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1
苏教版语文教材把《黔之驴》放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八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
一、《黔之驴》教学研究情况分析
我到中国知网查阅,搜集到142篇与《黔之驴》相关的文章,其中有14篇是《黔之驴》的教学设计和案例。然后,我还在网上搜集到若干篇《黔之驴》的教学案例。经过搜集、筛选、摘录、整理,我将研究情况具体阐述如下。
(一)考据类
基于《黔之驴》文本内容研究,我在知网上搜集到的考据类的文章有45篇。经整理发现,学者们主要从注释、句读、寓意等方面来研究:首先,“黔”地非贵州。游生考认为“黔”在今湖南西北部分。杨经华认为“黔”是当时的黔州黔中郡。刘林、廖以爱、高贤芳、杨宗义等也认为“黔”非贵州。其次,教材编写有不足之处。郑承祚指出标点的错误。黄举山质疑教材对“荡,倚,冲,冒”的注解。鲁芳芳认为把《黔之驴》归入“动物世界”单元,位置安排似乎有些欠妥。梅桂香还指出教材把原文的结尾删掉,影响学生对原著的解读。最后,研究者对《黔之驴》寓意的见解不一。他们大多认为《黔之驴》的寓意是:“弱者要学会自我保护,要善于藏拙才能求得生存之道。”茅田认为《黔之驴》是政治性寓言。余祥生认为“驴”就是那些“不知推己之本”而“出技以怒强”的小人,是柳宗元“恒恶”之人。胡佳华认为文章寓意并非指向那些官高位显的“上层人物”,而是有着“驴脾气”的封建文人的悲剧。
(二)教学类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活动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和要求。大多数教师在设计《黔之驴》的教学目标时,基本都是围绕文章的语言、寓意、描写手法三点。朱美兰、王德勇、张帅、杨t老师写出了教学重难点,数量在1―2个之间。朱美兰、张桂兰、张帅、杨、龙宇等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的流程可以归纳为:导入――掌握字词音义――疏通文义――形象特点――寓言特点与内涵。刘娟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自读学习为主,还设计了自读点拨和自读思考,与“非指示性”教学中基于自主梳理的教学设计相近。陈建源则用三种模式对《黔之驴》进行教学设计,分别侧重语言、内容与写法、读的训练。
二、本色课堂:黄厚江《黔之驴》教学课例分析
黄厚江老师曾执教的《黔之驴》,彰显了他的“本色语文”的理念,以简朴的风格呈现出精彩的课堂。黄老师的教学流程是由浅入深的,每个环节相互关联,构成整体。黄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一篇寓言,三个故事,六个‘成语’”。首先,黄老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在文本解读的时候能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具有探索精神。其次,黄老师保持朴实的教风,抓住文章的“症结”,用寓言的方法教寓言,研究三个形象、三个故事、一个道理。再次,黄老师在教学中以“成语的积累和创造”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维由分析性思维逐步引向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最终达到了在言语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最后,黄老师懂得“倾听”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有积极的回应。如果学生难于回答问题,他不是设下“问题陷阱”,而是耐心地指导学生思考,重在让学生感受思考的过程。
三、启示
经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黔之驴》的资料,参阅《黔之驴》的一些教学案例,基于相关教学设计理论,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也就是预期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身心诸方面应发生的变化[3]。以《黔之驴》为例,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细读文本,对本文故事情节、形象、意义作个性化解读。第二,本文为寓言类文言文,要依据本文体式确定教什么。第三,了解授课班级的学情。确立教学目标时,在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维度不冲突的情况下,我从语言、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入手,使教学目标清晰完整:
(1)语言。学习《黔之驴》的重点文言词句,积累与本文相关的成语,品味柳宗元生动凝练的语言风格。
(2)内容。分析故事中“驴”“虎”和“好事者”的形象特点,探讨《黔之驴》深层寓意。
(3)手法。学习本文对“虎”畏“驴”、识“驴”、食“驴”细致的动作、心理描写手法。
(二)教学流程――不以形式为目的
教学流程是教学正在进行的状态。教学流程重内容,重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交往互动活动[4]。上述是从横向来看的,从纵向来看,教学流程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的。因此,我就《黔之驴》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预习――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故事――学成语,分析形象――讲故事,探讨寓意――总结与评价学习――写故事。本教学流程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主要环节是第二和第三个环节,用时在15分钟左右。教学环节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的活动”。我设计的后续活动是学习作者描写“虎”的心理过程的写法,尝试写一篇寓言故事来促进学习迁移。
(三)学习评价――并非可有可无
学习评价是整个教学流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发现,搜集到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明确的学习评价环节,即便有也是对某一学生行为的具体评价,或是对整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与评价。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不能只对单一的智能进行评价,仅仅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是不合理的。“情景化评估”就是他提出的一种学习评价方式,即指:“在学校和学校影响较小的环境中,学习都是在相关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评估也应该在类似的情境中进行才有意义。”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2
《黔之驴》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短小,寓意深刻。这一课的教学,我始终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来组织教和学,重点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蕴含的寓意。
作为一篇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黔之驴》是一篇文言文,疏通文意是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理解寓意的一个重要途径。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文言基础知识,所以我先让学生自主翻译标注疑点,然后将问题提交小组解决,发现共性问题,最后师生互动,解疑释难。学生参与面广,培养了学生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为了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求等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部分学生未能注意到叙事线索的重点所在,部分学生能够细心地找出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加以点引、指导,最终确定了同学们认同的最佳答案。
这堂课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则寓言不仅仅交给了他们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更教给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生活哲理,我相信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是异常宝贵的财富。教学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我明白什么是教学相长,使我记住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以达到感悟的效果。
文言文应该熟读、多读,而这节课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以后要学会调动学生情绪,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3
开课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着的过程。现在看来,这次指导团的开课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习共同体的卓越实效。
