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铃霖》导学案2篇
柳永《雨铃霖》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重点)
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重点)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难点)
【学法指导】
1、查资料了解作者。2、把握感情基调诵读课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3、品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预习展示】(我敢我能我行)
一、知识链接
1、简介作者
柳永,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曾以词诣宰相晏殊,却不为晏殊所喜,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居。改名后方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通晓音律又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著有《乐章集》,时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词调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3、写作背景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合作探究】
一、鉴赏语言(仔细品味,咬文嚼字)
鉴赏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鉴赏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体会本词的表现手法。
【探究提高】
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6~8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答:
3.“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
答:
【预习作业】按照词的一般常识鉴赏《声声慢》
柳永《雨铃霖》导学案2
1、掌握送别词的鉴赏方法。
2、掌握本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送别词的鉴赏方法
【考情分析】
1、课标要求:理解性默写常见名句名篇;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能够鉴赏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试题型:名句默写及诗歌鉴赏
3、分值:1-11分
【学习内容】
【课前学习案】
1、了解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了解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4、识记重点字词读音。
骤()雨凝噎()暮霭()
5、识记重点词语含义。
都门帐饮无绪()骤雨初歇()
凝噎()去去()
【课上学习案】
一、预习检查(用时3分钟)
1、检查重点字词注音及释义
二、传授新知(用时10分钟)
1、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词。(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2、鉴赏送别词的基本方法:(多媒体展示)
(1)弄清诗歌的风格(伤感婉约型和豪迈型)
(2)掌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杨柳、寒蝉、兰舟、暮霭、长亭等)
(3)辨清感情、思想内容(表达离愁别绪的迷恋、伤感之情;表达深情厚谊的赞美、留恋之情;表达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表达自己的志向)
(4)分清技巧(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等)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为主,用时15分钟)
1、弄清诗歌的风格(独立完成)
听读课文,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走进这首词的世界,学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弄清诗歌的风格(伤感婉约)。
2、掌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
送别诗中经常用到一些意象表达离愁别绪。本首词涉及到哪些意象?结合这些意象,体味作者的感情。
3、辨清情感、思想内容(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思考词的上、下阙描写了几个画面?哪些语句是写景的?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①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②为什么古人比今人更看重离别?
4、分清技巧(独立完成)
默读全词,思考、分析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四、知识拓展(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
(0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五、课堂小结(学生教师共同总结,用时4分钟)
1、知识体系小结
(1)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象征、想像、用典。
2、重点难点:
(1)1、掌握送别词的鉴赏方法
3、鉴赏方法:
弄清诗歌的风格掌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辨清感情、思想内容分清技巧。
六、达标测试(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
名句默写填空:
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xxx”
2、《雨霖铃》中的“,”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柳永)中的“,”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下片中“,”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雨霖铃》词中的“,”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