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意象

时间:2023-05-27 10:24:58 春宁 柳永 我要投稿

雨霖铃柳永意象

  《雨霖铃》中表现愁绪的这些意象,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本词不过是集中的表现了出来,正因为这众多的意象的运用,使《雨霖铃》成为离别诗词的代表作品。所以解读本词,不能不先领悟这些意象表达的涵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意象,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容摘要]

  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船更令人有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

  [关键词]

  意象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月伤别离离愁

  [正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柳永意象: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用“伤离别”三个字可以概括柳永这首《雨霖铃》词的主调。全词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1、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一层离愁了。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

  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4、暮霭

  是一种黄昏意象,杜牧《边上闻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日暮愁云”就是诗人的离别之情,在作者看来,离别是长期的而且是万分痛苦的。秦观的《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拈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蔼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冬天,秦观在会稽淹留数月,与一位多情歌女有过亲密交往,在离开之际,秦观回想“蓬莱旧事”,借景抒怀:淡淡的云彩、衰落的草木、隐约的烟雾、寥落的寒鸦、黄昏的灯火、孤村、流水……所有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铃》

  是写江湖流落的代表作,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5、酒

  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将行的一方与送行的一方大多要“聊共引离尊”(秦观《满庭芳》)。尽管常常“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却仍然“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试图“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至于借酒咏别的隽永诗句更是璀若繁星。贾至《送李侍御赴常州》云:“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之所以一醉方休,为的是麻痹自己的神经,使它不致因即将到来的别离而惊悸不已。柳永此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不也有同样的情怀?王安石《送孙子高》云:“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

  对于独行千里的归客来说,行前满饮一杯友人斟上的美酒,或可稍御旅途风寒,聊解客况寂寞。。葛长庚《水调歌头》云:“回首故人千里,把酒话愁肠。”故人已去,纵然举杯浇愁,亦属徒然,岂不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晁端礼《虞美人》云:“一樽别酒最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各西东。”连别酒也不能从容而饮,其匆匆分手、不胜怅惘之状跃然纸上。辛弃疾《满江红》云:“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在作者眼中,酒俨然成为主司人间离愁的神祇,它与离愁的关系是多么直接而密切!元朝无名氏《正宫·端正好》云:“三杯别酒肝肠断,一曲阳关离恨添。”三杯入肚,便使得肝肠寸断,因为这是“别酒”的缘故,正所谓“酒不伤人人自伤”——这些例子,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酒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

  6、杨柳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乐府有《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句。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大概是因为一者“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二来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又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7、月

  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色苍茫,江水浩荡。诗人独自一人停船江上。放眼望去,原野空旷,仿佛天比树还低;低头看去,惟有一轮明月在清澈的水中不时晃荡,好像要为诗人作伴。这就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月亮落了,乌鸦啼叫,白霜满天,江岸上枫树朦胧,渔船上灯火闪烁,面对此时此情此景此物,诗人愁思绵绵,不能入睡。显然,“月落”是引起诗人愁苦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愁别绪。

  词句注释

  ①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得成分。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得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得地方。

  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得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无绪:没有情绪。

  ⑤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得美称。

  ⑥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得样子。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⑧“暮霭”句:傍晚得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暮霭(ǎi):傍晚得云雾。沈沈:即“沉沉”,深厚得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得天空。

  ⑨今宵:今夜。

  ⑩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白话译文

  秋后得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得心绪,正在依依不舍得时候,船上得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得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得人最伤心得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得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得晨风和黎明得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得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得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雨霖铃柳永意象】相关文章: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11-04

《雨霖铃》柳永12-21

柳永《雨霖铃》教案11-05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06-10

柳永的《雨霖铃》赏析10-21

柳永雨霖铃繁体02-06

雨霖铃柳永默写02-14

雨霖铃柳永翻译09-01

雨霖铃 ·柳永赏析11-28

《雨霖铃》柳永翻译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