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

时间:2024-10-03 22:30:47 炜玲 李商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诗题“锦瑟”,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

  一

  从题目上看,《锦瑟》只取首联头两个字为题,应属无题诗一类。无题诗中有一部分是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艳诗,另一部分则是有寄托意义的朦胧性抒情诗。如《无题》(何处哀筝随管急)一篇,即借贫寒女子无媒难嫁,自伤迟暮,抒写政治上失意的苦闷。《锦瑟》当属无题诗中后者,此类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在内容的把握上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时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结合写作的背景和张中行先生的注释,我们可以对《锦瑟》的内容作如下的诠释:“轻抚锦瑟,往事涌上心头,似乎一弦一柱都在追忆思索着已逝的美好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往事,简直一言难收。曾经也有过梦想,就像庄子在拂晓时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也害过相思,就像杜宇把自己心中的幽怨寄托在杜鹃的哀鸣之中。可如今,梦已破灭,情亦难终。残留于我们的,只是一生的迷惘、无谓的追求,像晴日照耀下的蓝田宝玉,可望而不可及。回想起来,旧情着实难忘,只是一切都不复存在,恍若隔世,如水东流。”和中唐诗人相比,晚唐诗人无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有的只是理想无法实现的慨叹和雄才无法施展的感伤。李商隐以瑟起兴,通过对流失年华的回忆,叙述自己理想完全变成虚幻,表达了他不能实现理想的遗恨和忧国伤时的感情。和其他几位诗人相比,他不像白居易那样,借琵琶女之口抒发自己的心中之苦,不像李贺那样,运用一些神秘的虚幻的意象表现出自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构思,也不像韩愈那样,用多种意象和陡健的笔锋来感染读者。李商隐只在隐隐的瑟声中,将读者带回过去,让读者感受他的经历,用他那微妙的笔触、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去撩拨读者心中那根同情之弦。

  以上是对《锦瑟》内容的粗略分析。从《锦瑟》看开去,李商隐的无题诗还包括以描写爱情为主的艳情诗。并且此时的艳情诗是李商隐诗歌作品所能达到的最高情感境界,也最能体现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二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涉及的对象难以确定,表现的情事也极为概括,或为经过提炼的爱恋感受,或是一时的兴发而成,但展现的都是作者自身的心境。原因在于晚唐诗人的思想不受拘束,创作不限成法。晚唐的诗歌创作强调广泛的师承,从思想到格式都不囿于同一格局,含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主观的创作倾向。他们的创作转向写个人情思,视野开始内转,主要着眼于表现矛盾的内心世界。与盛唐相比,此时的时代精神不在边塞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受以上创作思潮的影响,李商隐虽不像陶渊明那样厌官恶俗,但在朋党之争的波及下,他丢官失职,在日益衰败的晚唐时期,政治上失意的他不可能寄希望于腐朽的国家和黑暗的社会统治,即使他对现实有所寄托,那种寄托也是渺茫而不可实现的。

  由此可见创作视角的内转使李商隐的诗歌别具一格。

  首先,他洗尽铅华,抛弃了那种追求功利而不就的愤世的思想,转而寻求一种比较开阔的解放的思想。他突破儒家政治伦理的束缚,在创作上摆脱传统的“尊圣”、“宗经”等文艺观点的限制,写出了许多具有政治色彩的民主性诗篇。如《风雨》一诗:“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在诗中,诗人将羁旅在外、虚度年华、不遇明主的苦恼焦烦和显贵的轻歌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新交遭到世俗的非难,旧友又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所以诗人只有自己用新丰美酒来消愁解闷。纵观全诗,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但作者在批判揭露阴暗现实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热情,首尾两联的用典也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故此诗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和批判色彩。

  其次,他大量地继承前人。他把杜甫七律诗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歌的象征手法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深情绵邈,意境优美隽永的诗歌风格。他深刻领会杜甫的“用典不啻从口出”的技巧,来表不便言达之意,又使平淡的内容添以新鲜。特别是他的艳诗,着重展示人物的心灵历程的写作方法,借助用典、比兴、象征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所创造出的含蕴丰富色彩的浓郁的艺术意境,以及抒情细婉,辞章精美的艺术特色,对以后的诗人均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后,语言方面具有美文学的倾向,显示出一种柔婉绮丽的风格,在清丽的语言、铿锵的音律中表达一种凄惋的内心情思。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中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应该说这种称赞还是中肯的。

  总体上来说,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较为出色的一位。他的一生是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一生,从少年时代怀抱“凌云一寸心”到青年时期的“欲迥天地入扁舟”和壮年时期的“且吟王粲从军乐”,他一直希求施展才能,为国效力,他的诗歌中也表达出这种愿望。但随着晚唐政局的日趋黑暗,他的这种愿望也渐趋虚无,诗歌中也逐渐流露出了感伤的气氛,显示出了精神的没落和空虚,这是李商隐的个人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世人悲剧。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⑵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⑶柱:乐器上用以架弦的小木柱,也叫“码子”。

