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下面为大家带来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快来看看吧。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1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她是一个身材矮小、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那时的鲁迅在日本潜心学医,“他是不懂爱的”。因为在日本接到一通发自家里的电报,称母亲病危,鲁迅便决定归国。回家一看,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停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了。鲁迅既然不忍拂逆母亲的意思,那么就只能牺牲掉个人的意志,默默地接受了。
鲁迅像木偶似的走完了这一系列麻烦的仪式,可是新婚燕尔的他却做得很决绝,搬出新房,睡到了母亲的房中。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本就扑朔迷离的时局再次发生动荡。此前一天,鲁迅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痛陈北京教育界的黑暗现状,笔下充满忧虑和苦闷的文字向鲁迅请教:“有什么法子在苦药中加点糖分,加糖是否即绝对不苦?”信末署名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
许广平是广东番禺人,比鲁迅年轻近二十岁,对社会运动充满热情,她是如此敬仰鲁迅,在年轻女学生许广平的面前,鲁迅也开始变得柔软。
在冲破世俗最终走到一起后,许广平写下了一篇情绪激昂的散文诗: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同类也罢,异类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没关系!
鲁迅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爱的。
1926年底,鲁迅准备离开厦门大学之时,思念在广州的许广平,靠在一个有个“许”字的墓碑上合影,寄给了她。
1932年,鲁迅编成他和许广平往来的书信,题名《两地书》,并指定说等儿子海婴长大以后留作纪念。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常应邀写各种回忆文字,她的故事里没有奇闻亦无猛料,但因为主角是鲁迅,便被多方重视。
自鲁迅的母亲去世后,朱安的生计一直由远在上海的许广平承担。即便如此,朱安的生活仍然贫困不堪,她听从了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周作人令北京图书馆开列了藏书目录,准备委托来薰阁出售。
1944年8月25日的《新中国报》刊登这一信息后,许广平、上海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以及鲁迅的众多生前友人均尽力劝阻,面对上海方面来京劝说的人士,朱安难抑激动:“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朱安与许广平,同以“鲁迅夫人”的身份而存在,但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2
有两个妻子,分别是朱安和许广平。
一、鲁迅和朱安的婚礼是由周的母亲独自安排的。对于当时的`父母来说,家庭背景、天真和生育都是儿媳的标准。只要满足这三个标准,它们是否符合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在朱安进屋之前,连周妈妈都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知道鲁迅不喜欢这个传统女子后,周妈妈也向朱家提出让朱放下脚接受教育,但遭到朱家拒绝,周妈妈只好放弃。
当周的母亲告诉鲁迅结婚的事情时,鲁迅不在家乡。鲁迅甚至留在日本抗议。朱安的年龄从21岁到28岁。当时,女孩的家人早在17、8岁就应该有孩子了,但朱安还没有结婚。朱家来到周家催促。鲁迅母亲假装生病,骗她的儿子重新结婚。
二、她第一次给老师鲁迅写信,得到了鲁迅的回复。来来去去,两人逐渐熟悉,从老师、学生,到无话不谈的朋友,很快就住在了一起。鲁迅唯一的儿子周海婴出生。他们选择在上海定居,许广平也得到了鲁迅的全部爱。
但此时,鲁迅并没有和朱安断绝夫妻关系,因为他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对于旧时代的女性来说,离婚是一种极大的耻辱。如果他们匆忙赶回父母家,他们将无法抬头寻找生活。而且,虽然他们没有婚姻关系,但他们终究还是结婚了。出于责任和义务,鲁迅会定期给朱安和他的母亲寄钱。
三、朱安的不幸可以说是历史的不幸。与鲁迅的另一位妻子相比,朱安是传统思想的产物,许广平是新思想冲击的产物。朱安的不合时宜的生命也意味着她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27岁那年,她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她只需要忠于他。可以说,命运的悲剧完美地表现在了朱安身上。
【鲁迅先生的两任妻子】相关文章:
朱自清的两任妻子03-24
眼中的鲁迅先生11-17
鲁迅先生的名句11-22
感谢鲁迅先生11-25
鲁迅先生传记12-08
鲁迅先生名言11-03
鲁迅先生的名言11-04
鲁迅先生的语句07-09
鲁迅先生的经典幽默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