了文人士大夫人格独立的价值。从题材内容上看,《采桑子十首》突破了传统词作多以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为基本内容的创作倾向而趋向于雅,使词的表现内容得到了拓展。抒发真实情感,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欧阳修这一组词作对后世词的创作能突破“艳科”篱藩所产生的重大启示。

  其次,在宋代,欧阳修是最早将民歌鼓子词的联章体形式引入词的创作的文学家,为宋词的创作发展了一条新的途径。所谓联章体,是指由两首以上相同词牌的词联合组织在一起,歌咏同一类事物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词体形式。《采桑子十首》合咏西湖美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有机的形式集中地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成为宋词联章体形式的创作典范。后来效仿者颇众,如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十二首》、黄裳《渔家傲·咏月七首》、《蝶恋花·月词十首》、洪适《渔家傲引十二首》、李子正《减兰十梅》、王安中《安阳好九首》等,均为以联章体的形式来体物抒情的组词。这与欧阳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再次,《采桑子十首》中所体现出来的明丽轻快的情调与清新淡雅的风格,与晚唐五代以来或柔婉或丽的词风,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引领了宋词的一种新的风尚。虽然这些清新、淡雅的词在欧词中只占一小部分,但其所呈现出独特、趋新的风格特征,给词坛带来了一番新气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如毛滂、朱敦儒等创作的词作,在题材、情感表现和审美风格上,都与欧阳修的《采桑子十首》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相关文章:

采桑子翻译欧阳修11-06

欧阳修的采桑子翻译11-14

欧阳修采桑子翻译11-14

采桑子欧阳修翻译解释11-05

采桑子欧阳修简单翻译11-13

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11-14

采桑子翻译欧阳修简写11-07

《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04-27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