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 1
教学目的:
1.加强朗读训练,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训练,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字方法:
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咱们学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人各有志,人各有爱,在世人都爱豪宅名车的今天,如果谁告诉你他爱陋室的话,你准定认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为他的陋室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他就是刘禹锡。今天咱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陋室铭》。请大家打开书。
二、解题。
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作者和“铭”的特点。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学习课文
(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学生试读课文
1.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人。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附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3.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
1.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2.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4.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5.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6.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1.1.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2.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3.3.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4.4.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5.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教学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全班竞背(学生自由背,小组中相互背,全班竞背)
五、作业
(一)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A斯是陋室(这)B.惟吾德馨(高尚)
C.谈笑有鸿儒(大)D.可以调素琴(素朴)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对偶)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互文)
3.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
(三)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
l.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要求
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想:
1、学习文质兼美的古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注解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76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⑵、“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2、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3、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电脑屏幕:教学目标]
(三)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问题设计: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陋室。)
⑵、什么是陋室呢?(室名,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刘禹锡。)
⑷、他是何许人也?(唐朝的诗人哲学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让学生朗读描写陋室的句子。
3、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刘禹锡先生描写他的陋室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板书:陋室的很,你看。]
5、过渡语:陋室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陋室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四)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投影:五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分层要求:A层:
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画中桌上放的是什么?架上摆的是什么?是公府文案吗?
⑶、这幅画的主色调是什么?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不把陋室画在繁华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里?
⑷、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画上的人是刘禹锡本人还是他的农民朋友?
⑸、画里的人都挺高兴的,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在干什么?
4、小结并过渡:通过作者的描绘和大家的图画,我们可清晰地看到这么一幅画面:青苔使陋室的台阶生绿,碧绿的草由于光的.映照透过陋室的帘笼使屋内呈现青色,这真使人悦目;室主人或邀客谈笑,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可以乐而忘忧,舒胸吐臆,寻求那超凡脱世的真谛,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以畅怀的知音与爽心的雅事,这真让人喜爱呀。
如果你是刘禹锡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怀得意喜爱之情)请大家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录音:陋室铭]
6、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问题设计: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人物室中事)
⑵、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陋”还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这样的房子在达官贵人的眼里是“陋”还是“不陋”?(当然“陋”。)
⑸、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
⑹、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2、总结: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顾所学,背诵课文
1、[电脑屏幕:课文板书]
2、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指导学生依照板书的提示背诵课文。
4、先齐背,后抽背。
(七)布置作业
《陋室铭》教案 3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陋室铭》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
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
1、听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语调、语速
(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 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
(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xx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
(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
(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二))
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
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何陋之有?
(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6)、点一生试译课文
三、重点研读,细品陋室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
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四、深入理解,雅悟陋室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
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体验感悟,延展陋室
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六、交流感受,总结陋室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4、齐背《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导语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
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索怀的心态。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3.学生小结本文思路,明确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
(四)品味剖析——领悟意境美
1.组织学生领悟以下语句:
(1)“苔痕上阶级,草色人帘青。”学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语言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上长满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上”字写出了苦舞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倩。
(2)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2.品读以上文句,体会意境美。
(五)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骄句。骄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本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骄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学生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
3.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
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六)迁移运用——体会鉴赏美
1.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主题上,两支都表现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河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对“莲”进行人格化,《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启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教案 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
教学重点
1、 了解与认识作者情操
2、 文言词语的积累
3、 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铭体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与教室或自己的书房、卧室日日相处,它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起。
二、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与自己的前后桌同学讨论。
四、几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而了解文章内容,同时辅之以朗读、诵读。
1、 在读完以后,你对全文的印象如何?学生在这里可能有三种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则以下设计2、3暂时不讲,如答“不陋”与“陋而不陋”可顺次展开。
2、 为什么(陋而)不陋?这里哪两个字是最为关键的?
3、 作者的德馨体现在何处?
如果学生一下不易答出,可提出以下问题作为提示:与他交往的人多吗?都是哪些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这里顺便交代,刘禹锡曾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并有大量诗文传世,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逢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由此可见,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 作者为何又写了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作用何在?
6、 由此可见,室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7、 由此可见,文章最后一句是不是“添足”?
