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学法指导
导语 本文是由小编上传的:《木兰诗》学法指导。欢迎阅读原文!
《木兰诗》的语言丰富多彩,质朴生动,有朴素自然的复沓,有姿致谐适的排比,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尽管流传千百年,仍保留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突出了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鉴于这个特点,我比较注重此文的语言教学,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诵读
在教学中,诵读是诗歌学习、鉴赏的切入点。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是诗歌鉴赏的开始。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性,较其他文学样式更宜于朗读和背诵,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所以在教学《木兰诗》这篇叙事诗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注释自由朗读。诗中语言以五言为基础,串用了七言和九言诗句,参差错落,明快和谐。因此适当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层次的理解。
全班朗读后,我进行了必要的朗读指导。
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从此”要重读,表现坚决语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需表现出急骤跳跃,活泼明快的特点。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暮”重读,上下句之间要读得似断实连。“不闻、但闻”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朗读时要起伏跳荡,前高后低,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气氛。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动词要读得响亮,极力表现喜悦之情,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要表现赞美惊叹的语气等等。
在学生明了一些朗读技巧后再进行自由诵读,然后个别示范,其他同学简单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将他们很快地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分析内容、人物形象时水到渠成。
二、合作探讨
《木兰诗》共六十二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达十余种。如此集中的修辞是学习语言的突破口,我花了一课时请学生合作探讨诗中的修辞及作用。学生以四人为小组,以敏锐的眼光马上就发现了熟悉的修辞。
如: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借代:“愿驰千里足”;摹状:“磨刀霍霍向猪羊”;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安能辨我是雄雌”等。
有个别小组提到了顶针,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我在赞扬这一小组的同时把顶针的定义给全班讲述了一遍,然后有学生补充:“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有学生把“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作为反复,我及时作了订正,复沓更确切。复沓与反复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反复的词语完全相同。这一点播,马上有学生找到了“旦辞爷娘去”以后两节八句。
可以说学生对互文现象是最陌生的了。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用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⑴“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西、南、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是到处的意思,骏马、鞍鞯、辔头、长鞭都是打仗所需的工具,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其实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故居的'喜爱。类似的学生又找到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如此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学生也找得饶有兴趣。
三、比较探究
《木兰诗》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在表达上做到了“惜墨如金”与“泼墨似水”的巧妙结合。所以接下来我请学生比较文章详略的安排。
先从简略入手,可以说全文只有典型的一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三十个字就十分简练地叙写了十年征战的过程。其中“万里”二句,写出木兰驰骋沙场的矫健雄姿。一个“飞”字既写出战事的匆忙,又写出转战南北、经历的关塞山峦之多。“朔气”二句,则形象地概括了木兰所处的战争环境艰苦,从而衬托出木兰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将军”二句,则以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木兰十年不平凡的戎马生涯。这些简劲之笔,以少胜多,不仅写出了木兰的出生入死、终于凯旋的经历,而且写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真可谓字字千金。 至于详写的语句在文中更是不厌其烦,细腻独到,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我们可以细细品位:
① 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亲情、思家之情,一面是战情、卫国之情。
② 爷娘唤女的亲切、关怀、熟悉的声音与黄河水声、胡骑鸣叫声的陌生、凄厉、可怕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木兰复杂、矛盾的心情。
③ “黄河流水鸣溅溅”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严峻。
④ “不闻”与“闻”的对照,则表现了木兰忠贞报国的精神。
这里写征战而紧扣儿女之思,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细微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细腻的情怀。这种不满足于木兰英勇坚强的一面,也不把乍离双亲的少女情怀简单化,通过发掘木兰心灵深处的情感,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此外还有木兰当户织时的重重心事,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回家后家人的欢乐,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采用铺陈的方式。正是在这种繁复中,《木兰诗》显得意趣横生,读来酣畅淋漓。
在比较探究中,学生明确了为中心剪裁、合理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木兰诗》时,不仅感受到了巾帼英雄的人格魅力,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沉浸在独特的语言中细细品位、深深思索,吸取乐府诗歌的精华,提高了自己鉴赏古诗的能力。
【木兰诗学法指导】相关文章:
木兰诗说课稿09-04
新编木兰诗10-31
《木兰诗》板书12-01
木兰诗简介12-01
《木兰诗》设计11-30
《木兰诗》全文11-30
《木兰诗》解说11-29
木兰诗改编11-27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赏析07-14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翻译,赏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