  ⑷“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⑸“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⑹沧海:大海。海色青苍,故名。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⑺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⑻可待:岂待,哪里等到。

  ⑼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白话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锦瑟》一诗约作于作者晚年。

  关于此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爱国之篇,有影射政治之意;有人认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还有人认为是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名家点评

  宋代刘攽《中山诗话》: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

  宋代黄朝英《缃素杂记》: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

  明代顾璘《批点唐音》:此诗自是闺情,恐不泥在锦瑟耳。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中二联是丽语,作“适、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以此知诗之难也。

  明代胡应麟《诗薮》:锦瑟是青衣名,见唐人小说,谓义山有感作者。观此诗结句及晓梦、春心、蓝田、珠泪等,大概无题中语,但首句略用锦瑟引起耳。宋人认作咏物,以适、怨、清、和字面附会穿凿,遂令本意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忆”处,更说不通。学者试尽屏此等议论,只将题面作青衣,诗意作追忆读之,自当踊跃。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以锦瑟为真瑟者痴。以为令狐楚青衣,以为商隐庄事楚,狎绹,必绹青衣,亦痴。商隐情诗,借诗中两字为题者尽多,不独《锦瑟》。

  明末清初钱谦益《唐诗鼓吹评注》:此义山有托而咏也……顾其意言所指,或忆少年之艳冶,而伤美人之迟暮,或感身世之阅历,而悼壮夫之晼晚,则未可以一辞定也。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诗意大抵出侧面。郑仲贤《送别》云:“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人自别离,却怨画舸。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亦然。

  明末清初朱鹤龄《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旧说适、怨、清、和之穿凿,令狐青衣之附会,前人已辞而辟之。朱长孺定为悼亡,归于一是矣……三四谓生者辗转结想,唯有迷晓梦于蝴蝶;死者魂魄能归,不过托春心于杜鹃。五六谓其容仪端妍,如沧海之珠,今深沉泉路,空作鲛人之泪矣;性情温润如蓝田之玉,今销亡冥漠,不啻紫玉之烟矣……“此情”二字,紧承上二句,谓不堪追忆其人亡事在。“当时”二字,缴回“华年”,谓不堪悲悼其年远日湮。起“思”字,结“忆”字,一篇之呼应也。

  清代叶矫然《龙性堂诗话》:细味此诗,起句说“无端”,结句说“惘然”,分明是义山自悔其少年场中,风流摇荡,到今始知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次句说“思华年”,懊悔之意毕露矣。此与香山《和微之梦游》诗同意。“晓梦”、“春心”、“月”、“明”、“日暖”,俱是形容其风流摇荡处,着解不得。义山用事写意,皆此类也。义山《锦瑟》诗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华年”,心绪紊乱,故中联不伦不次,没首没尾,正所谓“无端”也。而以“清和适怨”当之,不亦拘乎?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义山晚唐佳手,佳莫佳于此矣。意致迷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三楚精神,笔端独得。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此诗借题寓感,解者必从锦瑟着题,遂苦苦牵合。读到结句,如何通得去?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此悼亡诗也。首特借素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泰帝禁不可止,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而止者。次联则悲其遽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泉也。曰“思华年”,曰“追忆”,旨趣晓然,何事纷纷附会乎?

  清代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杜诏云: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瑟之弦遂五十邪?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以“无端”吊动“思华年”。中四紧承。七“此情”紧收“可待”字、“只是”字,遥应“无端”字。一,兴也。二,一篇主句。中四皆承“思华年”。七八总结。诗面与“无题”同,其意或在君臣朋友间,不可知也。

  清代薛雪《一瓢诗话》: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使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迫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清代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得此结语,全首翻作烟波(末二句下)。

  清代汪师韩《诗学纂闻》:《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

  清代姜炳璋《选玉溪生补说》:心华结撰,工巧天成,不假一毫凑泊。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即用黄帝命素女鼓五十弦,悲不自止之意。中四句曲尽情致。

  清代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朱彝尊曰: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胡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其人必婉然多病,故云然也。何焯曰: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又:感年华之易迈,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赋“思”也。五六赋“华年”也。末仍结归思之。纪昀曰: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恨,故追忆之而作。中四句迷离惝恍,所谓“惘然”也。韩致光《五更》诗云:“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即是此意,别无深解。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锦瑟》一篇,皆比体也。

  清代吴汝纶《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此诗疑为感国祚兴衰而作。

  作者简介

  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相关文章:

李商隐《锦瑟》07-22

李商隐《锦瑟》03-26

李商隐《锦瑟》赏析06-25

英译李商隐《锦瑟》07-23

李商隐《锦瑟》解读10-18

李商隐《锦瑟》鉴赏10-05

锦瑟李商隐鉴赏06-06

锦瑟李商隐教案05-21

李商隐《锦瑟》的赏析06-18

锦瑟李商隐教学设计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