五、品评、讨论文章写作目的。
1、 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在和县的`经历。
2、 回忆刘禹锡的其他诗文,并回忆、品评其中思想 。
3、 读文中用典,了解典故意义。
4、 小结。
六、再次诵读全文,赏析.写作特点
结合注释一中对铭的介绍,师生共同讨论文中押韵、对偶、比兴等方法。
课堂讨论与练习
1、 如今物质生活高度丰富,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 我们在电视中常看到则广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礼不在多,贴心才行;中脉蜂灵,正在流行。”请品析此广告,并仿写一则。
小结
板书设计
景 环境清幽
陋 友 交往不俗 不陋
趣 情趣高雅
《陋室铭》教案 7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教案 8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课件2)
2、听录音范读
3、引导断句(。课件3)
4、请同学读
5、再齐读
6、跟读录音
二、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 “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清幽宁静,不染浮华。环境之雅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交往高雅脱俗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8、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10、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结。
《陋室铭》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
3、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师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生朗读课文
(四)介绍作者及铭(见课文)
(五)同桌间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课文,请同学说说课文意思,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在乎) 名(著名) 灵(灵气,神气)
斯(这) 惟(只) 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大) 儒(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劳(使......劳累)
行(形体,身体) 云(说) 何(什么)
倒装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七)背诵课文(可以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
(八)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
(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1、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作者从交往,愉悦,学习几方面描写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鸿,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陋无缘)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突出作者不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累,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见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这些语句表现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语句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周围景色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可见作者安贫乐道,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虽然居住的屋子简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仙,龙是为山,水增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安贫乐道)
4、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九)归纳艺术手法,课内外相结合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陋室铭》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陋室铭的主题及其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
1、复印陋室铭的原文分发给学生,提前让学生在家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准备一些提问和引导思考的问题,用以带动课堂的讨论;
3、准备PPT或者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陋室铭的题目,并简要介绍陶渊明以及陋室铭的背景。然后可以请学生先就陋室铭的题目展开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个人分享(10分钟)
请学生将自己在家阅读陋室铭时的读书笔记拿出来分享,带领学生回顾陋室铭中所表达的自由、淡泊名利等主题,并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一些问题,如:我们能从陋室铭中学到什么?你认同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为什么?等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并选择一名代表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者PPT上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问题。
问题1:陋室铭中的'陋室意味着什么?你如何理解陋室?
问题2:陶渊明在陋室中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这种态度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
问题3:如何理解文中所提到的“世外桃源”?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世外桃源”?
等等。
四、整合总结(10分钟)
请各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将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和认识进行整合总结。教师在黑板上或者PPT上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加以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五、拓展延伸(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或者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同时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的价值观。或者让学生就陋室铭的主题写一篇小结或者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陋室铭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学生下节课的阅读作业,并要求学生整理今天的课堂笔记。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陋室铭的主题及其背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能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同时,通过讨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陋室铭》教案 11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意,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出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初步掌握了文言文阅读与学习的一般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四、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陋室铭》缘由的故事引入
(二)解题并介绍作者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铭?(指名读注解后补充)铭文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类。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作的室铭。用以自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指名交流查阅资料。
(三)指名学生总结学习古文从哪几方面入手?
1、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音)
2、学会断句(不读破句)
3、疏通文意(从字词句入手)
4、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5、学习文章的.创作手法。
(四)检查预习
1、你预习时扫清了哪些文字障碍?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室、吾、馨、儒、牍
2、指名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按音节划分,四字句节奏一般是:(2/2)谁能举个例子?四字句有没有不是(2/2)节奏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1/2/1)五字句按音节划分节奏大多是(2/1/2)举例。也有(2/2/1的),举例。注意:对偶句上下节奏要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举例。
3、现在请同学们通览全文,找出文中所押之韵脚,用三角号标出。指名学生一一说出韵脚。
(五)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1、全班齐读,注意读的通顺,不读破句,字音正确,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一个层次。
2、听朗读录音,提醒大家注意听朗读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
3、二步轮读(男上句、女下句)题目、作者及结句齐读。读文时要注意语气、重音、停顿、速度,这是诵读文言文的第二个层次。
4、诵读文言文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谁来给大家范读一下?
