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陆游的爱国诗秋霁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秋霁》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驱除云雾极知难,敢意天公不作悭。
汛扫中庭待明月,攀跻危榭望青山。
取琴理曲茶烟畔,看鹤梳翎竹影间。
不为新晴宜著句,拟将幽事破除闲。
浅析陆游诗词爱国主义思想
一、陆游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渊源
陆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入侵南宋的动荡时期,陆游一家迫于战乱,“渡河、沿汴、涉滩、渡江”,到处逃难,直到他九岁时才到故乡山阴定居。正是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幼小的陆游便深切地国破家亡的奇耻大辱。南宋时期,金统治者挥军南下入侵南宋,国家严重分裂,百姓过着流亡的生活。广大人民从反抗民族压迫,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坚决要求抗金。而以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妄想通过对女真族的屈辱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苟且偷安。这样,和战之争开始了,爱国主义风格成为许多进步作家所追求的倾向,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的词,陆游、范成大的诗,陈亮、叶适的散文,共同把我国文学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推进了一大步,而陆游则是这些文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二)家庭熏陶
陆游出生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空气的仕宦之家,曾祖陆琏 、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在经学或文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陆游的父亲是位著名的藏书家,又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官员,经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议论朝政,痛斥祸国殃民的昏君赃官,谈论到激动之时,“或裂訾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他们的忧国忧民、献身报国之言谈,对陆游的爱国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陆游自记事起,目睹的是金兵对中原的肆虐践踏,百姓无助地背井离乡;耳闻的是父辈们宁死收复失地、救国救民的慷慨爱国之辞。国破家亡的奇耻大辱定格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
(三)恩师影响
陆游早年跟随曾几学诗,曾几一方面教给他作诗的技巧,另方面给他灌输爱国主义思想,他赠陆游的诗说 :“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塞心”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曾几的爱国思想对陆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陆游前期的诗歌虽缺乏生活经验阅历不多,但爱国主义还是创作的基调,热情洋溢,气势奔放。这为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基础。
二、陆游爱国思想的体现
(一)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体现在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中
陆游曾前后在农村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是其他的古代诗人无有可比的。与人民朝夕相处,自然超越一般诗人的浮泛。他热爱劳动人民,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疾苦,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贫苦劳动人民摆脱穷困,引导广大农民走光明大道。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了陆游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国情怀。基于对一己思想行为的自审自视,陆游在扰攘不宁的人世间,寻找自我的对应体。他把目光投向了百姓,主要是那个时代的人民。都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诗人所应有的精神和气魄。“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人孰不惮死? 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农家叹》),全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善良性格;《晚秋农家》中云:“我年近七十,与世长相忘。筋力幸可勉,扶衰业耕桑。”诗人不仅身杂老农间,以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体验着农民的生活,而且与世长相忘,以远离尘世的淡泊请躯贴近人民的心理。他痛恨剥削阶级对他们的残酷掠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
(二)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
陆游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就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的陆仕途坎坷,但他信念坚定要做一名坚持抗战、反抗妥协投降的爱国志士。于是他挺身而出,站在民族的立场,不屈不挠地斥责侵略者的罪行,揭穿卖国者的面目。《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干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江山如此多娇,诗人在对祖国山水风光的激情描绘中,征服了时空,昂然“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将自我形象与山水形象熔铸为一,诗篇境界之阔大,意象之奇幻,气魄之纵肆,莫不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陆游成就
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
②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③严谨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陆游的爱国诗秋霁】相关文章:
陆游的爱国诗05-30
陆游的爱国诗11-08
[经典]陆游的爱国诗07-04
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原文赏析09-20
陆游的爱国诗解析04-20
陆游写的爱国诗10-20
陆游其他的爱国诗10-17
浅谈陆游爱国诗12-24
陆游的爱国诗合集10-24
陆游的绝笔爱国诗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