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住一师》李商隐

时间:2024-12-16 15:10:11 欧敏 李商隐 我要投稿

《忆住一师》李商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忆住一师》李商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忆住一师》

  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

  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

  童子开门雪满松。

  译文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注释

  住一师:僧人,一作匡一师。

  无事:无端。

  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

  帝城:指京城长安。

  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起长鸣,声震全城。

  西峰:指庐山。

  炉烟:亦作“ 炉烟 ”。

  诗鉴赏:

  住一师是个僧人。“远公”即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诗中用“远公”来代称住一师,可见住一师绝非平庸之辈,亦见诗人倾慕之情。“无事”即“无端;无端而别,愈加使人怅恨。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唐无名氏《晓闻长乐钟声》诗云:“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每天黎明,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起长鸣,声震全城。

  诗人由帝城的晓钟,联想到住一师所在的西峰佛寺的晓钟,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相别经年的友人了。

  接着,诗人重现了留存在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一个场景,含蓄地表现了对已往深挚情谊的怀念。“烟炉(一作炉烟)销尽”,寒灯晦暗,正是拂晓时佛殿的逼真写照。小童推开山门,只见皑皑白雪,洒满苍翠的松枝。这两句粗看似乎既未写其人,也未写其事,然而仔细吟味,却是其人其事历历在目。清晨的钟声,把诗人带到当年与住一师同在西峰时的情景中去。

  他们可能曾一处围炉夜话,畅叙友情;也可能曾一起煮茗吟诗,共赏佳句;也可能曾一道焚香鼓琴,敲枰对弈,..此时,烟炉里香火已熄灭,点了一夜的灯烛逐渐暗淡,两人忘了时间的漫长,忘了天气的凄寒,等到小童开门一看,啊,白雪铺天盖地,一片银色世界!这西峰松雪图,让诗人重温了昔日相聚时的欢乐,饱含着诗人深沉的忆念之情。清人田玉(香泉)评这两句说:“只写所住之境清绝如此,其人益可思矣。

  相忆之情,言外缥缈。”(《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引)

  诗人的构思,的确高妙。

  这首诗,境界极美,情致幽远。清代田兰芳称此诗“不近不远,得意未可言尽”,纪昀说它“格韵俱高”,他们都对这首诗极为赞赏。

  创作背景

  李商隐曾于开成元年(836)奉母迁居济源(今河南境内),在济源玉阳山学道。此诗为诗人听到帝城的晓钟,怀念僧友住一而作。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忆住一师》李商隐】相关文章:

《忆住一师》李商隐唐诗鉴赏11-08

李商隐《忆住一师》诗歌鉴赏07-23

李商隐《忆住一师》的译文与赏析08-31

李商隐《忆住一师》阅读答案及赏析11-13

李商隐古诗《忆住一师》全诗赏析10-30

忆匡一师李商隐诗词08-16

李商隐《忆梅》11-14

李商隐忆梅07-02

鉴赏李商隐忆梅10-17