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欧阳修与滁州山水
欧阳修做滁州知州时,十分喜爱滁州的山水风光,写了不少诗文,热情歌赞了滁州的山水之美。
欧阳修到任时已是深秋时节,但滁州琅琊山的景色依然是美丽的。山上林荫草地,秋叶黄花,别有风韵。古开化禅寺(即今琅琊寺)雄踞琅琊山腰,肃穆宏伟;滁城以西,远有清流关,宋太祖曾在那里打过仗;近有西涧水,韦应物有《滁州西涧》一诗流传于世。历史胜迹,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令欧阳修欣喜不已,使他忘却了蒙屈受贬带来的烦恼。他常去琅琊山游览,遍游了开化禅寺的各个景点,他与寺僧交谈,与百姓共话,激情之下便吟诗作词,先后写下了《永阳大雪》、《游琅琊山》、《百子坑赛龙》、《琅琊山六题》等诗篇。他在《游琅琊山》一诗中写道:“……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来始觉远,明月高峰巅。”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欧阳修发现了位于丰山脚下的幽谷泉。他亲自前去考察,见泉水涓涓,清澈见人,尝之甘凉可口,喜出望外。再看四周景色,“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美不胜收。他“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在那里修建了丰乐亭。之后,他常到丰乐亭饮酒游乐,写诗作文。除了亲自为丰乐亭撰写了《丰乐亭记》外,又先后写下了《丰乐亭游春》、《忆滁州幽谷》等诗篇。在这些诗文里,他都对滁州的山水之美作了深情的描绘和讴歌。如他在《丰乐亭游春》这样写道:“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在《丰乐亭记》里他结论性地说:“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也是在庆历六年这一年,开化禅寺的智仙和尚专门在琅琊山下建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为亭子取名,并作记,欧阳修欣然为之。这时他已多次进山宴饮游乐,对山间的情况多有了解,对山间景色之美感受更为深刻。于是他伏案提笔,运用其特有的古文笔法,浓墨重彩而又轻松流畅地写出了后来千古称颂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对滁州琅琊山的景色进一步作了生动的描述。文章一开头便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略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卷。文中,他又对山中的景色作了具体的描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用一连串简明的文字,把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秀美诱人。
除了上述诗文外,欧阳修在其他一些诗篇里对滁州山水也多有描写,都写得美妙无限,胜于画卷。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又如在《幽谷泉》诗中写道:“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潺 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欧阳修描写滁州山水,无论是诗还是文,都简明生动,富有感情。他在《醉翁亭记》里概括琅琊山的景色只用了八个字,即“林壑尤美”,“蔚然深秀”。这八个字把琅琊山的远景如实全面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至今我们看琅琊山还是这样子。他写琅琊山中的早晚和四时景色,用字也极简练,总共只有五十几个字。山中四时之景,每一时只用一句话,每句话少的四个字,多的也只有六个字。他用的是文言语法,但明白易懂,犹如白话,却又韵味无穷。他的其他一些诗句也多是如此,如“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丰乐亭游春》);“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画眉鸟》);“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游琅琊山》),“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忆滁州幽谷》)等。这些诗句无不体现了生动实在的特点,既是高度的概括,又是具体的描写,更洋溢着深深的情感。
欧阳修笔下的滁州山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晨昏,都呈现一派无限秀丽的景色。虽无险峻,但清雅动人;虽无奇伟,但绚烂多姿。
欧阳修笔下的滁州山水,无论是诗是文,无论长语短句,所写的景色都是实景,犹如一幅幅写生画,没有虚拟,没有浮夸。
欧阳修笔下的滁州山水,无论山水岩壑,无论花草林木,都生机勃勃,钟灵毓秀,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这一方面靠他深厚的文字功力,另一方面则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他是倾注了对滁州山水的无限喜爱之情写出来的。
拓展阅读:欧阳修的评价
曾慥(zào)《乐府雅词》序:“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王安石:“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苏轼:“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尤展成《花间集》:“六一婉丽,实妙于苏。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
罗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疏隽开子野,深婉开少游。”
朱熹:“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毛先舒评其《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郭绍虞《宋诗话考》:“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呜呼!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追古溯今,世间已无欧阳修,堪与之比肩者,可有其二者否?——袁春乾
第一,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第二,政治上他采取的路径是用批评、谏诤来缓解社会危机。第三,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欧阳修与滁州山水】相关文章:
欧阳修初谪滁州翻译10-03
韦应物与滁州10-12
韦应物滁州西涧07-13
《滁州西涧》 韦应物06-07
韦应物与滁州西涧10-31
滁州西涧(韦应物)09-29
《滁州西涧》教案09-18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07-31
韦应物《滁州西涧》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