(六)疏通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几遍课文,是否读懂了大意?现在四个人一组,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一人口译,其他三人订正,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先逐句落实重点词,在指名学生逐句口译。
(七)与学生交流下列问题
1、熟悉了文章内容之后,谁能谈一谈你对陋室的印象如何?(板书: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简陋呢?文中哪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使陋室生辉的光点正是“惟吾德馨”(板书),作者看重的是德行的美好,而不是生活条件,所以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
3、(陋室如何不陋,如何高雅呢?作者从正面做了具体描绘,最先写了陋室什么?(板书:环境)哪一句写环境?从这一句我们感受到陋室的环境怎样?交流:别致幽雅,令人赏心悦目,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4、陋室主人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刘禹锡擅长诗文,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是挚交好友,可见交往的都是博学多才之人。
5、作者要表明的是“陋室不陋,惟吾德馨”,为何要写交往之人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交往可见陋室主人的学识身份,以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6、室主人除了和情投意合的朋友交往之外,还有哪些生活情趣呢?(板书:情趣)
7、从调弦抚琴,展卷读经可见室主人怎样的情趣?高雅脱俗
8、作者崇尚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无……)认为案牍劳形,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持什么态度?(极端厌倦)
9、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不慕名利,以清高为乐。小结:以上四句分别从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三方面写出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文中没有一个“德”字,却处处可见品德之高尚,说明陋室不陋。现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陋室环境及室主人的情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一边听老师描述,一边放映一幅幅画面。陋室之外,苔痕碧绿,爬上台阶,芳草青葱,映入帘笼。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室内,是主人或邀客谈笑,纵情畅怀,或窗下抚琴,怡然自得,或展卷读经,乐而忘忧。指名学生描述一下刚才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描述:放眼看到一片郁郁葱葱景象,用耳听到的是纵情的欢笑,悠扬的乐声)让我们用心来感受,有如此赏心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以畅怀的知音,爽心的雅事,会有身居陋室之感吗?
10、行文至此“陋室不陋”似乎可以做结了,作者为什么用所居之室与名人“草庐,玄亭”相提并论?肯定此室不陋,隐隐以名人自比
11、诸葛亮和杨雄有哪些成就?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他辅佐刘备,功勋卓著,是著名政治家。杨雄是西汉文学家,才华横溢,文学成就斐然。
12、作者自比诸葛亮,杨雄,目的何在?表明自己具有古代明贤的志向的志趣和抱负,文章境界至此突然上升,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13、题目就讲“陋室”,篇末为何又说“何陋之有”?引孔子话,原话是:“君之居之,有何陋之?”隐含以君子居之,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室”彻底翻了过来,达到完美的思想境界。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至此全文浑然一体,戛然而止。
(八)总结艺术特色提问: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吗?哪些写法值得学习?
1、托物言志所托之物是什么?所托之言是?
2、排比,对偶——骈句
3、押韵严格,压什么韵(ing)总结:这篇不足白字的铭文,行而不陋地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性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资匮乏,但只要居住者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会越物质的神奇的精神力量。
(九)当堂成诵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篇琅琅上口的铭文,我们当堂背诵下来好不好?老师教给同学们几种背诵方法:
(1)耳听背诵法(一半读文、一半试背,轮换一遍)
(2)抓文脉背诵法(看板书试背)
(3)抄读法(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先读后抄,边读边抄)
(十)作业:背诵并笔译全文
七、板书设计
陋室铭环境斯是陋室诸葛庐交往惟吾德馨子云亭情趣类比何陋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陋室铭》教案 12
总体分析:
《陋室铭》是七年级下学期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并理解性默写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与中考题目作无缝链接,正确完成相关题目;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及在不同文段中的不同含义。
(2)教学难点: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课文。
2.积累文言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主旨、手法。
4.反复练习,提升能力。
二,总体分析:
(1)作者回顾:刘禹锡,唐代散文家、诗人
(2)文体复习: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背诵默写
出示全文,让全班同学默念一次,然后联系初中学过的刘禹锡的其他两首诗歌,作默写拓展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词语复习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有名灵:灵验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是: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学识渊博的人。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弹奏。 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低俗吵闹的音乐声,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陋室铭》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3、当堂背诵短文
4、加强朗读指导,提高朗读能力
能力目标:
1、以读促品,以品带读,读品结合,理解主旨。
2、通过讨论、资料助读,理解句子的内涵。
3、理解托物言志、比喻起兴、类比自况、引用名言的作用。
德育目标: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志趣情怀,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以读促品,以品带读,读品结合,理解主旨
2、能译读课文,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三、教学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比喻起兴、类比自况、引用名言的作用,体会文章精致的表达。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班的两幅立轴,康星同学的立轴书写的是“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韵同学的立轴书写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们认为哪副作品上的字更适合作为座右铭呢?为什么?
