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壬申七夕》赏析

时间:2023-08-17 14:11:11 王娟 李商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商隐《壬申七夕》赏析

  《壬申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壬申七夕》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商隐《壬申七夕》赏析

  《壬申七夕》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注释:

  ①壬申:大中六年,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诗写织女珍重佳期之意。

  ②何逊《七夕》诗:“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演。”

  ③心心句:一心等待七日早晨霞之升起。形容切盼佳期。宋若宪《催妆诗》:“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末?东方欲晓霞。”

  ④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⑤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⑥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仁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榆,星榆。天上群星罗列,如白偷林立。榆高星斜,谓斗转星移,银河影斜。

  ⑦卜肆:占卜的摊子。汉严君平卜旅于成都,日得百钱以自养,则闭肆下帘以授《老子》。见《汉书》王吉等传。《博物志·杂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乃乘槎而去。后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日:‘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太平御览》卷八引《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槎:木筏。

  译文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大中六年(852)七夕作的,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根据陈寅恪《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云:“大中六年夏间,(义山)奉柳仲郢命迎送杜惊,并承命乘便至江陵,路祭李德裕归柩。”又日:“江陵为商隐与(李)烨会遇之交点,商隐之由西而东,抵于江陵,杜诗之‘即从巴峡穿巫峡’也。(李)烨之由南而北,发自江陵,杜诗之‘便下襄阳向洛阳’也。”按,李烨扶卫公灵柩,三月发自崖州,十月抵洛阳,所谓“首涉三时(按,春、夏、秋),途经万里”(《唐茅山燕洞宫大洞炼师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附“第四男烨记”),约七八月途次江陵,正义山迎送杜惊“乘便至江陵,路祭李德裕归柩”时也。故定此《壬申七夕》或作于江陵,大中六年(852)七夕作。

  作品赏析

  前六句讲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一二句讲的是织女已驾车渡河,与牛郎相会,他们相会之后,害怕此夜良时将逝,所以“起视夜何其”,直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三四句讲的是牛女相会时,牛郎好像听到了织女环佩的声音,又好像看见了她如花之貌,风轻轻的吹来,所以佩响轻微。日薄,所以花容不萎。想象织女于黄昏时动身离开,故曰“日薄”。五六句讲的是月桂为他们传送嫩香,白榆为他们投影翳蔽,成就他们好合。

  末联讲的是织女不想要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情,忌有成都卜肆中识灵槎的人。抒发了自己深切的感叹。末句讲的是双星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的秘密,深怪成都占卜摊子上的严老头子懂得灵槎而多管闲事。从字面上看,只能作如上解说;至于还有什么特定的寓意,尚无有力证据,不敢妄言。

  全诗诗人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牛党,令狐绚。

  名家点评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三:①一言已渡河矣。二惟恐其晚。三、四是初渡景。五、六一夕之内所见;“嫩桂”、“白榆”之外,更无人知,乃成都卜肆,偏有识者,良可疑也。②题以“壬申”二字,便非泛咏七夕,必有寄托,看《赠乌鹊》自知。

  清代纪昀《抄诗或问》:了无出色。既云“待晓霞”,又日“日薄”,又用“月桂”、“星榆”等字,亦夹杂不伦。

  清代沈厚壤《李义山诗集》辑评卷上:何焯日:“叠字妩媚。”

  清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卷四:此羡得意者之词。两心相得,恰遇良时。风轻日薄,桂香榆影,景物清佳,何由得泛灵槎、窥绝境耶?

  清代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二:(末联)追慨前游之不遇也,托意微妙。

  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壬申七夕》赏析】相关文章:

李商隐《七夕》赏析08-01

七夕李商隐的翻译和赏析08-04

七夕偶题李商隐翻译赏析07-28

李商隐《无题》赏析07-28

李商隐《柳》赏析12-19

李商隐唐诗赏析09-21

李商隐《蝉》赏析08-09

李商隐《春雨》赏析09-01

李商隐绝句赏析10-21

李商隐《细雨》赏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