这次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这节《黔之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了指导团专家们的悉心指导和组内老师们的倾情相助。从小组说课、组内老师和自己的试讲直至最后的开课,专家们的指导和同伴们的互助帮助我理清了思路,准确地把握住了整堂课的要点,为我最终的教学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明确了正确的方向。
其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关注学情的重要性。
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我应该做怎样的教学设计?对象是我们紫阳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我该对原有的设计进行怎样的调整?在试讲后,面对出现的问题,我最终呈现的教案又该是怎样的面貌?在这样的反复思考中,最终明确了主线,设置了有阶梯的课堂背诵环节,删除了“比喻说理”的环节,补充了关于寓意的复习知识卡片。正是这样的“度身定制”,使得最终达到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其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驾驭课堂的重要性。
要想在课堂上较好地驾驭时间,这就意味了教师要对文本、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年轻教师如我,更应该认认真真地做到写好教案,写好详案。并且在课堂上要智慧地去撷取学生现场生成的智慧火花,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最后,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概述前是否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关键字词是否真正敲实了?板书是否遗漏了标题和作者的信息?等等。我相信,当我关注并坚持落实这些细节,随着时间的沉淀,一定能真正踏实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4
这节课主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采用自主互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的。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文言文的要求及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有明确的规定。但学习文言文,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这节课我先用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演读课文和知识抢答两个环节,让学生在既轻松又紧张的气氛中,掌握字词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后又通过质疑及释疑环节,让学生既明白了文章大意及文章思路,又避免了无效环节造成的时间浪费。再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品味寓意,进而来把握寓意,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辩证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而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和教育。
另外,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我设计了“看画面,想情节”、“添枝加叶讲故事”、“奇思妙想编故事”三个环节,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众说纷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而且最后一个环节“奇思妙想编故事”与开头的导入课题遥相呼应,使本堂课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5
学生通过对前一环节虎和驴两种动物的形象特点的细致分析,领悟寓言的深刻寓意自然就水到渠成,还能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拓展环节续写寓言故事。这一环节时间安排合适,但所提要求还不是很具体。续写寓言故事应往哪个方向动笔?既然续写的`是寓言故事,那么所写的也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学生若写的并不是寓言故事,应如何评价激励?在学生回答时我并没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好。
最后小结学习得到的启发,并送给学生一幅对联共勉,安排作业。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6
栗珍妮老师执教的《黔之驴》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体现合作学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我让学生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试译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若有不懂的字词句子,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共同合作解决,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解决,体现了学生合作性学习,和师生的互动,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辨正地去认识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凸显。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进而来把握寓意。学生分别从老虎的角度、驴的角度、其它角度品味寓意。比如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谨慎,要知已知彼。从驴的角度谈,根据课文中驴“一鸣”“啼之”,从而给我们的启示是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掌握本文寓意,从而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和教育。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一些的不足之处:文言文应该熟读、多读,而这节课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情绪,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尽量做到声情并茂,还应加强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使用。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 篇7
以往上文言课,总是我一个人在说,学生埋头苦记。我犹如粉碎机把知识捣烂了,喂到学生嘴里,学生感受不到整合各种滋味的过程的快乐。导致课堂沉闷不说,学生的灵性、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都被扼杀了,只是机械地吞咽教师送来的“食品”,越是这样,越怕学文言文。
而这节课,是什么力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的学习,让学生们在新的课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自主大胆地质疑、考问我,从现象到本质,教学目标迎刃而解,解得痛快!课上得生动有趣,活而不乱。虽然,学生的问题良莠不齐,但正好反映了各个层面学生的情感、态度、需要、理解,各问所需、各取所得。
从学生课堂上提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是自主的、灵动的、个性的。自以为是的“背”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既累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感慨早该给自己减负,同时也解放学生,早该让他们舒展身体自由快乐地“走、奔、跳……”只有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可能做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互助,学生才能真正自主探究。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围绕课文进行,如何重构教材,从什么角度切入,都因人而异,是教师独特的个性的行为。这堂课,收获最大的是问题提得最多的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我,真实的教学即是这样的对话。师生互相 提升,令我激动,让我明白什么是教学相长,使我记住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以达到感悟的效果。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相关文章:
柳宗元《黔之驴》教学设计12-11
柳宗元《黔之驴》的再思考08-24
对《黔之驴》教学的感悟08-25
柳宗元《黔之驴》10-28
黔之驴翻译08-29
柳宗元黔之驴10-17
黔之驴 柳宗元09-08
黔之驴翻译08-21
《黔之驴》教学的几点感悟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