<二>解题: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是歌功颂德的文字,一般都是用韵的,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朗读课下注解铭的定义,圈画词语:警戒自己、歌功颂德
<三>作者简介:
1,简单介绍生平(见投影)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20多年,《陋室铭》就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所写。
2,联系作者的作品《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知晓刘禹锡的漫长的贬谪生涯、辛苦辗转,联系《秋词》让学生体会作者是一个心气极高、进退自如的诗豪。
<四>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要求:学生散读课文,注意投影上给定的字音,能流畅地朗读全文
全班集体朗读
2、读准节奏
要求:教师作出示范,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能读出节奏
学生个别示范读,其余学生、教师作点评。
3、读准虚词“之”
投影: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指导朗读:读准虚词,文言的味道就读出来了,前两个“之”,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轻读,后一个“之”,用在反问句中,语气强烈,要重读。
学生练读
<五>译读课文:读懂全文句意
要求:译读课文,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请根据课文下的注解与老师补充的.注解,大声译读全文。
投影:在:在于。
名:出名,有名。
则:就是。
灵:灵异,神奇。文中作动词,意思是成了灵异的水
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简。这里指官府的公文
注:文中把丝竹解释成:琴瑟、箫管等乐器,个人觉得概念有误,还是琴瑟、箫笛等乐器比较妥当。
当堂检测:要求学生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品读课文:解读作者对陋室的多角度描绘,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找出文中作者描写陋室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
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
2、品读“室中景”
“上”“入”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请你由“上”“入”联想开去,结合原句,展开想象,描述陋室的环境。
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环境吗?
板书:环境清幽
指导朗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品读“室中人”
古人云“欲知其人先观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与作者交往的都是文人、名士,可见作者是什么人?大家在一起谈论会什么?为什么而高兴呢?
小结:作者是一个情趣高雅的人。
板书:情趣高雅
指导朗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品读“室中事”
(1)品读实写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对今人弹琴做调查:班上会弹琴的请举手,知道弹琴能考级的请举手
小结:今人弹琴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自己拥有一项技能,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盼望把琴声留给舞台,那古人呢?
投影: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江上琴兴
(唐)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思考:古人为何要在皎皎明月下、凄清的江风中独自抚琴?
小结:作者也是如此,弹琴能让一颗被俗务缠绕的心完完全全地安静下来,彻彻底底地放空。
思考:刘禹锡不信佛,为什么要阅读佛经?
资料助读:
投影: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经典,其实是在讲心灵的种种尘垢和种种磨洗的方法。
(2)品读虚写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思考:丝竹出现在什么场合,代表着什么生活?案牍出现在哪儿,代表着什么生活?
小结:作者只求内心的宁静与洁净,根本不把富贵与功名放在心上,一定是个心灵清雅的诗人。
《陋室铭》教案 14
一、引言
《陋室铭》是东汉末年嵇康所作的一篇千古名篇,以陋室之境与嵇康崇高的品质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嵇康超脱物质贪欲的精神境界。本次教案针对大班学生,旨在通过解读《陋室铭》这一文学经典,培养学生艰苦朴素、专注追求内涵的素质,并引导学生思考美与丑的观念,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了解《陋室铭》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理解《陋室铭》的主题,并分析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艰苦朴素、专注追求内涵的品质;
4、引导学生思考美与丑的定义,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陋室铭》的作者嵇康和文学背景,并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名篇的热情。
2、核心内容讲解(20分钟)
教师以朗读《陋室铭》的方式引入讲解,同时解读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
3、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陋室铭》中的主题是什么,并找出文中的.支持材料。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角色扮演(15分钟)
将《陋室铭》中的人物形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并表演相关场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5、写作活动(20分钟)
要求学生以《陋室铭》为素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
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发表并展示,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
1、课堂教具:多媒体投影仪、PPT;
2、教学资源:《陋室铭》原文和译文,学生写作评价表。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于《陋室铭》的理解和思考;
2、通过阅读学生的写作,评估学生对于艰苦朴素、专注追求内涵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塑造。
六、延伸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或模拟陋室的生活场景,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加深对于《陋室铭》的理解;
2、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文章,并与班级分享和交流。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对于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通过讨论和写作,对于《陋室铭》中的主题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活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陋室铭》教案】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案07-03
《陋室铭》教案09-05
陋室铭教案09-05
《陋室铭》教案07-13
《陋室铭》的教案06-04
《陋室铭》教案【热】09-18
《陋室铭》教案【荐】09-27
《陋室铭》教案【推荐】06-06
【荐】《陋室铭》教案10-13
《陋室铭》教案【热门】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