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奔月》浅析

时间:2020-09-09 13:04:28 鲁迅 我要投稿

鲁迅《奔月》浅析

  鲁迅的作品《故事新编》中对传统和诗意的消解,将神圣凡俗化,但无厘头的情节却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开创了新的审美向度。

鲁迅《奔月》浅析

  一、颠覆传统,消解诗意

  第一次看到《奔月》的时候,我很难猜测,鲁迅究竟想表达什么。后世有无数歌咏嫦娥的诗词,如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写得美丽、凄凉而诗意。古代神话中美丽的嫦娥,在鲁迅的笔下,成了一个世俗而又恶俗的女人。“探了一探头”,“她眼睛快”,“似理不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这一系列动作,不带一点美丽女子的仙气,相反却是一无情怨妇形象。鲁迅彻底将美丽与诗意消解,嫦娥不再是美的化身。她貌似仍旧美丽,内心却庸俗不堪。对羿发脾气的这段,便突出显露出这一点。她一味埋怨着现在生活的清苦,无视羿为生活奔波的艰苦及对她的关怀与怜爱。羿为她远走猎食,而她竟偷偷地独吞仙药,独自上了月宫。

  在文中,鲁迅注入了许多的流行元素,将古代圣人与今日世俗杂糅。鲁迅如此大师,将嫦娥写成一反面人物,背叛了羿的深情厚义,而且羿也是一凡人,英雄形象被凡俗化。读者不禁沉思,他颠覆传统的用意何在?

  在古代神话中,羿是善射的英雄。《奔月》中,鲁迅却着重写了一个俗事中失败的英雄。他可以凭高超的箭术射日,射野猪、兔、山鸡,射一切能吃的生物,依然是神奇的英雄。但在俗世的世界里,他却无用武之地,无法改变让嫦娥天天吃乌鸦和炸酱面的生活,终于嫦娥奔月而去。羿的这种俗世化的艺术表现,可以帮助人们从神话的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鲁迅用这种手法消解了羿的英雄主义。

  二、表面的无厘头,开拓新的审美向度

  鲁迅的《故事新编》大部分作于晚年。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运用暗喻和象征意义展开丰富的联想,嘲讽神圣,解构崇高。《补天》中的女娲本是人类的创造者,《奔月》中的后羿是拯救人民的神话英雄,《出关》中的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神圣和伟大代表,但到了《故事新编》中,却受到了扭曲。他们过着和俗人一样的生活,忙着生,忙着死,且无一例外地陷入了困窘。

  鲁迅不只一次的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提到他写作的“油滑”之笔。“油滑”的大意是指在古代时空叙事中随意的糅入现实如世相琐事语汇等,使之形成古今混融的文体局面。貌似游戏之笔,契合当下无厘头的表现。当现实令人失望透顶,人们往往会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宣泄内心。

  李欧梵在《铁屋中的呐喊》中曾指出:“鲁迅在文学形式方面的反传统,没有受到中国学者广泛的注意。我认为鲁迅是一个形式上的创新者,他对于传统中国文学的文体,非常敏感,并试图超越《故事新编》这个集子,也在形式上颇有创意,根据的是古材料,创作时使用的.却是新观点和新意象。”

  《故事新编》被许多大家称为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的总体风格却显示出从未有过的从容、充裕、幽默与洒脱。尽管骨子里仍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有某种超前性。”③

  在这本集子里面,鲁迅试图探索一种新的表达方法,无厘头的情节给人带来陌生化的感觉,开创出新的美学向度。

  三、深刻的现实指向,永远的先锋旗织

  无论怎样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都是或隐或显的指向现实生活。鲁迅作为一个始终不渝的革命主义战士,他的作品,无论小说集、杂文集、散文集、散文诗集还是这一本被定义为历史小说集的《故事新编》,都是他执着的投射于当时黑暗现实的一道犀利的光芒。引导人们,不断向前。

  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托尔斯泰、陀思妥夫斯基等,写人写事是按准确的比例尺寸,在此基础上将人事写得饱满厚实。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们想要表达的一切思想情感、理解认识,都是在人物事件确实可信、厚实饱满、有了立体感的基础上完成的。但鲁迅在此以漫画的笔法,以散漫的情思,以无厘头的闹剧,将古代圣贤一一解构,回到凡俗,既亲切可爱,又生动有趣,并且演生出无限的常读常新之义,开拓了新的美学空间。

  这不禁让我想起余华小说《兄弟》,余华曾经被看作是“小说革命的先锋性拓展”的代表人物,他的先锋小说也曾经被看作是当代中国最生动地体现了“世纪末精神”的作品,因此,按照人们一般的思维模式,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将先锋小说进行到底。余华后来的作品《第七天》回归到现实,但他永远是以先锋的姿态来写作的。

  在世界文学与艺术史上,先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概念。主要指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形式创新运动,它可以是一种精神,可以是一种姿态或一种倾向,也可以是一种方法或过程。诚然,先锋以其藐视一切、颠覆一切的雄心拆解着一切意义与权威。而且这种无边的挑战已然为自己开辟了一片独特的美学天地。然而先锋的价值多体现于技术层面,这种空壳性与虚表性又使先锋所倡导的模式和程序流于表面化。在剥下先锋这件令人眩晕的华丽外衣之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片熟悉的景观。因此,在现实主义的写作领域中,任何一点功力的不足,都可被看得清清楚楚。但先锋是一面安全的宝旗。

  诚然,文学史上的确有许多优秀的先锋作品出现,并且给曾经一陈不变的文坛注入鲜活的血液,带来活力。鲁迅重视作品的现实意义,把《故事新编》说成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依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揭示历史,达到启示国人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契合先锋的概念。他的创新、无厘头、陌生化、颠覆传统观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其先锋又不仅仅限于形式的实验,《故事新编》中《补天》《奔月》《理水》等八篇,无一例外的指向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